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一方面要创造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要耗费劳动和资源。在一切社会形态下,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和计算,将耗费与成果进行比较,借以评价其经营业绩。会计就是为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会计最初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记载下来”。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剩余产品以后会计才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具有了独立的职能。在原始社会末期,当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了剩余产品,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时,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控制生产过程已不能适应需要了。人们为了对生产过程更好地进行数量考查,就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把有关生产过程执行情况的各种数据记录下来,于是出现了极简单的计量、记录行为,如在树木、石头或龟甲兽骨上刻记符号记事。人类最初的计量、记录行为,属于一种综合性质的行为。它不仅与会计有关,而且与统计有关。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人们对生产过程的计量和记录便逐步过渡到主要用货币形式进行计量和记录。这样,在极简单的计量、记录行为的基础上,就分化出了会计。
一、会计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产生的历史极为悠久。据有关文献考证,我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所谓的“结绳记事”。在商代,创建了从一到十的数码和数目的位值制,并有“刻契记数”之说。到西周,出现了“会计”一词。《孟子正义》中曾对“会计”加以解释: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西周王朝还设立了专门管钱粮赋税的官员。总管王朝财权的官员被称为“大宰”,掌握王朝计政的官员被称为“司会”。司会主天下之大计,为计官之长。《周礼·天官》中指出: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参互”相当于旬报,“月要”相当于月报,“岁会”相当于年报。由此可见,我国在西周时代,会计方法就已相当成熟。从春秋战国到秦代出现了“籍书”(或称“簿书”),用“入”“出”作为记录符号来反映各种经济出入事项。唐、宋两代创建和运用了“四柱结算法”。所谓“四柱”,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其含义分别相当于现代会计中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四柱”之间的关系可用会计方程式表示为“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结算法的创建和运用,为我国会计中的收付记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到明末清初,在四柱结算法原理的启示下,出现了一种比较完善的会计方法,即“龙门账”。它是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设“总清账”分类进行记录。“进”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全部资产,“该”指全部负债(包括业主权益)。“进”“缴”“存”“该”之间的关系为“进-缴=存-该”。年终结账时,一方面可以根据有关“进”与“缴”两类账目的记录编制“进缴表”计算差额,确定盈亏;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有关“存”与“该”两类账目的记录编制“存该表”,计算差额,确定盈亏。两者计算确定的盈亏数额应该相等。当时,人们把这种双轨计算盈亏并核对账目的方法叫“合龙门”。“四柱结算法”和“龙门账”的方法,为我国近代会计中的复式记账原理做出了重大贡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主义用炮火冲破了清朝闭关自守的门户,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经济同时并存,这时中国的会计相应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全盘输入英、美的资本主义会计,称为“西式会计”或“西式簿记”;另一类是继续沿用、改良老式的中国会计,称为“中式会计”或“中式簿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使用的收付记账法结合了“四柱结算法”和“龙门账”的原理,吸收了“西式簿记”的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引进了“苏式会计”模式,一直沿用到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苏式会计”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使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全面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会计模式。
二、会计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中世纪,地中海沿岸资本主义经济逐渐繁荣起来,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也得到了发展。13世纪,意大利的城市金融业发展较快。14世纪上半叶,佛罗伦萨的历史学家维拉尼说:佛罗伦萨的银行家以他们的交易支持着基督教世界大部分的商业和交通。商业和金融业的振荡跳跃,使意大利北方经济呈现出一派兴旺的景象。当时,一股越来越大的商品经济发展春潮,急速地席卷着意大利北方诸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西方会计的重大发展。从事金融业的经纪人使用银行会计账簿,开始以借主和贷主的名字开立人名账户。每一人名账户都分为借贷两方:上方为借,下方为贷。每笔借贷款项分别记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这种记账方法被称为佛罗伦萨式簿记法(Florentine System of Bookkeeping)。这是借贷复式簿记的萌芽。正当佛罗伦萨式银行簿记和商业簿记方兴未艾之时,在热那亚的土地上,也产生了独具特色的簿记法,它被后世称为热那亚式簿记(Genoese System of Bookkeeping)。这种方法剔除了佛罗伦萨式簿记中广泛采用的上借下贷的记账形式,而以简洁明了的左右对照的记账形式为主要特色,并且在会计账簿组织中,卓有成效地引进了损益账户。
意大利式簿记是在佛罗伦萨萌芽,在热那亚发育和成长,但它成为以复式记账为纽带的自我平衡账户体系的发源地,却是在威尼斯。在西方会计史上,威尼斯式簿记(Ventian System of Bookkeeping)实际上就是意大利式簿记的原形,是当时意大利簿记发展的最高峰,它集佛罗伦萨式簿记之精华,扬热那亚式簿记之所长,并加以创新和发展,成为一套内容丰富、较为系统的簿记方法。这种方法后来得到了意大利著名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也有人译作卢卡·巴其阿勒)的重视。他潜心研究数学,历经数年,于1494年出版了其名著《数学大全》,即《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Summa de Arithmetica, Geometria、Proportion et Proportionalita)。《数学大全》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数学著作,其中有关簿记的篇章是最早出版的论述15世纪复式簿记发展历程的总结性文献,它反映了直至15世纪末期为止的威尼斯式簿记的先进方法。卢卡·帕乔利的《数学大全》由五部分组成,即算术和代数、商业算术的运用、簿记、货币和兑换、纯粹和应用几何。其中,论述复式簿记的是第三卷第九部第十一篇《计算与记录详论》。《数学大全》的出版发行,不仅是意大利数学史也是欧洲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有力地推动了西式复式簿记的传播和发展,为西方会计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高涨,工厂制度确立,尤其是股份制公司不断出现,客观上要求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方法。当时产生于商业革命的意大利式簿记,已不能适应以广泛使用蒸汽机为主要内容的工业革命的需要。由于西方资本主义企业采取股份公司组织形式,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开来,因而企业的股东以及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要求企业定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同时要对企业提出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于是,查账工作日趋重要,以查账为职业的会计师得到社会的承认和重视。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审查企业提出的财务报表,并证明其是否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由于经过审核的财务报表可取信于股东和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人,因此按照公认的会计准则编制并向企业外部提供财务报表,成为西方会计的一项重要任务。
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竞争日益加剧,资本家为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加强了对会计的利用。他们不仅利用会计为企业外部提供报表,而且还利用会计分析市场行情,预测企业前景,确定企业目标,进行经营预测和决策,从而促成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管理会计的出现,使西方会计在分析、预测和决策方面,广泛地应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管理;在计算技术方面,则由手工操作发展到机械化和电子化操作。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大量应用,使现代会计在提供信息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上述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概括说明以下两点:
第一,会计对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都是必要的,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第二,会计应用的方法和技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管理的要求而发展变化的。
三、会计的概念
关于会计(Accounting)的概念,在我国目前存在两种观点,即会计管理论和会计信息论。
(一)会计管理论
会计管理论(Accounting Management)认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会计工作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其具体表现如下:
(1)大量引入现代科学方法,扩大信息处理范围,提高信息处理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2)内向服务进一步发展,不断向企业内部各单位、管理部门、技术业务领域渗透,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结合更加紧密。
(3)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反馈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开拓了“服务经营,参与决策”的新领域,会计工作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向预测、决策转化,这表明会计工作的内容和结构出现了质的飞跃。
由于传统的会计理论把会计看成与人们的管理活动相分离的一种独立的提供数据的技术方法,从而在理论研究中产生了主、客体分离的现象,致使一些纯方法性问题长期无法从理论上得到认清。虽然会计在技术和方法上有其特殊性,但是不能因此否定会计的社会属性。会计这种社会现象的产生与发展固然与生产活动有关,但无论如何不能把它看成生产活动本身,而只能视为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也就是说,会计这一社会现象属于管理范畴,是人们的一种管理活动。如果离开了作为管理者之一的会计人员,离开了对经济活动行使诸如反映、监督、预测、决策等管理职能,那么会计将变得“捉摸不定”。事实上,会计的职能总是通过会计工作者从事的多种形式的管理活动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会计职能的实现离不开会计人员的管理活动,自然界并不存在一种独立的会计。因此,会计管理理论把会计定义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信息论
会计信息论(Accounting Information)认为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其理由如下:
(1)经济信息系统这一概念比较准确地表述了现代会计产生以来就存在的反映职能,或“提供数据和信息为信息使用者服务”的职能。
(2)经济信息系统这一概念能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必然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特点。
(3)经济信息系统这一概念考虑到了现代会计的新内容及其发展。
迄今为止会计运用的信息加工方法已形成了一个严密而复杂的体系,从而在企业中成为一个能把数据转化为信息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论用何种手段处理数据,均可理解为一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都能用“系统”两个字加以概括。作为一个系统,会计可以理解为具有两个以上的方法或程序。既可以理解为完成处理数据和提供信息的功能而组成的一种方法体系,也可以理解为具有数据处理对象,由信息管理部门和人员来掌握,为信息提供和信息使用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内容的程序。
系统是指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功能和特殊目标的统一体。输入的是会计数据,输出的是财务和其他经济信息。信息是系统所传递和处理的对象,是各种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的反映,是可能影响系统使用者的决策的有关知识。财务信息是指能够用货币表现的那部分经济信息。也就是说,反映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化情况及其结果的都称为财务信息。
会计信息论将会计定义为: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它主要处理企业价值运动所形成的数据并产生与此有关的信息,能起到反映的作用;通过利用经济数据和财务信息,又能起到监督的作用。
把会计称为“管理活动”或“信息系统”都是可以的。但是需要明白的是:会计在执行反映职能时,就是在提供财务信息;会计在执行监督职能时,就是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控制,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是通过提供信息和利用信息来实现的。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既要提供信息又要使用信息。
会计是通过记录、计量、计算、核算等过程提供会计信息的,同时又利用已经提供的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考核。提供信息是通过会计的反映职能来实现的,利用信息是通过会计的监督职能来完成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来充实和拓展会计概念,是会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会计管理活动”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也会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