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粤语书写(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節 一個粵語寫作群體

1900年2月間9,孫中山擬設革命宣傳機關的構想終於實現,《中國日報》正式在香港面世,由陳少白任總編輯。除了日報外,還出版《中國旬報》。此報從第11期起,改「雜俎」欄為「鼓吹錄」,刊載粵謳、南音、曲文、班本等。馮自由指其為穗港報中,「設置諧文歌謠之濫觴」10。此說雖未必經得起嚴格推敲,不過對革命派所辦的報刊,《中國日報》的示範作用應該毋庸置疑。「鼓吹錄」在出版37期後,於1903年3月併入《中國日報》11,成為該報的文藝副刊。

以《中國日報》為中心,革命組織開始在香港集結一群在海內外接受革命思想的人。從他們日後的寫作和辦報成就來看,鄭貫公和黃伯耀、黃世仲兄弟無疑是領袖人物。鄭貫公和黃氏兄弟訂交的細節缺乏資料可尋,但估計黃世仲到港後,很快就認識到鄭貫公。雖然黃世仲在1902年冬加入《中國日報》時,鄭貫公應該已經離開該報,着手籌組《世界公益報》,但此事黃世仲已經參與其中。據高劍父、陳樹人回憶:黃世仲與陳少白、鄭貫公、陳春生等商議別創第二、三陣營,以增加宣傳革命的聲勢12。黃世仲於是辭去《中國日報》之職,協助鄭氏創辦《世界公益報》。1905年,鄭、黃二人隨馮自由會見孫中山,一同加入香港同盟會,並分任庶務和交際兩職13。據馮雪秋回憶,鄭、黃二人「豪邁健談,朝氣蓬勃,經常喜與工商學界一般群眾聯絡接近」14,可見二人性格略有相似。其後鄭氏所辦各報,黃世仲和兄長黃伯耀都有參與編撰工作。1906年鄭氏病逝後,二人的辦報活動才轉趨活躍。可以說,自任職《中國日報》之後,鄭、黃二人一直並肩作戰。除了黃世仲之外,陳樹人、胡子晋、勞緯孟、王斧、李孟哲等,都一直追隨鄭氏。他創辦的《世界公益報》、《廣東日報》、《唯一趣報有所謂》,以至在他逝世後創刊的《東方報》、由黃世仲主辦的《香港少年報》,其編撰團隊都大同小異,舉出這幾份報章的主要成員名單便一目了然:

鄭貫公在1904年編選《時諧新集》15,黃世仲則於1907年編選《三續時諧》。鄭貫公為表明為國犧牲之志,自號「死國青年」16,黃伯耀則依樣葫蘆,自稱「病國青年」17,另一位報人馮礪生亦自稱「生國青年」,可見鄭貫公在眾人心目中的地位。在鄭氏病逝前,革命派籌組另一份報刊《香港少年報》,由黃世仲任總編輯兼督印人,部份成員也就是《廣東日報》、《唯一趣報有所謂》的成員,可知在鄭氏的團隊之中,黃世仲是另一位領袖人物。鄭、黃的戰友,部份也有編撰其他革命報刊,如陳樹人也是《平民日報》的主筆;李孟哲也擔任《國民報》、《平民日報》、《人權報》的主筆等等。辛亥革命前夕,李孟哲、盧博浪在廣州辦《平民日報》,黃魯逸則在澳門創辦優天影劇團,其時,香港同盟會報人更是傾巢而出,全部到澳門支持。可以說,鄭貫公及其友人形成了一個彼此呼應的網絡,是晚清革命宣傳和啓蒙活動的重要群體。這個群體雖是以政治為基礎,基本上屬於香港同盟會的成員,旗下報館的人事變動,也可能由該會在背後調配,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也是一個粵語寫作的群體。他們在報章上發表多種粵語文體,構成了晚清粵語寫作中非常重要的部份,有時甚至逸出政治宣傳的需要,而滿足他們作為下層文人的寫作旨趣。

被譽為「熱血澎然,奇骨森然」18的鄭貫公(1880-1906),原名鄭道,字貫一,廣東香山人,主要的筆名有仍舊、鄭哲、死國青年等。1905年底,鄭貫公遇刺幸免。之後,他以黑色幽默給自己寫了一篇祭文,雖可視之為遊戲文章,實抒發了一代人的沉痛:

快哉貫公!生既不辰,死亦何恨!重洋負笈,一學無成。祖國沉淪,有懷莫遂。矧乃時艱蒿目,倀倀何之。既失國權,奚談公理!馮夏威之自戕殉約,先導有人;曾少卿之待死遺書,後繼惟我。快哉死得時矣,何眷戀為!好放下三千毛瑟之責任,而隨六響連環以謝世也。……今既以開民智、除群害、攻國蠹、斥漢奸、揭陰謀、剖騙術,而受購兇暗殺以死。身雖死於一時,而名生於百世矣!快哉快哉!九泉之下,雙目可瞑,又何樂而不死!19

鄭氏的「熱血」與「奇骨」,可謂如在目前。大抵是這篇自祭文不無厭世情緒,同志紛紛致信慰問,「生祭文及挽聯等,絡繹惠至」20,使鄭貫公感慨萬千,並答應朋友們奮戰至最後一刻,絕不自暴自棄。可惜事隔半年,鄭貫公竟染疫症病逝。1906年5月12日,《唯一趣報有所謂》刊出「公祭鄭貫公文」,開首寫道:「(本)月之十三日,乃本社總編輯鄭貫公逝世之期」,可確知鄭貫公於陰曆四月十三日逝世,即陽曆5月6日。同月21日是追悼會翌日,該報刊出輓聯摘錄,第一聯為黃世仲所寫:

讀客冬自祭遺言,已增感喟。革命旗誅奸筆,竟消磨二十六載璀璨光陰。方期志願同酬,絕好頭顱留一擲。

憤大陸眾生如夢,慨任提撕。照妖鏡警世鐘,力振起四千餘年神明種族。試問英雄有幾,未枯血淚哭難乾。21

鄭貫公年幼時的家境非常貧困,父親在他幼年時已赴新西蘭謀生22。鄭氏在家鄉讀過私塾,據稱在十四歲時曾到香港,並就讀於皇仁書院一年多,其後返回故鄉23。十六歲時,因為家貧輟學,到橫濱在族人任職買辦的洋行當雜工。這次東渡,成為鄭氏一生的轉捩點,開啓了他往後十年短暫卻光輝的生命。

日本華商購買的《知新報》、《時務報》,是鄭貫公抵日初期的工餘讀物,以西學新知革新國家的思想,開始在他的心中萌芽。約於鄭氏十八歲那一年,橫濱大同學校成立,他獲得特別免費生的資格入讀該校。當時大同學校積極培養學生的救國思想,可以想像,鄭氏也在薰陶之中。翌年,即1899年,他又轉赴東京,入讀高等大同學校。從後來他創辦的《開智錄》看來,這個時期對鄭貫公的思想發展甚具影響力。當時和他同到該校就讀的,不少為日後堅定的革命派,或者始終主張以武力救國,如馮自由、馮斯欒、蔡鍔等。高等大同學校的創辦人梁啓超雖然是維新派中堅份子,但當時他與革命派過從甚密,思想傾向革命24。因此,高等大同學校諸生,不但可「高談革命」,學校的功課除了日文和英文之外,也包括歐美革命歷史和英法等國自由平等的學說。

1900年7月,唐才常領導的自立軍舉事失敗。雖然自立軍的旗號含糊,既是「勤王」又是「起義」,但畢竟突顯了后黨保守派的頑固。這次事件,對鄭貫公從改良轉向革命也應該有一定影響25。同年冬天,鄭貫公就創辦了開智會和印行會報《開智錄》26。被梁啓超譽為「錚錚者」的《開智錄》27,是中國留日學生最早創刊的報章,也是在香港出版的《中國日報》之外,最早鼓吹革命的報刊。《開智錄》的論說文章、「譯書」、「偉人小說」幾部份,都着重介紹西方自由平等思想,可見東京高等大同學校教育的啓發。據馮自由的回憶,當時學生各以盧騷(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伏爾泰(Voltaire, 1694-1778)等西方啓蒙思想家自居,而鄭貫公則自稱「中國之摩西」,並「著述《摩西傳》以見志」。28與此同時,鄭貫公也高度重視報紙的使命和責任。《開智錄》創辦初期,鄭貫公借用《清議報》的印刷和發行機關,所以流傳地區和《清議報》相同。但兩份報刊的立場畢竟有矛盾之處,據馮自由說,這種情況引起美洲保皇會的不滿和質詢,最終使《清議報》經理馮紫珊不許《開智錄》藉該報印刷,《開智錄》「無所憑藉」29,創辦不及半年就結束了。1901年春,鄭貫公正式轉投革命派陣營。經孫中山的介紹,到香港任職於《中國日報》及《中國旬報》。據馮自由回憶,鄭貫公的到港參與該報工作後,「闡發其新名詞及新思想」30,為香港報界注入一股新氣息。不過,鄭貫公任職《中國日報》未及一年就辭職,另辦《世界公益報》。在任職《中國日報》期間,鄭貫公還譯寫了政治小說《瑞士建國誌》31。鄭貫公創辦《世界公益報》不久,又因不滿言論受股東干涉而自行告退,再與黃世仲、陳樹人、胡子晉、勞緯孟等人於1904年3月創辦《廣東日報》32。該報在1905年4月停刊,繼而,鄭貫公創辦了他一生中最為人熟悉、也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報章——《唯一趣報有所謂》(又簡稱《有所謂報》)。《有所謂報》創刊於1905年6月4日,班子和《廣東日報》大抵相同。《有所謂報》甚受讀者歡迎,馮自由說它:「甚為港中各界歡迎」33、「銷路之廣,駕各大報而上之」34,麥思源稱「當時一紙風行,為省、港各報之冠」35。鄭貫公逝世後,編採團隊略加改組,在7月出版《東方報》,然而不久即遭粵督岑春煊禁止在廣州銷售,支撐半年後停刊。

當鄭貫公從日本到香港任職《中國日報》時,黃世仲(1872-1912)仍在南洋謀生。黃世仲生於廣東番禺,一字小配,號棣蓀、禺山次郎,筆名有世、棠、隸、棣、蓀、亞蕘、蕘、健、兒等。黃家的先輩黃士俊曾仕明朝,明亡後協助南明反清。黃世仲兄弟三人,以他和兄長黃伯耀最能讀書。黃伯耀(1861-1939)36,一字耀恭,號耀公,筆名有光、公、伯、翟、老伯、光翟、耀公、耀光、病國青年等。黃世仲小時候聰穎過人,九歲已讀《通鑒綱目》、《通鑒紀事本末》,十歲讀《史記》、《漢書》、《資治通鑒》,十二歲時能誦《文選》和《唐宋八大家》37,他又特別愛讀野史小說,這使他雖然身在南方,卻能掌握流利的通用語書寫能力,為他日後成為小說家、創辦小說雜誌播下種子。十三歲時,世仲入讀佛山書院,先後與陳千秋、梁啓超成為同學38。在黃世仲的少年時代,黃家已經家道中落,兩兄弟曾在鄉間教學以幫助生計。1893年,他們又結伴到南洋謀生,初時黃世仲在吉隆坡的賭場任書記,但因為在華人團體中已有文名,先後被陳楚楠、張永福聘為文案。約於1897年,黃世仲轉到新加坡謀生。在1902年7月,正式受聘為丘菽園創辦的《天南新報》的主筆,黃伯耀稍後亦加入該報。在同年冬天,黃氏兄弟加入了尤列創設的興中會外圍組織中和堂,當時黃世仲傾心民族主義,喜讀《中國日報》,顯示其思想已明確地轉向革命。同時,他通過尤列的介紹,到香港任《中國日報》記者,翌年寫作《辨康有為政見書》。黃伯耀則在1904年離開《天南新報》,加入革命派的《圖南日報》任副總編輯兼主筆,但在翌年冬,《圖南日報》即告停刊,黃伯耀便到香港與弟弟會合,一同宣傳革命。

《唯一趣報有所謂》(1905至1906年)

《唯一趣報有所謂》的諧部

1906年5月,鄭貫公病故一周後,《唯一趣報有所謂》刊出《香港少年報》的創刊廣告,介紹其宗旨、內容和成員,由黃世仲任總編輯兼督印人,黃伯耀、易俠、陳樹人、王斧等任撰述員。同年9月,黃氏兄弟又在廣州創辦旬刊《粵東小說林》,此後一直持續創辦多種報紙和小說雜誌。1907年5月,黃伯耀創辦方言雜誌《廣東白話報》,黃世仲任撰述人。6月《粵東小說林》又改刊為《中外小說林》,同年冬又冠以「繪圖」二字39,並於12月創辦《社會公報》,黃伯耀任主編,黃世仲任主筆。翌年2月,黃伯耀又創辦另一種方言雜誌《嶺南白話雜誌》。1909年9月,盧博浪主編廣州的《南越報》,黃世仲出任特約撰述。辛亥革命前夕,黃世仲還主編《新少年報》和《新漢日報》40。這段期間,黃伯耀主理報刊編務,多用文言寫政論,用粵語寫作「擬演說」的文章。黃世仲除了用「黃小配」的筆名發表章回小說,一直持續用文言和粵語寫作諧文,用粵語寫作粵謳、班本、笑話等。1911年12月,廣東民團協會成立,黃世仲出任總長。翌年4月卻遭粵省都督陳炯明以「貪污軍餉」的罪名拘捕,陳離任都督時留書指黃世仲應被槍決,繼任的胡漢民堅持執行,多方營救無效,黃世仲最終在5月3日被冤殺41,殮葬時發現他家境貧困,身無分文。黃氏臨終前寫下遺書,駁斥陳炯明的指控42。據報道,黃氏行刑前與其他兩名處決軍官痛飲佛蘭地酒,醉時方被送往法場43。同志勞緯孟的輓聯曰:

恭為革命黨,不黨為官留後悔;

悔作革命官,為官不黨笑公愚。44

此事之後,黃伯耀轉而在香港聖保羅書院教書,對政治不再聞問,抗戰初年回鄉居住,不久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