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磁性材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决定磁畴结构的能量类型

2.2.1 决定磁畴结构的能量类型之一

——静磁能


磁畴理论最早由Landau和Liftshitz在1935年提出,他们使用能量极小值法给出了磁畴存在的理论基础,并进而讨论了磁畴的运动和磁导率问题。磁畴的存在可以说是铁磁体中各种能量(包括静磁能、磁交换作用能、磁晶各向异性能、磁致伸缩能)相互折中的结果,最终的磁畴分布状态会使总能量达到最小值。为了降低交换作用能和磁晶各向异性能,铁磁体的自发磁化方向会沿着易磁化轴方向。这样,这两种能量可以降低到最低。而磁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磁荷会增加静磁相互作用能,为了减少静磁相互作用能,铁磁体分为若干个磁畴,使得铁磁体整体不显磁性。磁畴内部的磁矩方向一致,磁畴与磁畴之间存在着畴壁,比较典型的畴壁为Bloch畴壁和Neel畴壁,这两种畴壁与材料的几何形状相关,分别存在于薄膜和块体材料中。

磁畴的成因说到底,是为了降低由于自发磁化所产生的静磁能。图2-7(a)表示整个铁磁体均匀磁化而不分畴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正负磁荷分别集中在两端,所产生的磁场(称为退磁场)分布在整个铁磁体附近的空间内,因而有较高的静磁能。图2-7(b)、(c)表示分割成若干个磁化相反的小区域。这时,退磁场主要局限在铁磁体两端附近,从而使静磁能降低。计算表明,如果分为n个区域,能量约可以降至 1/n

图2-7 决定磁畴结构的能量类型之一——静磁能

  

图中示意性地表明,减小磁性材料的畴尺寸是如何通过减小外部磁场来降低静磁能的

本节重点

(1)磁畴的成因归根到底是什么?

(2)何谓静磁能?写出永磁体所产生静磁场的能量表达式。

(3)一个磁畴分为n个小磁畴,则静磁能变为原来的1/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