七
《出埃及记》第32-34章记述了拜金牛犊事件(Golden Calf),耶和华威胁以色列人,要灭绝他们,不让摩西干涉他们的行动(这显示了摩西的神属性),并且宣布第二次立约。围绕约柜(Ark)的制造,经上有一段冗长乏味的描写;相反,描写会幕及其设备(现代人可能带着有色眼镜漠不关心地看待这些礼服圣衣和献祭仪式)的那些段落则情节跌宕、激情澎湃。[32]到第31章结尾时,立约活动显然完成了。摩西领受了“神用指头写的”石版。这两块法版的内容可能多于人们熟知的诫命,因为“这版是两面写的,这面那面都有字”,看来印制也很精美(出31:18;32:15)。
在摩西上山的四十天里,人们渐渐坐立不安。他们不知道“领我们出埃及地”的非凡人物出了什么事。于是,他们便聚集到亚伦那里,邀请或要求(我们不清楚持此主张的人的身份)亚伦“为我们做神像,可以在我们面前引路[asehlanu elohim asher yeilkhu l’faneinu]”。亚伦就答应了,但稍微强调诸神不会免费降临:人们必须献出金耳环作为造偶像的原料。亚伦把金饰投入模子,铸成一只金牛。他们就宣颂:“以色列啊,这些是领你出埃及地的神们[eileh elokha Yisrael asher he’elukha me’eretz Mitzrayim]”[33]。亚伦就在牛犊面前筑坛并宣告次日要向耶和华守节。次日清晨,百姓起来献祭,吃喝舞蹈(舞蹈[l’tzaheik]一词,也有玩乐之意)(出32:1-6;创26:8)。
甚至在铸金牛之前,人们似乎就已经在制造偶像了,这对犹太人好像特有诱惑力;为了抵制这种诱惑,拉比们记下“逾越节哈加达”(Passover Haggadah),以示警惕任何偶像崇拜,他们相信领他们出埃及的摩西。(“哈加达”保留了出埃及的故事,却没提摩西的名字。)好像是为了打击这种特殊的偶像崇拜,耶和华叫摩西赶紧下山回到百姓中,神把这些百姓称为“你的百姓,就是你从埃及地领出来的”(出32:7)。一个人提醒一对生气的父母时,就会对他或她说:“想不想知道你的孩子今儿都干了什么?”以色列人真的完全领会了一个无形上帝的观念了么?显然,他们习惯于一些神一样的人(men who are gods):埃及是由一个人统治的。他们甚至可能把摩西所谓的“耶和华说”看成诗意的特许:一个神当然能够自托于第三个人!尽管他们曾看到启动神喻的是摩西,但是,既然摩西显然已不知去向,正如诸神时常所为,他们就应该替换摩西。当然,这种解释并不是为他们辩解。他们早已接受并同意这样的命令,即不准制造、服从、服务于其他雕像(出24:7)[34]
我们把elohim译为“诸神”,这不同于犹太教出版物使用的语言,它使用单数形式是因为百姓仅铸造了一只金牛。[35]而Elohim的语法形式是复数,这种差异经过解释可以理解。百姓想要诸神,而亚伦则试图和解,希望维护对耶和华的崇拜。亚伦只让百姓捐献出耳饰,只铸了一个金像,仅仅是一只金牛,而且还是只小牛犊,一点儿也不像是个偶像!亚伦还要求向耶和华守节,试图借此将摩西的宗教与这种“小神崇拜”结合起来,他似乎希望真正的信仰最终将会从这种混杂境况中恢复过来。[36]
毫无疑问,这一策略失败了:有些东西是不可能结合的。只有摩西的恳求才能平息耶和华的怒火。摩西挨近营前,看见牛犊,又看见有人跳舞,便勃然大怒,摔碎法版,焚毁偶像:
摩西挨近营前,就看见牛犊,又看见人跳舞,便发烈怒;把两块版扔在山下摔碎了,又将他们所铸的牛犊用火焚烧,磨得粉碎,撒在水面,叫以色列人喝。(出32:19-20)
摩西的暴怒是一个谜。毕竟,耶和华已经告知他,百姓“为自己铸了一只牛犊,向它下拜献祭”(出32:8-14)。但是这些表演也可以庄严肃穆地进行;上帝也丝毫没提跳舞玩乐之事。实际上,激起摩西忿怒的是狂欢淫荡的场面,它破坏性庄重(àla Cecil B.DeMille,性庄重的缺口)。很奇怪,摩西把金牛磨成碎末,掺入水中,叫以色列人喝,这又是怎么回事?这样做的意义可能在于:在水中,金粉悬胶体的颜色不是我们料想的亮黄色,而是血红色。[37]想想看,恐怖的景象,金属的滋味,使人想起埃及的灾异,这必定打动了任性的以色列人,使他们怀念起自己曾遗弃的神!文本明显地批评了亚伦,谴责他纵容百姓摆脱控制(出32:25),亚伦笨拙、蹩脚、甚至滑稽的辩解嘲笑了宗教和解家的不负责任:“他们就[把金环]给了我,我把金环扔在火中,这牛犊便出来了”(出32:24)!做这事的亚伦还是上帝亲命的摩西的代言人,只因亚伦“能言”,而摩西“拙口苯舌”(出4:14,10)!以色列首任大祭司结结巴巴的辩词和祭司职责的辉煌与尊贵之间形成了强烈反差,再没有比这种对比更生动鲜明的喽!神圣的祭司是一个职位而非一个官员,这再明显不过了。
我们并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摩西为以色列人向上帝求情。因为以色列人的爱戴?还是担心上帝的名誉?抑或源于一种更深刻的关切:即耶和华违背自己许给众长老的诺言并不表示他的神性行动是反复无常的?(在这一点上,摩西至少还有待学习:见本文第十部分。)我们也不知道:摩西作为一个新族长去接受上帝的恩赐(即让他的后裔成为大国)是不是比作为一个政治创始人的情况要好一些呢?摩西之子革舜和以利以谢的缺席表明他们可能还没有受许。然而,尽管上帝没有彻底摧毁以色列,惩罚还是很严厉:利未人与摩西站在同一边杀掉三千以色列人,在随后的灾祸中又有数目不明的以色列人死去。下一章紧接着记述了上帝的进一步剥夺: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告诉以色列人说:‘耶和华说:你们是硬着颈项的百姓,我若一霎时临到你们中间,必灭绝你们,现在你们要把身上的状饰摘下来,使我可以知道怎样待你们。’”以色列人从住何烈山以后,就把身上的状饰摘得干净。(出33:5-6)
这项命令出现在摩西焚毁金牛之后,在利未人杀死三千偶像崇拜者之后,在耶和华降祸给以色列人并从他们中撤离之后,因而看起来好像是卑鄙的侮辱。但它是早先惩罚的一个补充。以色列人取自埃及人的金银细软曾经可能是他们解放的标志,而现在,就像金牛犊一样,成了他们对以前的奴役之境恋恋不舍的征兆。因此,以色列人必遭鄙弃。金牛犊不仅是埃及人的邪神,而且是埃及人奢侈的象征。[38]
第24章开篇伊始,上帝就吩咐摩西再凿刻两块石版,和先前他摔碎的那版一样,这样,上帝就可以将“先前石版上的字”写在这版上(出34:1)。摩西就这样做了,并且遵照上帝的指示,上西奈山,在那里又待了四十天。但是,上帝并未遵守这一圣约。摩西有得有失。摩西曾对上帝说“求你显示你的存在给我看”(出33:18),耶和华就向他显示传统已标明的十三种神性,这等于说是同意了摩西的请求。当时,耶和华宣布了自己与摩西及以色列人的第二次立约,并吩咐摩西将这些话写在新石版上,这不同于第一次。此外,第一次圣约在此被明确称为“十诫”(aseres ha’d’varim)(出34:28)。
由此可见,金牛犊事件扩大了摩西与以色列民人在精神地位上的差距,这表现在:摩西脸上发出神圣的光,百姓不敢直视(出34:29-35)。摩西的愤怒与求情为他赢得洞见神性(divine nature)的特权;百姓的遗弃显示出他们没有能力鉴别当时已定的律法。因此,一个新的、更简单的开端势在必然,这个开端包括寥寥几条清楚的实践准则(少到十个指头就数得过来),正是这个开端使以色列人区别于“地上的万民”(出33:16)。这个开端与上帝在西奈山上的毁约密切相关,正如耶和华在摩利亚山(Mount Moriah)令亚伯拉罕“失望”一样(创22),这可能会令人困惑。上帝给予了一些适当的东西——“我要恩待谁,就恩待谁;要怜悯谁,就怜悯谁”(出33:19)——但这并不能满足某些期待。难道连上帝都要向摩西学习这种做法吗?否则,上帝为何“与摩西面对面说话,就像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说话一般”(King James译为“好像人与朋友说话一般”)(出33:11)?
那么,何为“十诫”?经文中的这一名称似乎指的是下列准则:
1.可与迦南人及应许之地的其他居民立约,不许崇拜他们的神们,以色列人必须崇拜耶和华。
2.不可为自己铸造神像。
3.要守逾越节。
4.一切牲畜头生的,凡公的都要献给耶和华,凡头生的儿子都要赎出来。
5.“谁也不可空手朝见我”: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有所贡献。
6.“你六日要作工,第七日要安息。”
7.要守七七节和收藏节。
8.不可将上帝祭物的血和有酵的饼一同献上,逾越节的祭物也不可留到早晨。
9.要精选地里初熟之果献给耶和华。
10.“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