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场战斗
多年研究毛泽东军事指挥的特点和红军的战略战术,蒋介石深知红军作战的长处在于灵活机动,尤其是毛泽东重新执掌红军作战指挥权之后,红军行动飘忽不定,国民党军虽以绝对优势兵力围追堵截,却始终难以抓住红军。蒋介石感到实无良策可用,只能再次祭出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中所采取的“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法宝,令遵义以南的中央军周浑元、吴奇伟纵队和滇军孙渡纵队等部在川滇黔边界构筑封锁线,“最好每里一碉”,步步推进,同时令遵义以北的川军郭勋祺部和中央军上官云相部沿川黔大道加紧进攻,南守北攻,企图逐步压迫红军于遵义、鸭溪的狭小地域,“一鼓荡平”。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堡垒主义”只能对“左倾”错误路线指挥下的红军产生效力,而对于毛泽东指挥的红军则毫无用处。面对国民党军的重兵压境,毛泽东洞烛其奸,泰然自若。国民党军“围剿”的主力是中央军,而中央军吴奇伟纵队已有两个师遭受重创,元气大伤,只有周浑元纵队实力犹存,但由江西到贵州,数千里追击红军,也已疲惫。因此,毛泽东的设想是,趁吴奇伟纵队新败逃向乌江以南之机,集中红军主力,寻机以周浑元纵队为主要攻击目标,予该纵队以重创,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
3月5日,红军从截获的国民党军电报中获悉,周浑元纵队两个师准备于6日向枫香坝、白腊坎前进。朱德、毛泽东遂签署作战命令,以红9军团部署于桐梓、遵义之间地区,吸引川军向东而牵制之;集中红1、红3、红5军团和干部团于遵义以西的鸭溪及其附近地区,准备歼灭周浑元纵队的该两师。同日,红军总政治部也发布动员令,指出:“我们必须争取胜利,消灭周浑元来彻底粉碎敌人的追剿。这是一个决战,……,我们无论如何要把蒋介石的主力周浑元纵队消灭,取得比遵义战斗更伟大的胜利。”据此,红军主力开始向长干山、白腊坎以西开进,准备突击周浑元纵队。
蒋介石午夜静思,忽然察觉到周浑元纵队前进速度过快,有孤军冒进、遭受打击的危险。他曾在“围剿”作战中吃尽红军集中兵力歼敌一路的苦头,且对吴奇伟纵队在遵义城下的失败心有余悸,遂于5日深夜急电薛岳、周浑元,指示:红军向遵义以西地区集中,企图有二,一是“放弃遵义,仍向西窜,求达其原来的目的”;“二是先求与我周纵队决战,然后再向南对贵州压迫”。因而命令周浑元部主力在长干山附近集中,并构筑强固工事,“暂取守势防御”。同时命令周浑元与吴奇伟两个纵队均“不可轻易前进”。
因而,周浑元纵队与红军主力一经接触,立即向长干山附近收缩。红军歼灭该纵队两个师的计划未能实现。毛泽东见敌未上钩,遂指挥红军主力主动求战,向长干山地区出击。但当红军进到长干山附近时,周浑元部主力继续后撤桑树湾一带,只在长干山留下了一个营的警戒部队。红军继续在西安寨、泮水地区活动,寻找战机,准备首先歼灭黔军王家烈残部,调动周浑元纵队驰援,在运动中歼其一部。然而,红军多次寻战,均未达到目的。
战争双方继续在黔北地区周旋,等待对方的破绽出现。毛泽东指挥红军放弃遵义,集中力量以耐心的机动制造国民党军的错觉,寻找有利的战机。蒋介石终于上钩了,他认定红军在黔北地区徘徊,系大政方针未定的表现。而国民党军各部已经部署到位,包围圈正在不断缩小,因而围歼红军的时机已到。遂命令各路部队全力寻找红军实施决战。据此,国民党军各路兵马一改此前的谨慎,开始放胆前进。川军部队进入遵义,周浑元纵队集结鲁班场,吴奇伟纵队之第90、第92师则北渡乌江,重新向鸭溪、遵义推进。
中共中央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立即确定了新的战略方针,决定:红军“以黔北为主要活动地区,并应控制赤水河上游,以做转移枢纽,以消灭薛岳兵团及王家烈部队为主要目标。对川、滇敌人须在有利而急需的条件下,才应与之作战,求得消灭其一部”。根据这一方针,中革军委于13日决定:红军向遵义西南地区转移,“求得在转移中与在消灭王家烈部队的战斗中,调动周、吴纵队,实行机动,并迅速掠取与控制赤水上游的渡河点,以利作战”。
13日晚,红3军团首先发起进攻,于平桥、泮水地区击溃黔军第3旅犹禹九部,残敌向打鼓新场溃退。第二天,14日,红军隐蔽转兵南下,在长干山附近地区设伏,准备攻击北上的吴奇伟纵队两个师。但吴奇伟经受遵义城下的惨败后,异常小心,部队刚刚进至枫香坝东南地区即下令停止前进。红军歼敌计划再次落空。
在此情况下,中革军委决定,主力立即转兵西进,全力进攻鲁班场、三元洞地带之周浑元纵队,以期打破僵局,打乱国民党军的部署,争取战略主动地位。
鲁班场战斗纪念碑
鲁班场位于仁怀县城东南二十六公里处,是茅台通往打鼓新场运盐大道的重要站口,四面环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周浑元纵队三个师进至该地后,构筑了众多工事。中革军委决定:以红9军团一个团在枫香坝东南地区监视吴奇伟纵队,主力于15日对周浑元纵队发起总攻。以红1军团和红3军团主力、干部团为右翼队,经坛厂由北向南突击鲁班场之敌的左侧背与左正面;红5军团和红3军团两个团为左翼队,由西南突击鲁班场,并切断鲁班场与二元洞之间联系;红9军团位于坛厂为总预备队。
15日晨,中央红军各部按照中革军委的部署,向鲁班场发起猛烈攻击。周浑元纵队遭到攻击后,立即收缩,3个师猬集一团,依托工事拼命顽抗。战斗很快进入白热化。在白家坳附近的山上,红1军团两个团与国民党军三个团展开了白刃格斗,往复冲杀,山上齐人高的荆棘蒿草全部夷为平地,红军最终击退敌军,攻占了阵地;团标寺附近为三四百米的开阔地,红军用马刀砍断国民党军用藤条、荆棘缠绕成的“土铁丝网”,冒着密集的火力奋勇冲锋,连破国民党军三道阵地,冲入了国民党军阵地。
战至下午,红军攻克了国民党军的外围阵地,将敌压缩至鲁班场周围的狭小地域中。15日,红军各部向鲁班场发起总攻。周浑元此刻已经无路可退,孤注一掷,亲自上阵督战,指挥部属拼死顽抗。国民党军的飞机也前来助战,对红军部队猛烈轰炸、扫射。战斗更加激烈。
战至晚上,红军各部虽逼近了国民党军的核心阵地,并在局部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国民党军占据有利地势,且筑好工事,配置紧缩,而红军攻击道路多为密林,运动不便,加之地幅狭小,兵力难以展开,始终无法突破国民党军的核心阵地。双方形成对峙。
鲁班场战斗打响后,蒋介石认定此仗是抓住红军主力一举聚歼的最佳时机,一面令周浑元固守待援,一面令其他各部迅速向鲁班场推进。至15日晚,国民党军吴奇伟纵队进到枫香坝,川军郭勋祺部由东面的两河口向坛厂、鲁班场转进,对红军构成夹击之势。而鲁班场的周浑元纵队第13师也开始北上,企图侧击红军攻击部队。
红军的处境骤然紧张。如继续恋战,将陷入重围。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当机立断,与中革军委成员商量后,毫不犹豫地果断决定:放弃对鲁班场的进攻,转兵西进,以调动敌人,寻求新的战机。
15日晚20时,中革军委下达命令:红军各部立即撤出战斗,迅速向茅台及其附近地区转移。红军各部立即与国民党军脱离接触,至16日,全部到达指定地域集结。
鲁班场战斗,红军共歼敌一千余人,自身牺牲四百八十多人。虽然未能如期歼灭周浑元纵队,且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却达到了调动国民党军的预期作战目的。从遵义休整到鸭溪机动,再到攻击鲁班场,毛泽东指挥红军在国民党军的重围中灵活穿插,以动制静,以动创造战机,最终目的在于调动敌军,冲出包围圈,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而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行动,最终的确诱使蒋介石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将主力全部调至黔北地区,而在其他地区留下了空当,从而给红军留出了机动作战的空间。
毛泽东立即抓住了蒋介石的部署漏洞,连续下出了三渡、四渡赤水的绝妙好棋,为中外战争史留下了一段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