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定远侯病危
葛洪看着她远去的身影,无奈的叹了口气:
太子殿下想见这丫头片子,却非要逼着他想办法将人支去东宫。
可怜他老头子一把年纪,还不得不为了两坛好酒折腰,真是造孽啊!
回头就得告诉自家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好好在仕途上混。
当太医根本没钱途啊!
当各家各户都在盛传,废丞相贺年和三王爷今年的运道实在不好的时候,同样头疼的还有谢道临。
他们谢家和贺家原是姻亲,谢道临的亲姑姑谢芸便是嫁给了贺年,倒算那贺年有良心,眼看高楼将塌,给了谢芸一封休书,谢芸倒是能保住一条性命。
谢家乃是百年氏族,曾有人这么评说过,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王家已经式微,谢家却仍屹立朝局不倒。
谢芸出身这样的显赫,从小便心高气傲。
当年先帝为当今陛下选太子妃,谢芸败给了自家旁支所出的妹妹谢蕴,本就恼怒。
哪怕后来贺年官拜一品丞相,她见到当年自己压根瞧不上的远房堂妹,居然还要跪拜。
如今贺年大势已去,她回了娘家更是不依不饶,非逼着身为内阁首辅的亲哥哥谢温和主审此案的侄子谢道临给夫家翻案。
首辅大人还可以端着兄长的架子训斥胡闹的妹妹,然而谢道临却是有苦说不出,被这个姑姑吓得几天没敢回府。
宋灵枢到了东宫,便遇上了赖在宫里几日不走的谢道临,听宫人们嚼了几句舌根,越发同情这位大理寺卿。
宋灵枢在偏殿等了许久,才等到太子殿下的接见。
“宋御医这边请。”
秦桑看见宋灵枢,便打心底的喜欢,最近几日殿下为着外面的事,忙的焦头烂额,若是宋姑娘能让殿下欢喜些,对下面的人来讲,也是一桩好事。
宋灵枢对秦桑毫无印象,只是奇怪,为什么这东宫的管事宫人会对自己笑的如此和颜悦气。
“殿下的寝宫在这边,刚才的正殿是会见朝臣的地方,那边是……”
这宫人今日是怎么了,这些布局告诉她一个小小御医做什么?难道不怕她别有用心谋害太子殿下吗?
不过想着对方也是一片好意,所以宋灵枢仍是浅浅的笑着,让人琢磨不透,她到底有没有在用心听。
很快二人便走到太子的寝宫,秦桑有意让宋灵枢单独和裴钰相处,于是并没有要进去的意思,早就有宫人进去传报,只听见里面传来低沉的声音:
“进来。”
宋灵枢蹑手蹑脚的走进去,发现屋子里并没有一个伺候的人,宫中不比外面,她不敢放肆,只得规规矩矩的请安。
“微臣宋灵枢见过殿下,特来向殿下请平安脉。”
谁知坐在上座的人久久没有回应她的意思,宋灵枢跪的腿都快麻了,忍不住抬头想偷瞄他一眼,却正好被他抓个正着。
“小哭包。”裴钰嘴角勾着一抹笑,眼眸里似有星光扑朔,“孤看你还要装到几时?”
“太子哥哥……”宋灵枢闻言自个便从地板上站了起来,揉了揉自己的膝盖,走到他身边,可怜巴巴的坐在他脚边,“这里可是宫中,我若是不装傻藏拙,冲撞了哪位贵人,随时会掉脑袋的。”
“不会。”裴钰难得露出这样温柔的神情,眼里像似要挤出蜜来,一只手将她从地上捞到自己的座椅上。
只要孤尚在,便没人能伤你分毫。
“这是御膳房刚送过来的枣花糕,你替孤尝尝。”
宋灵枢顺着裴钰的目光看去,一件青花矾红水波云龙纹折沿大盘上躺着精致的点心,好像正冲着她招手。
“这……”宋灵枢有些犹豫,“怕是不合规矩。”
“无妨。”裴钰不甚在意的拿起一卷文书看了起来,“孤不爱吃这些,若是原原本本退回去,只怕有人会受到责罚,你这也算积德行善了。”
宋灵枢见他如此说道,试探性的拿了一块递到嘴边,这点心不仅做的精致,而且入口即化,是外面万万比不得的好东西。
于是宋灵枢没忍住,又拿起来了第二块,在她伸手想拿第三块点心的时候,白白嫩嫩的爪子被裴钰抓在手里。
“食不过三。”裴钰丝毫没有要将她的手放开的意思,“你若是喜欢,孤让人给你备下,带回府去。”
宋灵枢被他炽热的目光盯着十分不自在,抽回了手,赔笑道,“殿下,微臣给您把脉吧!”
“好。”裴钰用烟火全无的清澈嗓音轻柔的回道,伸出一只手。
宋灵枢三指扣在他的脉搏上,见他的脉象沉稳有力,再三确认后才说道,“殿下脉象平和,并无大碍。”
看着他案牍上堆着的公务,又忍不住劝道,“平日还是要注意休息,不可劳累过度。”
“劳累过度又会如何?”
裴钰见她一脸认真的样子,忍不住想挑逗她。
宋灵枢呼吸停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
他们帝王家的人,总是年轻时过度肆虐耗伤精血,等到稍微上了些年纪,便一副病殃殃的模样。
正要开口规劝他,外面却来了一人传报,吓得宋灵枢赶紧从裴钰身侧站了起来,好像被人抓奸似的。
裴钰见她慌张的样子,心下不悦,敛眉垂目,正经的问着那宫人:
“何事?”
“定远侯爷怕是不行了,葛老已经过去看了,陛下的意思是……”
后面的话宋灵枢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定远侯爷?
萧大哥!
“他好好的!怎么会突然病危?!”宋灵枢将所有事都抛在了脑后,满脑子只有萧从安。
“侯爷身子本就弱……”
“知道了!下去!”
裴钰早在听见宫人说出定远侯三个字的时候就发觉了宋灵枢的异常,冰冷冷的将宫人喝退。
宋灵枢记挂着萧从安,心早就飞出去了,并未察觉到他的异常,于是福了个礼,“殿下身体无碍,微臣这便告退了。”
裴钰闻言眸色一深,背过身去,“今日你若是走了,以后便都不必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