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会计假设
科学来源于种种假设。这是因为对任何科学的研究都会产生一系列未被确知并难以直接论证的问题,所以科学的产生都要依赖于某种特定的假设。无论是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还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都需要借助于种种假设。因此,假设与定律、假设与科学原则、假设与正确结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假设—实践—验证—科学理论。可以这样说,假设是任何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先导,是科学理论形成的重要阶段。会计假设(Accounting Postulate or Assumption)是指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曾多次施行过,但尚未形成具体的原则和理论,而已被人们用作处理会计工作的习惯通行的做法。假设是人们对会计领域中尚未肯定的事项所做的合乎情理的建议和设想,是进行正常会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制约条件,也是会计理论的基础。为什么要有会计假设呢?因为会计是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进行的。在这一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要正确、有效地处理会计事务,不得不设立若干假设或前提。会计假设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想象出发产生的,具有客观的依据,没有依据的假设,将会把会计理论研究引入歧途。会计假设一般有会计主体假设、继续经营假设、会计期间假设和货币计量单位和币值不变假设。
一、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Accounting Entity)假设是指凡是拥有经济资源并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均为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假设的目的在于使会计主体完全独立于执行会计业务的工作人员、业主、股东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使会计所反映的仅仅是某一特定主体的经济业务而不是某一个人或主体以外的经济业务。换句话说,会计主体的财产、债权、债务均属于会计主体本身,应与该主体的投资者的财产、债权、债务严格分离,不能混为一谈。例如,某业主或管理者用自己的钱购买了一台家用冰箱,这一经济业务与会计主体业务无关,不属于企业经济业务,在会计处理上不予考虑。会计主体假设的要求在于独立核算会计主体的经营盈亏,会计主体的明朗化又要以企业的经营独立性发展为前提。会计主体假设首先明确并规定了现代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与界限。有了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人员就可以正确、客观地反映和监督企业的财产、债权、债务和所有者权益,有利于企业会计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呈报。
二、继续经营假设
继续经营(Going Concern)假设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目前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向和目标持续正常地经营下去,不会出现清算、结束营业的过程。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期待有朝一日停业倒闭或者破产清算。但是,企业的未来谁也不能预知,企业能够经营多久不完全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经营不善或某些客观原因可能引起企业关、停、并、转、破产倒闭。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呢?这就需要进行假设。假设企业至少在最近的将来确实不会倒闭,并按其经营目标继续经营。只有这样,会计处理才能按照账面价值合理地进行计算,企业债权债务才能得到合理的清偿。因此,继续经营假设是企业会计核算正常进行的前提。
三、会计期间假设
在继续经营假设的前提下,企业的经济活动就像长河中的流水一样,川流不息、永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从理论上讲,只有等到企业经营结束后,才能计量经营成果,编制财务报表,向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但是,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等与企业利益有关的外部单位和个人无不希望企业能定期地提供经营情况,进行经营成果的分配。因此,为了满足会计主体的内部和外部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财务上就不得不定期结算账目,分期编制财务报表。这样,客观上需要将川流不息的经济长河,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期间,这些相等的期间就称为会计期间(Accounting Period)。
划分会计期间的起止时间并无统一规定,需视各国经济活动情况自行选定。其划分方法一般有三种:第一,历年制。从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期间。我国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历年制划分会计期间。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也是采用历年制。第二,四月制。从每年4月1日起至次年3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期间。第三,七月制。从每年7月1日起至次年6月30日止为一个会计期间。从这三种划分方法可以看出,会计期间一般为12个月。会计期间既然是企业经营“长河”中的一个阶段,那么会计期间的时间长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经济管理和报表使用者的需要,可以将一年再按月划分为12个期间,或按季划分成4个期间或按半年划分成两个期间。有了会计期间假设,在会计上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之分。有了本期和非本期之分又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以及收入与成本配比的会计原则。因此,会计期间假设是制定会计原则、处理会计事务的必要前提条件。
四、货币计量单位和币值不变假设
企业的财产物资内容十分复杂,不仅性质不同,计量单位也不相同,不同计量单位财产物资不能在数量上简单相加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寻找一个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最理想的商品,于是货币计价的假设便产生了。由于应用货币作为会计的统一计量尺度,通过会计分类记录和汇总之后,又可以综合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在相应财务报表的指标之间保持严密的相互钩稽关系。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或全部经济业务只有通过货币计量才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最终转换为有助于经济决策与管理需要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以货币计量(Monetary Measurement)充分体现了现代会计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是形成一系列会计原则的重要依据。
但是,仅仅假定可以利用货币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假定货币的币值相对稳定。因为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物价水平是不断变化的,货币并不是一个充分稳定的衡量单位,当发生通货膨胀时,货币的购买力就相应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再进行假设,假设该货币自身的价值量保持不变,将其作为一项充分稳定的计量单位进行会计处理。这意味着,即使货币价值有时有些波动,也假定为其上下波动的幅度是微不足道的,不足以影响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的会计资料。事实上,各国货币的币值不仅不可能是长期相对稳定不变的,而且有时币值上下波动幅度还比较大。因此,币值不变(Monetary Stability)假设只是一种理想的假设。之所以要假设币值不变,原因有两个:第一,在会计处理上,如果不假设币值稳定不变,势必要随币值变动不时地调整账面记录,这不仅会造成账表处理上的混乱,而且也会严重地影响会计资料的可比性和有效性;第二,一国货币价值的高低,通常是反映该国经济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如果没有币值不变假设,不仅无法指导会计实践工作,而且也不能建立其他有关的会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