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本论》是一部百科全书式著作
《资本论》与一般经济学著作相比,内容具有丰富性、深刻性、整体性等显著特点,不仅仅包括政治经济学理论,也包括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完备而严密的有机整体,那么《资本论》无疑是这一有机整体的坚实的基石。离开这一坚实的基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厦就会坍塌”。《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逻辑进行了系统论证与阐释。
《资本论》是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阐释的主要经济理论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理论、资本周转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理论、生产价格理论以及剩余价值分配理论,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全书的核心,第一卷阐述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卷阐述剩余价值的实现,第三卷阐述剩余价值的分配,第四卷阐述剩余价值的理论史。马克思对《资本论》前三卷的内容做了这样的说明:“在第一册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但是,这个直接的生产过程并没有结束资本的生活过程。在现实世界里,它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流通过程则是第二册研究的对象。……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至于这个第三册的内容,它不能是对于这个统一的一般的考察。相反地,这一册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正是通过《资本论》的创作及出版,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科学预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及历史命运。
《资本论》还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列宁指出:“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资本论》证明了唯物史观是真理,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验证了唯物史观的真理性,也就是说,正是《资本论》使得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得到了最科学的验证和最为生动的例证。此外,马克思还表示,《资本论》是“把辩证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尝试”。《资本论》充满着浓重的辩证思维,创造性地运用了一系列具有对立统一性的经济学范畴,如价值、使用价值与价格,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全面、深刻、生动地阐释了一系列经济现象与经济本质的关系原理,同时又采用大量翔实而具象的经济事例和经济范畴推进了唯物辩证法的丰富与发展。
《资本论》又是一部科学社会主义著作。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因为这一理论经过严密的经济论证,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单纯从人们的善良愿望出发,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批判现实资本主义、臆想未来社会的制度特征,缺乏对于社会现实的严格的理论批判、规律把握及逻辑推断,因而只是一种理论空想。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及资产阶级而言,“构成真正危险的并不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实际试验,而是它的理论阐述”,《资本论》作为一部科学社会主义著作,尽管没有专门章节阐述未来社会的制度性质及特征,却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缺陷和弊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制度架构进行了合理推断,阐释了未来社会的若干重要发展趋向,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建立在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与理论逻辑的坚实基础之上,彻底摆脱了社会主义理论的空想色彩。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任何人,不管他对社会主义采取什么态度,都不能不承认,社会主义在这里第一次得到科学的论述”。
此外,《资本论》还是一个巨大的理论宝库,包括政治、法律、历史、宗教、科技、教育、家庭等异彩纷呈的内容,甚至有人把《资本论》当作一部文学作品来读,“《资本论》充满了生动形象的比喻、谐谑辛辣的讥讽、丰富多彩的典故、诗歌、神话、谚语、民谚和名言;它时而热情洋溢,时而悲愤满怀,时而静如止水;铁一样的逻辑和诗一样的语言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这些内容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立体式呈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面貌。马克思指出:“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毫无疑问,《资本论》是一部经济学著作,但绝不是一部纯粹的经济学著作,而是蕴含着远比单纯经济学著作更为丰富、深刻、宏阔的理论内容,这使之超越了一般经济学著作。这一特色使《资本论》以其非凡的魅力屹立于经济学著作之林中,熠熠闪光,卓尔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