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花:香港原生植物手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已屆下午五時,不知不覺間,行程已近四小時;我們繞過整個擺頭墩山嶺注:擺頭墩山嶺位於西貢萬宜水庫西鄰小半島。,向尾段的上窰進發。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上坡路漸漸變成下坡路,接下來,是緊接的大石級;小腿和膝蓋早已酸軟無力,卻還是時刻警戒自己不要讓腳踩進石隙中,遂以「跳飛機」的姿態左蹦右躍。現在,瓶子裡的水只剩下五分一了,相機一直緊緊拿在手中,卻物無所用──今天大概沒能拍到有趣的植物吧。

體力下降得極快,懦弱的我只想儘快完成餘下行程。又拐一個大彎,突然眼邊閃過兩棵亮眼的小草!我急停,倒退幾步,大叫:「找到你了!」蹲下來,不顧儀態地用相機拍了又拍。兩位朋友停下來說:「相當嬌小玲瓏呢!」

那是精神奕奕的韓信草。株高通常在十二至二十八厘米之間,帶毛直立的莖上是心形葉片,葉片邊緣有整齊圓齒,正反面都有柔毛覆蓋。一株十多朵有帶斑紋的淺紫色花兒,永遠排列整齊,向途人展現活力四射的笑靨,成熟的小果實常帶栗色或暗褐色。

對的,小草的名字的確跟劉邦麾下大將韓信有關。話說韓信年青時父母雙亡,孑然一身,只靠賣魚苦苦度日。某天在市集擺賣時,被惡人痛毆至臥床不起。好心腸的鄰居從田地弄來一種草藥,給他煎湯服用,果然迅速痊癒!他把這種小草的外貌牢牢記好,後來入伍從軍,每次戰鬥結束,都會為麾下傷兵以相同方法煎湯熬藥,士兵遂稱此草為「韓信草」。韓信草的藥用功能並非傳說,據《嶺南草藥》載:「味辛,性平,治跌打傷,祛風,壯筋骨,治蚊傷,散血消腫,以之浸酒妙」;《貴陽民間藥草》也載:「全草入藥,苦、寒、無毒,有平肝消熱之功」。

由於形狀如耳挖,因此也被喚作「耳挖草」。我想起小時候其中一種「親子活動」,正是我跟弟弟輪流躺在沙發上,讓父親採耳,他總是以此為樂,「出土」的「寶藏」愈大,愈有滿足感。

[1]注:擺頭墩山嶺位於西貢萬宜水庫西鄰小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