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分享经济的8个特征
1.2.1 互助·互利
在互联网时代,分享随处可见: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由用户共同创建和完善,百度知道让用户为用户答疑,开源软件则将技术开放共享……这些公益性的分享,让公众的知识、技术得以相互分享。
与这些公益性分享一样,分享经济同样如此。既然被冠以“分享”之名,那么,互助、互利则是分享经济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分享经济模式下,资源供给方可以借助分享平台,在特定时间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权,或是为他人提供服务,从而利用闲置资源获取一定经济回报;资源需求方虽然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但却能够通过租、借等分享形式,以较低的成本满足自身的使用需求。互助·互利的分享如图1-3所示。
图1-3 互助·互利的分享
1.2.2 资源过剩,有共享基础
据统计,一辆小轿车平均每天的闲置时间达到23小时,一把电钻从出厂到损毁,其平均使用时间只有13分钟……而在资源如此闲置的同时,却有大量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当资源过剩已经成为全球化的难题,面对仍然强大的需求市场,自然也就有了共享基础。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Uber引发的出租车产业革命,出租车行业的“游戏规则”早已延续百年,而市场供需之间的矛盾却长期存在,一边是资源的大量闲置,另一边,则是庞大的出行用车需求,两者始终无法得到快速匹配。
但在分享经济模式下,Uber却抓住了消费者的“痛点”,以分享经济平台,让消费者与供给者的身份实时互换,也直接颠覆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游戏规则”,如图1-4所示。此后,Uber、滴滴打车为市场带来了专车服务,嘀嗒拼车则让混乱的拼车服务走上正轨,PP租车更是推出了全新的私家车租赁服务……
图1-4 资源互补,共享基础
1.2.3 按需分配
近几年有一个十分新鲜的概念,叫作“按需经济”。在“按需经济”下,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获取自己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并且达到最高效的状态。而想要让信息达到这样的沟通速度和效率,就必然需要由大数据支持的供需匹配。
例如,当我们需要一辆车从甲地到乙地时,我们希望能够从最近的地方获取到这样一辆汽车,既能够满足我们对汽车性能的需求,也能够满足我们行程安排的时间需求。而分享经济正是这样一种按需分配的经济模式。
在分享经济平台上,有大量的资源呈现其中,而这些资源的本身品质和闲置状态都有所不同,用户就可以按照自身的个性化需求,寻找到最适合自身需要的资源。与此同时,资源供给方也得以在沟通中,迅速利用手中的闲置资源获取收益。这样一来,分享经济就能够以最高效的方式,最大化地满足供需双方的需要。
1.2.4 建立连接
分享经济的实现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建立连接的过程。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分享经济的雏形,当时人们称之为“协作消费”或“合作式消费”。其本质与如今的分享经济并无太大区别,但其却一直难以形成经济浪潮。
原因何在?那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还难以找到一种快速建立连接的方式。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移动互联网与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中,当几乎所有人都被连接到互联网络中时,高效建立连接便得以实现。
在“协作消费”时代,受限于连接范围,闲置资源的分享只能在一个社区、一个家族内部实现,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却能轻易在全城,甚至是全球建立连接。这也使得分享经济的大踏步发展成为可能。
1.2.5 成本低
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分享经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超低的实现成本。
以汽车闲置资源为例,在传统经济模式中,闲置汽车的车主想要将车租出去,最好的选择就是与各种租车行合作,但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中,车主不仅需要付出一定的中介费用,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从租车方来看,也同样如此,虽然租车行的营业点不少,但租车者去往营业点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再加上租车费、保险费、押金等费用,租车者要付出的成本同样不低,传统租车与分享租车模式对比如表1-1所示。
表1-1 传统租车与分享租车模式对比
而在分享经济模式中,依托于在线的分享经济平台,在快速的需求匹配中,用户的时间成本几乎为零。与此同时,由于分享经济平台的轻资产运作模式,其收取的服务费也十分低廉,在供需双方的直接对接中,近乎完全信息对称,也使得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1.2.6 可持续性
当了解了分享经济各个阶段的发展,我们就不难发现,分享经济实际上是一种应对经济低迷的经济模式,它相当于市场经济的自我修复机制。但这并不代表,分享经济只是一种“暂时性”的经济模式,相反,一旦分享经济得到普及,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经济模式,将呈现出极强的可持续性。
据统计,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规模约为1644亿美元,GDP占比达到1.59%。而展望世界,早在2013年,英国分享经济就已占其GDP的1.3%,并预计在五年内达到15%;2014年,美国分享经济规模则占到其GDP的3%。
伴随互联网而生的分享经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能量,正是因为,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几乎每个个体都能够参与到社会化大生产中,这也就促进了以创业者为主体的个体经济的崛起。在中国大力提倡“全民创业,大众创新”的形势下,分享经济自然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2.7 信用评价系统
由于分享经济是一种“点对点”的经济模式,分享经济平台的主要功能在于信息中介,而非信息审查机构,这就意味着,虽然大多数分享经济平台都会承担一定的审查职能,但在这种“点对点”的交易模式中,必然会存在欺诈风险。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一套完善的信用评价系统。
我国最权威的信用评价系统自然是银行征信,但征信本身并不能体现个体全部的信用信息,而且一般企业也缺乏获取用户征信的权限。因此,如何防范分享经济中的欺诈风险呢?这同样需要分享经济的所有参与者共同出力。
作为分享经济平台,他们需要对平台用户进行初步的资质审查,为此,除了建立起自有风控体系之外,也可以引入国家征信和第三方信用系统,如芝麻信用等,如图1-5所示;而作为平台用户,我们则需要在每笔交易完成之后,对交易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从而让优质用户脱颖而出,让劣质用户被淘汰,如果情节严重,我们也可以向平台进行举报。
图1-5 分享经济中的信用系统构建
在这样的共同努力下,再加上部分分享经济平台的数据共享,一套信用评价系统也得以建立,而伴随着各方的不断参与,这套系统也会不断得到完善。
1.2.8 社交沟通
移动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了互联网3.0时代,这也是一个全方位互动的时代。立足其中,我们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够完成与全世界的信息互动。而依托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分享经济,同样具有社交沟通的特征。
从分享经济的发展而言,社交化营销是大多数企业扩张的必由之路,作为一种以低成本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平台,他们在营销时,必然会与低成本、广范围的社交平台紧密连接,如大量分享经济平台采取的“发红包”推广策略。
而分享经济同样内含社交沟通的属性,在供需双方的直接匹配中,同样是一个社交关系建立的过程。QQ、微信等社交工具,让人们的社交关系从线下走向线上,而在线上交易、线下体验的分享经济中,人们的社交关系也得以在线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