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公平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日益成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的热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规模不断扩张,居民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那么,教育公平状况如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本书通过构建多维度的教育公平的测度方法,从城乡、性别、地区及阶层的视角测度我国居民的教育公平,以正确评估我国居民的教育公平状况,为促进我国教育公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主要研究内容
为完成拟定的研究目标,本书的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公平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体系的构建。从教育机会公平、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教育质量公平、教育成就公平四个方面构建教育公平的评价体系。从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阿特金森指数、基尼系数等方面构建教育公平评价方法体系。
2.城乡教育公平的测度。基于CGSS历年数据,从性别、地区、民族、阶层及年龄的维度综合评估城乡教育差距的情况及变化趋势,以理清城镇及农村内部以及城乡间的教育公平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3.性别教育公平的测度。基于CGSS历年数据,从城乡、地区、民族、阶层及年龄的维度综合评估性别教育差距的情况及变化趋势,以理清性别内部及性别的教育公平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4.地区教育公平的测度。基于CGSS历年数据,从城乡、性别、民族、阶层及年龄的维度综合评估地区教育差距的情况及变化趋势,以理清各地区内部及各地区的教育公平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5.阶层教育公平的测度。基于CGSS历年数据,从城乡、性别、民族、地区及年龄的维度综合评估阶层教育差距的情况及变化趋势,以理清各阶层内部及各阶层的教育公平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二、研究结论
随着我国教育规模不断扩张,居民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教育不公平问题日益凸显。随着政府对教育公平的关注程度的提高以及实施一系列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我国教育公平的总体水平保持在一定合理范围内,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教育不公平问题仍存在结构性的差异,在不同的群体及内部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具体如下:
1.城乡教育不公平对总体教育不公平的贡献尽管比重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城乡教育不公平程度较高,且在东部地区、汉族群体及上层群体间表现尤为突出。同时农村内部教育不公平问题较城镇更为突出,这一特征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群体内部及下层群体内部尤为显著,而且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内部教育不公平高于城镇的特征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尤为明显。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城乡的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群体内部及下层群体内部农村内部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关注力度,从教育资源的供给和配置双重视角促进城乡教育公平。
2.性别教育不公平的贡献不仅处于较高水平,而且还在提升,说明性别教育不公平程度不仅较高,而且还在呈恶化状态,且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群体及下层群体间表现尤为突出。同时女性内部教育不公平问题较男性更为突出,这一特征在农村地区尤为显著,而且西部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女性内部教育不公平高于男性的特征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尤为明显。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女性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关注力度,从教育资源的供给和配置双重视角促进教育的性别平等。
3.地区教育不公平的贡献不仅处于较高水平且其比重继续上升,说明地区教育不公平水平较高,且在城镇地区、汉族群体及下层群体间表现尤为突出。同时东部地区内部教育不公平问题较中部及西部更为突出,这一特征在上层群体内部及80后和90后群体尤为显著,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不同地区各阶层及各年龄层群体地区内部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关注力度,从教育资源的供给和配置双重视角促进地区教育公平。
4.阶层教育不公平的贡献不仅处于较高水平且其比重继续上升,说明阶层教育不公平程度较高,且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同时中层群体内部教育不公平问题较上层和下层群体更为突出,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不同阶层各民族群体、各性别群体及各年龄层群体阶层内部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关注力度,从教育资源的供给和配置双重视角促进阶层教育公平。
三、创新点
1.研究视角的创新:从城乡、地区、民族、阶层、性别及年龄等多维度的视角综合评估我国教育公平的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全方位评估我国教育公平的状况提供了新的视角。
2.研究内容的创新:构建了以城乡、地区、民族、阶层、性别及年龄多维视角研究教育公平问题的内容体系,为正确把握我国教育公平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