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电子资源采购的原则
为保证电子资源的采购质量,应优化馆藏信息的资源结构。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采购首先应结合本馆实际,以用户需求和成本效益为基本原则,制订科学合理的电子资源采购计划,制定高效优质的采购策略。通俗地讲,即根据本馆的经济状况和用户需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将有限的经费用在本馆核心馆藏资源的建设上,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信息需求。
金胜勇通过对国外图书馆联盟分析,总结出国外电子资源采购原则:(a)用户——大学课程或研究需求,用户可能的需求,用户获取与利用的需求;(b)本地馆藏——馆藏基础与优势、馆藏资源利用率;(c)内容——保证内容的完整性、稳定性、时效性、权威性、稀缺性、特色化、可获得性和价值等;(d)成本——采购必须考虑成本收益的平衡,有高的投资回报率;(e)物理与技术因素——存储空间、界面易用性。[14]我国DRAA也制定出电子资源采购的三个原则:(a)在资源分布上,要保障重点学科需要,兼顾其他学科;(b)在类型分布上,要兼顾二次文献型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事实型数据库等完整体系的建设;(c)在资源内容上,联盟集团采购的数据库不允许集团重复和内容重复,如数据库商销售的不同数据库之间有少量重复,应在数据库评估时说明重复的情况和大概比例。[15]根据对前人经验的分析,笔者认为电子资源采购应遵循需求、成本和效益三原则。
2.2.1 需求原则
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俄亥俄州图书馆联盟OhioLINK(Ohio Libray and Information Network)在电子资源采购中对电子数据库采购有明确的原则要求,那就是对数据库的选择标准是既要能够学科覆盖面广,又要能够满足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学科覆盖面广,要求提供的资源要支持OhioLINK联盟学校课程和研究的需要;满足个性化需求,要考虑学生、教师等主要用户群的信息需求或可能产生的资源需求。[16]图书馆电子资源采购需要多方式和多渠道地了解用户的需求,既要考虑大多数用户的普遍性需求,也要考虑部分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1)以符合学科发展导向为原则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采购首先应该以学校学科发展方向为原则,教育部2015年12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特别强调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图书馆办馆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规范工作文件也强调了电子文献发展的总体数量和体系结构:电子文献的总体数量应与高等院校规模保持一致,应该对学校的发展方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博士点、硕士点和课程设置有一个宏观的把握,然后对电子文献的体系结构,包括文种结构、学科结构、学术水平结构、类型结构和级别结构做出统筹。[17]文种结构指电子资源中的中文、英文和其他文种资源的数量和比例。学科结构可按学科类目、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来确定各学科的电子资源数量和比例。学术水平结构指研究型、教学型、素质教育型电子文献的比例结构。类型结构指文摘索引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全文数据库和其他类型电子资源的结构。级别结构指有拥有权和访问权电子资源的比例。2017年9月21日,国务院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一批高校进入“双一流”建设实施阶段。在“双一流”建设项目的驱动下,大学图书馆需要更加明确自身的定位与职能,重点发挥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以学科为导向的电子资源采购更要突出重点,首先考虑代表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点学科,同时兼顾校内多层次用户的需求,如是否适合本科生作为课堂参考,是否适合专家、教师的专业科研需求等,做到重点保障、统筹兼顾。[18]
(2)以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为原则
近几年来,移动通信、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信息共享和获取的方式。微信、微博、博客等社交媒体涌现,随着信息数据产生与获取日益频繁与灵活,用户获取、处理信息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客观发掘和分析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提高电子资源采购的精准度、针对性、满意度、参与度,实现信息合理流动和服务成本降低,成了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新型资源采购模式——PDA应运而生,目前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采用并渐趋成熟。据2010年3月美国出版者交流工作组(Publishers Communication Group)对全美250家图书馆的调查统计:32家大学图书馆已经实施了PDA项目;42家准备年内开始;另外90家计划3年内实施,约占总量的2/3。[19]如普渡大学图书馆将近5年内出版的、150美元以内的且书商能在一周内供货的学术性图书纳入PDA范畴。通过多年实践,该模式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用户满意度接近90%。[20]PDA模式是指图书馆基于用户的实际浏览与阅读情况,以是否达到一定的标准或参数触发对某一文献购买指令的图书采购模式。PDA模式的优势在于,它一方面优化了传统的图书荐购流程,改变了以往馆员揣测用户文献需求的局面,实现了由用户的阅读行为驱动购买决策,大大提高了馆藏质量和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面对经费缩减和文献价格不断上涨的压力,PDA将有限的经费花在用户真正需要的资源上,节约了馆藏经费。[21]
2.2.2 成本原则
电子资源市场上数据库种类繁多,重复率偏高,所以电子资源购买应该选择数据容量大、整合程度高、学科覆盖广的数据库资源。目前,数据库定价权掌握在数据库制造商手里,而且几乎每年都有上涨趋势,特别是外文数据库,动辄十几万、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人民币,再加上数据库价格模式的复杂多样性,因此数据库采购始终还要坚持成本原则,要积极争取优惠的价格,团购、竞价招标、PDA多种模式并存,千方百计降低数据库采购价格。这个过程需要考虑的成本因素有:
①电子资源应考虑持续购买的成本。为保证资源建设内容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电子资源采购应坚持持续性购买,以便形成有重点、有层次、各类型资源比例适当的电子资源体系。首先,图书馆应该根据电子资源年度经费增长情况,实现电子资源种类和数量的持续增长。对各类院校图书馆、各年度高校电子资源购置费馆均情况进一步分析,可知[1]:“985”及“211”高校图书馆2010—2014年度电子资源购置费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2014年,“985”及“211”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购置费馆均值再创新高,达9730079元,且年度馆均值增长幅度基本均超100万元。普通本科高校图书馆2010—2014年度电子资源购置费虽没有“985”及“211”高校的强劲势头,但也在逐年加大对电子资源的采购比重。其次,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定位,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资源采购,尽量减少重要电子资源断层的现象,实现优质资源的延续和累积。也正因为如此,在电子资源采购时,尤其是采购新资源时,要慎重进行选择,要充分考虑资源持续性购买要素,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持续性购买。
②选择合适的电子资源定价模式以降低成本。电子资源采购有多种定价模式,如固定价格模式、并发数定价模式和使用量定价模式等。固定价格模式是对数据库价格或数据库单个资源价格进行固定的模式,一般除恶意下载外,用户可以自由使用资源,不对并发量和下载量进行控制,比较常见于包库服务。因其定价清晰、服务开放性较强等特点,一般比较适合用户量比较大、学科范围广的图书馆。并发数定价模式是按同时在线使用资源的用户数来定价的,通常是并发用户越多数据库价格越高。该模式有利于图书馆根据本馆用户情况选择并发数确定采购价格,尽量避免出现资源闲置的情况。使用量定价模式指按照数据库资源的实际使用量收费,在单个资源价格固定的基础上,使用量与数据库价格成正比。这种定价模式,一般预先购买一定的使用量,直至采购量全部使用完再进行续订。定价模式通过不同角度或者标准将数据库分割成不同产品,赋以不同价格,这些产品在内容上彼此有部分重复,但价格差别很大,其定价策略满足了不同类型图书馆的需求[22],图书馆应该综合考虑文献类型、学科、语种等要素,合理规划,尽可能实现多渠道、合适的定价模式、成本收益平衡的电子资源采购。
③考虑电子资源联盟采购相关因素。实践中,国内外电子资源数据库市场,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垄断,联盟采购是图书馆在数据库商垄断市场中提升话语权、降低采购成本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国外,如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ARL)、国际图书馆联盟委员会等为电子资源采购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在国内,中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在组织进行联合采购谈判中就发挥了很大作用。“985”及“211”高校图书馆基本每年参与DRAA组织的联盟采购,每年馆均联盟费用大约几万元,且在2010—2013年度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度清华大学联盟经费甚至超过170万元。但是,联盟采购也有一定的局限。规模过大的联盟,尽管可能有着更强的议价能力,但由于成员过多,成员购买能力和需求差异大,经常使最终结果无法满足所有成员的期望。因此,为了更好地从联盟获益,可以考虑根据预算实力对等性、目标需求相近性等因素,参与多个或大或小、或区域性或非区域性的联盟。[23]
2.2.3 效益原则
效益原则就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建设经费,采购最优质的资源,实现资源经费的最大效用。美国国会图书馆在关注图书馆投入的资金到底能否产生应有效益的同时,建议未来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为在资源采购前做出可评估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图书馆电子资源最主要的引进方式是购买,电子资源采购的重点不应该仅关注于其规模,还要关注每一项投入所产生的效果及效益。这里的效益主要涉及电子资源质量效益和服务效益。
(1)电子资源质量效益
图书馆经费有限,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效用,就需要购置高质量的电子资源,配置最优资源组合。高质量电子资源的特点有:(a)资源内容量大、范围广、更新快。资源内容是数据库的基础,是图书馆电子资源购买的决定性因素。选择数据库资源首先要评估数据库学科体系范围、收录内容的权威性、内容更新频率、收录内容的时间跨度、与其他数据库之间的内容重复情况、回溯期、数据来源等。其次,要评估数据库是否包括书目/索引/文摘数据、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全文数据、事实数据、网络学科导航等完整体系,各种资源类型比重如何等。[24](b)资源整合程度高。电子资源整合是指用一定的组织方式和技术手段,对分散无序、相对独立的数字信息源重新进行类聚、融合,使其组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有机整体。评估数据库信息整合能力主要看是否通过数据关联将电子资源进行必要的重组,将分散无序的数据整合为聚合有序的资源。(c)支持长期保存与永久使用。文献使用权应该包括独立存档权、集团存档权、永久访问权或者不提供存档也不可永久使用,各项权利又有诸多使用限制条款。评估电子资源是否能够支持长期保存并永久使用已成为电子资源采购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工作规范第四十七条[25]重点指出,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是DRAA成员馆对所采购数字文献资源拥有的合理权利,是保障数字资源安全的基础和国家战略。数据库商须向DRAA联盟提供在中国本土进行长期保存的解决方案,并在必要条件下提供公共获取服务。数据库商按照负责长期保存的机构要求,提供标准格式的全文、图像、元数据等裸数据,确保数据的长期可用性、真实性、完整性、可辨识性、持久生存性、可呈现性和可理解性。
(2)电子资源服务效益
电子资源服务效益体现在检索效率、售后维护、服务模式及是否提供永久开发和长期保存等方面。(a)检索效率。数据库所提供的检索系统是衡量其保证服务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最复杂、最难以评价的指标之一。如何使用户方便、快捷、准确地检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主要用检索系统是否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检索功能(按主题、篇名、关键词、作者、单位等字段进行检索)是否强大、检索结果处理方式(内容格式、下载功能、回溯等)是否完善、系统查准率和系统查全率等五个指标去衡量。(b)售后维护。在数据库售后维护服务方面,可以引用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工作规范第四十四条规定,数据库商须向成员馆提供的售后服务包括:国外数据库商提供没有语言障碍和时间差(包括节日)的专人服务和技术支持,如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或专人等;提供国际通用标准(COUNTER标准)的使用统计报告;根据采购方案的要求,按期走访、培训用户;对用户开展推广培训,特别是平台升级后要及时培训;变更数据库信息要及时通报用户;对于用户提出的问题要三个工作日内反馈;提供与数据库配套的数据服务,如MARC格式的书目数据、用于电子资源导航的刊名数据、目次文摘数据等。[16]另外,故障处理服务也是售后服务的重要方面,如数据库在使用当中出现无法登录、无法下载等问题,数据库商能否及时反应并处理。(c)开放程度。除公有领域资源外,建成一个包含海量资源的数据库首先需要解决资源的版权问题,电子资源获得授权后才可被整合,为用户提供服务。版权许可协议极大地限制了信息的传播,所以开放获取的电子资源在图书馆所能获取的电子资源中的比例正逐渐提升。以中科院集团为例,该集团引进了诸如国际开放教育联盟(Open Education Consortium,OEC)、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MIT Open Course Ware)、英国开放大学课程计划(The Open University Course)、中文果壳网MOOC学院等开放获取的教育课件;诸如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 Virtual Observatory for Astronomy)、中国科学数据云(Data Cloud of China)等开放获取的科学数据;还有如High Wire、Pub Med Central等出版社提供的开放获取的期刊。[25]开放存取也是受目前数据库垄断性等特点影响而产生的应对策略。为了尽可能地创造使数据库转为可自由获取的产品而不是信息商品的环境,图书馆就要大胆支持开放获取运动。(d)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主要表现为是否具有特色检索技术、是否具有特色标引技术、是否采用特色资源组织技术、对用户使用是否设置限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