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醒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6章 附篇五 最后两个影射其一

续书过程中,收获良多,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时有话:“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细细一数,自陆游开始到鲍照结束,又有十人,再次引起了我的注意。可按我们十二钗的论断,还少那么一两个。

不出所料,第四十九回马上回应,宝钗语:“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放着两个现成的诗家不知道,提那些死人做什么!”

不用研究陆放翁的诗,只看他夫人唐婉的词,便知他用来影喻黛玉。陆游一生悲戚熬苦,朝廷最终以“嘲咏风月”为名将其削职罢官。陆游二次离开京师,悲愤不已,自题“风月轩”。我们知道,风月正是红楼梦的主题之一。

据传,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因唐琬不孕,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陆游依母亲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改嫁同郡赵士程。可见,陆游与唐琬的婚姻,正是曹雪芹写出一轿娶双娇的诱因。既然陆游可以同娶唐婉和王氏,唐婉还可以再嫁赵士程,试问贾宝玉为何不可同娶黛钗?由此可见,对于婚姻观,古人和今人的看法差别很大。

十余年后,陆游春游,于沈园偶遇唐琬夫妇,伤感之余,在园壁题写著名的《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琬看到悲伤不已,也依律赋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雨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邂逅不久,唐琬便忧郁而死。陆游为此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赋诗忆咏沈园,沈园亦由此而久负盛名。正因如此,曹公才写出一个名为“沈世兄”的人物,用以比喻宝钗。

沈园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王摩诘即王维,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他正是宝钗个性特征的最好诠释。

新婚之夜,红烛摇曳,酒过客散、两厢清静,王维兴致勃勃地要入洞房,新娘却挡在门口,笑着说:夫君且先对我上联:‘一幅古画,龙不吟,虎不啸,花不芬芳,猿不跳,笑煞蓬头刘海’,请夫君赐教下联,然后再进洞房。”王维顺口便道:“这有何难!我如果对不出这下联,就去跳井!”哪知他搜肠刮肚、夜半三更,居然还是对不出来。

正在羞愧之余,来到后花园转悠,却见石桌上有盘残棋,这才茅塞顿开,对出下联:“半局残棋,马无主,车无轮,卒无兵器,炮无声,闷宫束手将军。”王维虽然对出下联,入成洞房,但却惊觉:这还了得!一介妇人,足不出户,居然也识得文章妙对,若不好好学习,这日后文章功业,自然不足炫耀。看来学习这件事,还是得持续抓紧,不得懈怠。他在家中小住一段时间,就又去长安,一边用功读书,一边准备应考。

王维对曹雪芹影响很大,《雪溪图》,即是他名字的由来。而王维的相思红豆,自然也是曹雪芹黛钗合一描写的灵感来源之一。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常被称为“老杜”,被后人称为“诗圣”,正合元春之地位。杜甫母亲崔氏,在他年幼时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亲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这也正合元春家世。老杜曾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正合元春被困冷宫。

他当过几天官,但很快就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华州。正合元春被贬。他曾创作题为《丽人行》的七言长篇古诗。其中有一句:“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正合元春“御园却被鸟衔出”之判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正合探春与元春的并列关系。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的,但不管哪种说法,都表明了李白出生的高贵,正合探春名门之后的身份。李白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也正合探春性格。据说他的出生地是在吉尔吉斯斯坦碎叶城,正合探春远嫁和番。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正合湘云之叔“忠靖侯”之衔。

我在《红楼悟梦》一书中曾分析出“正邪两赋”中,“许由”和“陶潜”都是不慕仕途、喜爱隐居的淡泊名利之人。作者用他二人来影喻湘云。第三十八回菊花诗中《菊梦》一首即喻湘云:“篱畔秋酣一觉清”,喻她第六十二回“醉眠芍药裀”的情节,“和云伴月不分明”喻她判词“湘江水逝楚云飞”和“霁月光风耀玉堂”。“忆旧还寻陶令盟”就是照应许由和陶潜隐居的佳句,作者在暗示我们,后三十回佚文中有湘云隐居的情节。由此可见,第三十二回湘云劝说宝玉的话:“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讲些仕途经济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什么!”其实是调侃成分多,劝解成分少。

应玚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人,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应玚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应奉才思敏捷,能“五行俱下”,著有《后序》十余篇。其伯父应劭博学多识,撰述甚丰。有《风俗通》百余篇。二人均是当时儒者,而应玚父亲应珣也因才学著名,任司空掾官职。但应玚虽自幼生长在这样的家庭,诗学文章自然大幅长进。但因他生逢乱世,到处飘零,虽踌躇满志而壮志难酬。正合妙玉之薄命。应玚祖父官至武陵太守。他父亲应珣,任司空掾官职,弟弟应璩,字休琏,官至官散骑常侍。曹芳即位后,又迁侍中、大将军长史。伯父应劭,字仲瑗,官至司隶校尉。最关键的是他侄子叫应贞!字吉甫。

我们知道,“九子夺嫡”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9个参与了皇位争夺。这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爱新觉罗.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应贞”正好暗喻“胤禛”,即使清朝有文字狱,但曹公笔法如此精妙,是问谁能看的出来?

妙玉是胤礽女儿,应玚即是“胤礽”喻她。如此,我们就会发现“礽”字与“玚”字何其相似!又同为上声!

由于“温八叉”是喻迎春(详见《红楼悟梦》,作者将他拿到后面,这是什么意思呢?仔细想想,原来又到了十二钗的中点。因此“谢”字便指向了贾宝玉。又因是学诗,需要指出的,这里的谢字可不是“正邪两赋”中的“王谢一族”,而是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灵运。他有丰富的家底和深厚人脉,生活富足,奴仆众多,正合宝玉家世。谢灵运和同族兄弟谢惠连、东海人何长瑜、颍川人荀雍、泰山人羊璿之,皆因相互欣赏对方文章而结好。他们同游山水,当地人称他们为“四友”。正合宝玉的姐妹贾府四艳。

谢灵运之“灵运”,正合宝玉的通灵宝玉。谢灵运小时候就聪慧过人,祖父谢玄十分看重他,跟亲近人说:“我生了谢瑍,谢瑍却怎么生出灵运的呢!”正合宝玉从小聪慧的特点。

谢灵运喜爱奢侈豪华,他车子的装潢鲜艳美丽,他的衣着、玩的用的东西,无不改变以往样式,世人都学他样子跟着变,人们都叫他谢康乐。正合宝玉的“富贵闲人”形象。他是个旅行家,而且任性妄为,也正合宝玉个性。

谢惠连是南朝宋文学家,陈郡阳夏人。他十岁能文,深得谢灵运赏识,谢灵运每见其新文,常感慨“张华重生,不能易也。”谢惠连行止轻薄不检,原先爱幸会稽郡吏杜德灵,居父丧期间还向杜德灵赠诗,大为时论所非,因此不得仕进,官位不显,仕宦失意。正合宝玉之遭遇。

《诗品》引《谢氏家录》云:“康乐(指谢灵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尝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常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就是在梦中见到谢惠连而写出来的。正合宝玉诗: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因为有了应玚,阮即是指阮瑀了。他字元瑜,陈留尉氏人,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阮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正合惜春在贾府的孤独廉介。

曹操闻听阮瑀有才,为搜罗人才,召他做官,阮瑀不应,后曹操又多次派人召见,匆忙中阮瑀逃进深山。正合惜春出家。阮瑀有一首《止欲赋》:

“夫何淑之佳丽,颜洵洵以流光,历千代其无匹,超古今而特章。

执妙年之方盛,性聪惠以和良,禀纯洁之明节,后申礼以自防。

重行义以轻身,志高尚乎贞姜,予情悦其美丽,无须臾而有忘。”

正是惜春洁身自爱的表现。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以文才闻名。

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宫廷。正合李纨身份。我在《红楼悟梦》里分析出他的《枯树赋》,正是影喻李纨。

鲍照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被认为南北朝时期文人成就最高,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本籍东海,一说上党,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祖籍。正合秦可卿的东府身份。鲍照家世寒微,但很有志气,有一妹鲍令晖,也善文学。正合书中对秦可卿及秦钟描述。鲍照很有能力,但在门阀制度森严的社会里,他始终是“下僚”,不能有所作为,为此,胸中郁结愤愤不平之气。后因宫廷内部斗争,死于乱兵,正合秦可卿命运-死于权利纷争。

韦苏州便是韦应物,他是京兆万年人。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正合凤姐儿家世。

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情文相生,耐人寻味。正合凤姐儿之才。

苏州刺史届满,韦应物没有得到新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资回京候选,寄居苏州无定寺,不久客死他乡。正合凤姐儿最后下场。有趣的是,韦应物究竟是两个儿子还是一个,始终搞不清楚。正合大姐儿与巧姐的问题。

据韦应物志文:“长女适大理评事杨凌。次女未笄,因父之丧同月而逝。”可知,杨凌是韦应物女婿,未成年的二女儿与父同月而丧。可见韦应物是两个女儿。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正合巧姐年幼。

李义山后来卷入“牛李党争”,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正合巧姐命运。

由上可知,曹雪芹正是从古代众多优秀诗人中,精挑细选,择出这十三位,用以比喻,以十二钗为代表的十二类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