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丹实修理法精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上编 道眼分明 直趋峰顶

第一章 道与德

第一节 老子之道“气”解

一 诸子百家 共奉一道

秦汉以前,诸子百家共奉一道——形而上恍惚之道与形而下器用之道。

形而上恍惚之道,不可道之“道”,约有五义:(1)宇宙真宰:大道真宰令宇宙生出天地万物,独让地球山清水秀、人物繁衍,在两千五百年前的东、西两方还空降一大批圣贤,对打杀不休的愚氓们进行教育启发,可惜我们至今没几个听话;(2)朱子曰:“道犹路也。”有脚就有路;而“道”则是通向宇宙究竟境界的唯一之路——心悟之路;(3)“离有离无之谓道”的不可道之“常名大道”,或曰无极○;(4)宇宙“心物一元”、“互生互化”的大法则、大规律——普遍规律;(5)人们行为起止的准则。

形而下器用之道,可道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太极之道,具体之道。就修证具体之道而言,老子在此既言道之体用,也讲了入道功夫。老子之道,尽在于此。其余五千余言,皆系进一步的讲述和展开。

二 太上本元之道与太极造化之气

圣人之所以是圣人,是他们“独具慧眼”,能三目齐观(肉眼+慧眼),能够把握阴阳,透视虚实,洞察显隐,妙知心物,真参造化,深入了义,故而所获圣果皆系第一义谛,或曰“绝对真理”。故此《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经典所证之道理、天理、人理、医理……一经建立,便放之四海而皆准,置之万年亦不易,“任凭风浪起,稳坐道气论”,以不变(道、气)而应万变(事、物),其经其理其用,数千年前如此,数千年来如此,数千年、数万年后仍会如此。此乃先贤所示绝对真理千古常新的究竟气势,我们后来人真是望尘莫及。

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奥本海默深研佛、道的传统经典之后,十分感慨地说了一句经常被人们引用的名言:我们的发现,不过是东方古代哲学的例证、促进和精确化而已。

古代先贤开示的是宇宙真理第一义谛之绝对真理,当今贤人发见的乃宇宙真理之一部分——相对真理,“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我们不应去此取彼而自生障碍。

古圣们独具慧眼,掌握绝对而把握相对,所以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今人则只具肉眼,或偏于唯心,或执于唯物,细玩溪流回环,囿于瞎子摸象,不识庐山真面,故而是非蜂起,说法百端。

西方求真务实的哲学家、科学家们,以他们的肉眼加上其延伸工具——三大镜(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一直不停地在探索宇宙的生成与演化规律,苦苦找寻导致宇宙运转的最初原因、第一推动力。大科学家牛顿说:宇宙的架构本来就存在着,上帝伸手一推,宇宙就运转起来了。此后百余年来,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导致宇宙运转之真正的上帝——力、能。

万物自得于太上老子之道,宇宙统一于太极混沌之气、宇宙元始造化能之“元始祖炁”。

宇宙元气既包含了无情无义的“物理场力”,更融入了有爱有恨的“生理场力”,它应该是“有情无情共一炉”的“大统一场力”之究竟场力。

三 道因气而立 气遵道而行

凡宇宙之物有体必有用。道是体,气是用;道为源,气为流;道乃未始之始的无极之道,气系有始之始的太极之气。道之体虚而隐存,无象无形,“形潜莫睹,在智犹迷”;道之用(气)青青翠竹,郁郁黄花,“象显可征,虽愚不惑”。体在用上见,道由气可识。所以我们可以溯流识源,从用见体,以气证道,以道驭气。这样一来,形而下具体宇宙之道不是别的,乃是宇宙不生不灭、生灭自在的宇宙元炁及其运动变化之象,包括隐在的虚相。

人类个体就是由宇宙元炁与心识,阴阳和合凝聚而成,也是大道宇宙杰作中的杰作——天之骄子。

人是小宇宙,宇宙乃大人身,人是大宇宙的缩影。我们只要把自身小宇宙的奥秘弄清楚,溯流而识源,宇宙大人身的奥妙也就昭然若揭了。

天意从来高难问。我们还是去问太上老子吧。

老子告诉我们,“天下大事作于易”,我们可以从人体小宇宙自身的玄关窍开、玄牝体立中去寻找蛛丝马迹。从研读老子《道德经》之第一课开始,我们去探索宇宙性命及人体生命的谜、迷、密、秘。

《道德经》第一课:

道(无极○),可道(太极⊙),非常道;名,可名(器物),非常名。(以上言道之体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言道之用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言入道功夫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奥妙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门

道,可道,非常道。

诗曰:道犹路也通天路,一条心路各自悟。鸿蒙未判悬太空,天地辟后在何处?

宇宙运化,井井有条;万物繁衍,欣欣向荣;谁为主宰?就是从古至今古今贤圣都喊“不知道”的那个“道”。老子名之曰“真常之道”,宇宙的真宰。它虚而无形,灵而有象——无象之相;无象则无名,强名之曰“道”;故真常之道,可以叫它“道”,也可以不叫它“道”。

虚灵的先天大“道”,名“道”字“无极○”。

静为无极(○体),动即太极(⊙用),动静一如。故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太极⊙;有来自无,来自无极○。

太极⊙,宇宙“干能量、干细胞”,但它是心物混沌一元的“干能量、干细胞”。

太极⊙之义深、远、玄,不可思议。不是不能思议,更不是不准思议,而是思之不及,议之不得,只能像老子、庄子那样,在深深的定境中去慧而悟。

虚灵的无极之道○不能总是处于先天的本寂状态(道体),它的本智功能在因缘会聚之时终归是要起用的,无极而太极⊙(道用),化而为一,即“道生一”之“一”,亦即太极混沌之气的元始祖气(炁)——可道之道。气聚、精凝、形成,生出后天的天地万物及人间万事;万物、万事历经生、长、化、收、藏之后,复又叶落归根,归根复命,回归到无极道海○,修生养息,等待新命。

这就是老子“至虚极,守静笃”,在深深的定境之中,游心于万物生发之初所观察、悟证到道化万物、万物归道的全过程。

道何以要化生不灭的物质(阴)与不朽的精神(阳),同时又给它们提供生生不息的能量流之气(炁),以及令阴阳交媾而产生日月星辰和它的杰作“人”……乃至天灾地难,病祸苦痛呢?

还是那句老话:“天意从来高难问!”对此老子未予论述。他的传人庄子予以说明:“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与老子同时现身的佛祖,也遇到过同样的事情,外道向佛祖提出了十四个宇宙现象的根本问题,佛祖也未予回答,称为十四无记。比如“时间有没有开端?”“宇宙有没有边际?”……佛祖只是笑了一下,笑而不答。

诗曰:日日颂读仍是雾,大道微妙赖心悟;真到若有所悟时,却嫌语言欠功夫。

名,可名,非常名。

诗曰:一气流注宇宙间,化生天地与万物。呼它是啥就叫啥,化尽收藏虚名录。

可名者万物,常名者大道——宇宙元炁。

万物有生则有灭,灭则名存而实亡,故非常名。常名曰道,字气,它不生不灭,生灭自在,深入于万物之中,独立于天地之外,任凭万物、万名怎样变来化去,宇宙元炁的“常名”则永恒不变。

童心是道:大道道心本平常,像我粗布花衣裳。七嘴八舌议论多,哎呀说坏我的娘!(作者注:古人曰:道本无言,被人说坏。)(以上言道之体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言道之用

诗曰:无极之道难把捉,万物之母有实凭。高处着眼低处修,不觉修进玄妙门。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为众形之始,无在元化之先。”无形无象、虚而且灵的宇宙元始祖气(炁),乃是未有天地万物之先、却能生起天地万物的未始之始的“元天尊”,天尊姓“无”,强名无极;或曰宇宙大统一场能,统精神物质于一体。

无极而太极。无极的虚灵之道化而为太极混沌之气(炁),无形有质,宇宙元精,是能够生起天地万物的始基精微,或曰“宇宙干能量、干细胞”,仍然是无象之相,无状之状,天地之始,万物之母,宇宙有始之始的“始天尊”,天尊姓“有”,太极混沌之气(炁),常处形而上下间,下可化生天地万物,上则回归无极道海。这位始天尊怀抱无极之道的阴阳数理神机,内蕴大宇无穷消息,来到人间意欲何为?

诗曰:有是道来无是道,天地万物两个抱。无能生有有还无,有无循环显道妙。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以下言入道功夫

诗曰:丹经道书多假(喻)话,假话背后藏玄机。老子妙道无中有,玄之又玄上天梯。

“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修真证道,日久功深,无思无欲,深入虚静,自后天而返先天,“道眼”洞开,大慧生起,神光朗彻,智照无碍,“一念不生全体现”,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世界,天堂地狱,历历显现在“道眼”之前,就能游心于万物发生之初,彻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微妙的道化过程,以及无中生有之玄、归根复命之奥、有无相生循环不已之妙,即宇宙演化的绝对真理、第一义谛从而显现无余。

诗曰:道本无言法本空,空中走来一灵童。无心拨动没弦琴,声声天籁醒痴聋。

常有欲以观其徼。

诗曰:所可道者道之迹,言夫名非道之真。实中之虚无中有,悟解有别是非生。

常人为习惯所囿,总想表现自己后天的聪明才智和欲望,便不能进入虚极静笃的甚深境界,“道眼”难以开启,只能依靠自我的主观心智之用,其视界被限制在三维之内,则能见度极为有限,即使观察到天地间万事、万物的生、长、化、藏,和人类个体的生、老、病、死……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仅能认知宇宙运化一段时空、节序中的“相对真理”。

诗曰:通天大道只一条,登天路标何其多?左道右道都是道,走向邪道莫怪我!(作者注:古人曰:道本无言,非言不显;言有不达,道无以明。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诗曰:太极判而阴阳生,阴阳分兮善恶出。祸福于焉相往来,有人笑兮有人哭。

无思无欲时道眼开启而妙观到的宇宙绝对真理,与有作有为时肉眼功能发挥而认识到的宇宙相对真理,同为宇宙真理,皆来自老子之道,以境界不同致名称各异而已。

无为而无不为的元天尊和有为而有以为的始天尊,同为天地构成、万物演化、生命繁衍的元始天尊,两者相互依存,彼此互为其根,并同根于道——出而异名。

诗曰:仰之弥高钻弥深,韦编三绝读道经。豁然心领神会时,顽铁有望化为金。

同谓之玄。

诗曰:无上天机天已泄,河图洛书太极图。知此道者二三子,道德五千用心读。

有为法的有欲观徼,玄而且妙;无为法的无欲观妙,妙而且玄:两者都叫做“玄”。

“玄”者,原也,源也,元也,道也。有为法在表面观玄,门外观玄;无为法在道里观玄,门内观玄;有为法观的是万物泉源之玄,无为法观的是宇宙本元之玄。所以两者同谓之玄,同谓之道。故而,“无”是道,“有”是道,天地万物两个抱。

诗曰:氤氲混元太和气,流行宇宙育群生。天变地变它不变,元天尊兮始天尊。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诗曰:玄之又玄众妙门,入门便把老子寻。他在高高山顶立,我等深深海底行!

“玄之又玄”,道玄之,德又玄,道成德立,玄之又玄;无玄之,有又玄,无中生有,玄之又玄;天玄之,地又玄,人居天地之间,玄之又玄。玄知大道生化,生生不息,引导修真悟道者沿着理想的太极曲线,螺旋式地向上不断攀升、升华,就能玄入大道之门、众妙之门。从而回归久违了的道乡,得以欣赏究竟境界。

修道悟到玄,悟道证到妙;始知不悟道时妙而玄,悟道之后玄而妙;要知玄妙真消息,除了修道、悟道、证道别无它途。

诗曰:大道全凭静中悟;大象得从心死后;大智若愚默如雷;大音希声彻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