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不少人把蛇菰誤當菌類。事實上,基部擁有鱗片狀葉,頂部長出聚生小花的蛇菰,是不折不扣的開花草本植物。但由於它滿身通紅,不若一般植物擁有翠綠的葉子,花序也長得像極可愛小蘑菇,難免易惹誤會。
全世界有五十種蛇菰,主要分佈於熱帶地區,香港有兩種──紅苳蛇菰(Balanophora harlandii)及香港蛇菰。香港蛇菰雌雄異株,約三至十厘米高。塊莖淡黃棕色,表面呈不規則瘤狀,莖橙紅色,鱗片葉互生。雄花序呈圓柱形,近乎無柄,花有裂片四至六瓣,雌花序呈卵形至長橢圓形。
香港蛇菰於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在人跡稀少的青山山坡首次被劉啟文博士、李甯漢醫師和胡秀英教授發現,二千年正式採集標本,並在二〇〇三年確定為科學上的新品種。那是繼一九九〇年發現香港細辛(Asarum hongkongense)後,在香港發現的另一個植物新種。
沒有綠葉子的蛇菰們缺乏葉綠素,豈不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是的,它們屬「寄生植物」,總是寄人籬下,以吸器從寄主植物的根部直接「分甘同味」、汲取養分。因此,站在長滿寄主植物的林下,你或可見到小面積分佈的蛇菰群落;然而它們必須依賴寄主而生存,倘若林中寄主植物消亡,蛇菰亦必無法獨立活存。
較常見的紅苳蛇菰常附生在多種灌木及喬木的根部(據說寄主多是大麻屬和葛屬植物)。只見於屯門青山的香港蛇菰則比較罕有,要找到它們,你不得不先認好其寄主植物──蘇木科的缺葉藤(Bauhinia championii)。
蛇菰依靠昆蟲傳播花粉,花穗所分泌的花蜜吸引不少小型昆蟲如黃蜂、果蠅及螞蟻踴躍「幫襯」。根寄生蛇菰科既有耀目外形,也有獨特的生存方式,處於特殊的生態位置,實在是植物界中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