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谈起都江堰,想起李冰
同学们在微信群里谈起都江堰,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了李冰父子。
回想起高一暑期,几位同学相约,游览都江堰的情形。
万强:“站在鱼嘴那里,看着巨浪滔天,我当时心潮澎湃。”
刘健:“每次到都江堰,我的心灵都受到震撼。”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坐落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之上。
很小的时候,李游和爸爸妈妈来过这里。那时只听爸爸妈妈说,都江堰是世界上伟大的水利工程,是世界上唯一的距今两千多年,而仍然惠泽着百姓的历史文物。
当年还幼小的李游,可能三、四岁,为自己家乡有“都江堰“自豪了很长一段时间。
第一次游览的情景已经很模糊,李游依希记得当时踩着岷江的水,朝前走,水很浅,只及小李游的腿,一道水泥堤挡住了她。
爸爸两手抱起她,跨过水泥堤,放下了她。李游听见爸爸说:“这是飞沙堰。”
当时的小李游,转头看了一眼飞沙堰,很平常的一道水泥堤,不明白为什么要把它修在这里,挡住小朋友往前走。
高一的时候,与好友相约再次游览都江堰,李游已经明白飞沙堰的作用了。
飞沙堰,还是原来的模样,没有变,只是李游再看见它的时候,觉得它小了很多。
现在听同学们在群里,科普都江堰的知识,李游对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李冰父子有了更深的崇敬之情。
都江堰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现在水利工程的有些技术,就是从都江堰水利工程学习的。
二千三百多年以来,从修成之日至今天,都江堰一直具有航运、灌溉与分洪的作用。
远古时候,蜀地与外界不通。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想夺取蜀地这块鱼米之乡,用以作为自己的粮仓。
“秦惠王想要伐蜀,刻成五头石牛,将金子放在牛后。蜀人见了,以为石牛能便出金子。″
蜀王为了把能够便金的石牛,运进蜀国,派人开凿了金牛道。
金牛道通了,能便金的石牛没有运来,秦国的将军张仪率领大军而至,“西平巴蜀″。蜀地成了秦国的蜀郡。
大约在公元前276年,秦王派了一位好郡守——李冰,治理蜀地。
战国时期的蜀地,半年旱灾,半年涝灾,非涝即旱,有“泽国”、“赤盆”之称。
李冰沿岷江岸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情、地势,制定了治理岷江的规划方案。
“我记得站在都江堰的鱼嘴那里,四下观看,”曹芝兰插话道,“岷江两岸,高山耸立,江水巨浪翻滚,江流湍急。沿江考察,该有多艰难啊。”
“是的。”万强讲,“两岩是巨石遍布,森林茫茫。”
我们很难想像,在二千三百年前,李冰为了完成都江堰工程,克服了多大的困难。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他不愿意向困难低头的顽强意志。
都江堰的引水口,在成都平原冲积扇的顶部——玉垒山处。这样可以保证较大的引水量,和形成通畅的渠道网。
都江堰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及渠道网组成。
鱼嘴位于宝瓶口上游,是分水大堤,前端开头犹如鱼头,所以取名叫“鱼嘴”。
分水堰——鱼嘴,两侧垒砌大卵石护堤。
鱼嘴将岷江分为内外江,西股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东股的叫内江,是灌溉渠系的总干渠。
渠首就是宝瓶口,水流经宝瓶口再分成许多大小沟渠河道,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灌溉成都平原的千里良田。
宝瓶口是节制内江水量的口门。为了控制内江流量,李冰父子作石人立在江中,作为观测水位的标尺。
“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大家谈论到这里时,都深感李冰父子的聪明才智,非常人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