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财务会计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六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及会计计量属性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将借贷复式记账法作为会计的核算方法,同时规定了以下八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真实性(客观性)原则

真实性或客观性(Objectivity)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会计主体内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真实性或客观性是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客观性原则的含义包括:第一,会计核算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不能弄虚作假;第二,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业务时,不能带有任何偏好和倾向性,不能按照某些领导人的意志虚构、乱编会计资料和有关数字。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会计数据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势必无法达到会计目标。虚假或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将会导致错误的经济决策。

(二)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Relevance)原则主要是指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密切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

(三)清晰性原则

会计资料清晰性(Understandability)是指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需要做到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如果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削弱会计信息的可信性和有用性。

(四)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包含一致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可比性(Comparability)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会计资料的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一项重要的质量规范。假如企业的会计信息能与其他企业或本企业前后期同类信息相对比,信息的有用性就会大大提高。因此,企业在日常会计处理和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当采用大体相同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以便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可比性。

一致性(Consistency)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相同经济业务时所采用的会计期间、会计基础、会计方法等一经确定之后,就应当保持相对稳定,持续地使用下去,而不要轻易变更,以便对前后衔接的各期财务报表进行相互比较、分析,从中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有助于判断会计实体的经营业绩。

一致性原则,只是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对会计方法、会计原则保持相对稳定,而并非指会计方法永久不变。如果确要变更,则应该采取替代的补救措施,加以说明。说明的内容包括变更的具体内容、变更的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如果不能合理地确定累积影响数,应当说明不能确定的理由。

(五)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Substance Over Form)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仅仅以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吻合的业务或事项。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期未满时,从法律形式上讲,所有权并没有转移给承租人,但是从经济实质上讲,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收益和风险已经转移给承租人,承租人实际上也能行使对该项固定资产的控制。因此,承租人应该将其视同自有的固定资产,一并计提折旧和大修理费用。

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尊重,能够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

(六)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Materiality)原则也叫例外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那些对企业财务报表有较大影响,能影响会计资料使用者据以做出评价和决策的重要会计事项,应严格遵循会计方法,通过既定的会计程序按一贯性原则做出合理的表达并单独列入报表;对于某些经济价值较小,对财务报表准确性影响不大的会计事项,则不必固守严格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不一定要在报表中单独列示,可与其他不重要的会计信息合并列示于会计报表中。

(七)稳健性原则

稳健性(Conservatism)原则也叫保守性原则或谨慎性原则。稳健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持稳健态度,即当某一个会计程序有几种处理方案可供选择时,会计人员应该选择对所有者权益瞬间影响最不乐观的那一个方案,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在财务报表上获得保守性的表达以减少企业的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来说,未来的经济活动存在着风险和不确定性。企业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应该对未来可能取得的收益尽量少估,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尽量多估,以保证企业的真正净收入建立在稳妥的基础之上,减少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提取坏账准备,采用加速折旧和“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估计存货、短期投资成本等都是稳健性原则的体现。但是,稳健性原则并不能与蓄意隐瞒利润、逃避纳税画上等号。因此,会计制度中规定禁止提取各项不符合规定的秘密准备。

(八)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Timeliness)原则是指会计记录都要按时登记,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编制财务报表,不得拖延。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果不及时,就很难准确地反映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个别单位甚至通过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费用来人为地调节利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如果会计信息在使用者需要时不能及时提供,过时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来说是一堆废纸,并且会严重影响企业内部和外部人员进行重要的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及时性必须与其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联系起来,不能只追求及时性而忽视了准确性和相关性。

二、会计计量属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章单独提出了会计计量,并规定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入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量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一)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或负债按照购置时支付(或承担)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也是如此。

(二)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或负债)按照现在购买(或偿付)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项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四)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或负债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或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五)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计量时,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复习思考题

1.简述中西方会计发展历史。

2.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怎样理解?

3.会计的作用有哪些?会计的职能和作用有何不同?

4.何为会计目标?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5.会计管理论和会计信息论有何不同?你的观点偏向于哪一种?为什么?

6.会计方法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7.会计核算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怎样?

8.会计方法与会计循环是否有矛盾或重复?

9.为什么要有会计的基本假设?有哪几种基本假设?

10.简述会计原则的概念、意义和具体内容。各项原则之间是否有矛盾?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