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宏观经济发展报告(2019):新时代的陕西高质量发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4 陕西未来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上述对近几年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短板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测度并研判了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总体来看,陕西“十三五”前半期沿着“十二五”取得的成就,在变中求新、在新中求进、在进中突破。陕西在追赶超越中行稳致远。对于后半期的陕西“十三五”,实现“十三五”时期既定的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谋求具有陕西特色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坚定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发挥后发优势,以创新引领发展。一是陕西应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开放创新、人才强区、营造创新生态等方面实现突破发展。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培育科技型企业、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支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现代农业等行业内的重点企业构建高水平研发机构,鼓励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吸引集聚优秀人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二是陕西应发挥后发优势,在推进技术创新方面谋求发展新思路。构建和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崇尚创新、支持创新的环境以及加大顶层设计,在落后地区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实现创新驱动、技术革新的“弯道超车”。作为落后省份,要积极营造创新环境,解决好目前制约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实上不配套、不具体、不落地等问题,发挥政府在创新中的“扶助之手”作用,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同时,陕西应因地制宜,强调“企业—高校—院所”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的形成,根据自身比较优势,推广具有陕西特色的创新模式。

第二,着眼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协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城乡区域一体化。一是陕西需要首要解决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核心关键——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着力破解陕西发展型失衡问题,特别是三产比例失调、高中低端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造成的“结构性滞障”。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举,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通过技术改造和生产经营方式重塑等方式,革新传统产业发展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动能。同时,积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向研发、品牌、服务等环节延伸,在生产方式上向智能化、数字化、精细化转变。重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领先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壮大、新材料产业高水平提升、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化发展以及生物产业深度开发,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陕西要坚持“双轮”推进,加速推进陕西城乡一体化进程。陕西在发展中不仅要依托中心城市及重点区域,还要注重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城乡“双轮”推进。在农业基础较好区域,培育优势农业,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拉长农业产业链,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在困难偏远地区加大投入,政府在“输血”的同时因地制宜地探索“造血”的机制和方式,形成此类地区自主的发展模式。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相得益彰的城镇体系,增强城乡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探索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一是要实现产业升级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陕西绿色发展主要是通过地方政府引导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工业和新型产业建设,来推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坚持绿色富省、绿色惠民,走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绿色发展道路,推动绿色产业和绿色企业发展,提高整个经济结构中绿色经济的比重,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要加强生态环境制度建设,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进一步提高绿色指标的权重,把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更具约束性的硬指标。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赋予环保部门有力的强制执行权,克服环境法律法规偏软、可操作性不强、处罚力度偏弱的弊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另一方面,对于生态环境问题,全社会参与是关键。环境问题是由社会结构、社会过程和社会成员的行为模式共同导致的社会问题,仅仅依靠政府行为还不够,只有政府、企业、个人、社会一起发力,才能让绿色发展成为“绿色动力”。

第四,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加大向西开放和内陆改革开放。一是要抓住开放前沿的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陕西处在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位置,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要乘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东风”,着力打造陆路、空中、信息、管道立体丝绸之路,拓展提升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系统发展物联网和现代综合交通物流体系,建设辐射周边、服务全国、联通“一带一路”的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大力引进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的龙头企业,强化专业化、集群化精准招商,鼓励更多省内企业“走出去”拓展优势产业,建好中俄、中哈等经济合作园区,建设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国际产能合作中心。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在教育、科研、培训等领域的合作,加快建设创新资源共享协作与高效利用的科技教育中心。二是通过自贸区建设引领大西北,为国家开放发展大局贡献“陕西力量”。借助自贸试验区这块试验田,按下建设大西安作为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的“快进键”,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大西安的辐射作用,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部。自贸区建设可以助力西安产业迈向高端化,迎来自身发展的新机遇。陕西自贸试验区为西安持续做大总量、做优质量和发展高端产业提供了平台和方向,是西安实施产业升级行动、打造西部经济中心、实现“万亿级”城市目标的重要依托。自贸区建设助力西安扩大开放水平,连通世界形成发展新动能。

第五,满足三秦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是因地制宜地形成精准扶贫的“陕西模式”,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实施扶贫脱贫攻坚是实现共享发展的主要着力点。陕西作为西部欠发达的省份,面对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的客观事实,脱贫攻坚难度大、任务重。陕西需要如期完成脱贫任务,补齐小康路上的“最大短板”,是自身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在推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过程中,要加大政府及社会扶贫资金投入,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地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为脱贫攻坚提供基础保障;要因地制宜地明确靶向,对症下药,做到精准扶贫。二是大力发展民生工程,解决教育养老医疗就业等民生“痛点”。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力争让改革红利惠及最大多数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多措并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最大化地让民众享受教育公平;推进健康陕西建设,围绕健康陕西行动计划,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保政策的科学设计,统筹城乡社保体系,努力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兼顾不同层次的保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