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3d原子磁交换作用能与比值a/d的关系
——交换积分J >0是产生自发磁矩的必要条件
a/d是某些3d过渡元素的平衡原子间距a与其3d电子轨道直径d之比。存在正交换作用能的元素为铁磁性的,存在负交换作用能的元素为反铁磁性的。通过a/d比值的大小,可计算得知两个近邻电子接近距离(即rab-2r)的大小,进而由Bethe-Slater曲线得出交换积分J及原子磁交换能Eex的大小。
原子磁交换作用能的海森伯格(Heisenberg)交换模型:
(1-5)
在此基础上,奈尔总结出各种3d、4d及4f族金属及合金的交换积分J 与两个近邻电子接近距离的关系,即Bethe-Slater曲线。从图1-16中可以看出,当电子的接近距离由大减小时,交换积分为正值,并有一个峰值,Fe、Ni、Ni-Co、Ni-Fe等铁磁性物质正处于这一段位置。但当接近距离再减小时,则交换积分变为负值,Mn、Cr、Pt、V等反铁磁性物质正处于该段位置。当J >0时,各电子自旋的稳定状态(Eex取极小值)是自旋方向一致平行的状态,因而产生了自发磁矩。这就是铁磁性的来源。当J <0时,则电子自旋的稳定状态是近邻自旋方向相反的状态,因而无自发磁矩。这就是反铁磁性。
磁交换作用能与比值a/d的函数关系
a/d是某些3d过渡族元素的平衡原子间距与其3d电子轨道直径之比。存在正交换作用能的元素为铁磁性的,存在负交换作用能的元素为反铁磁性的。
图1-16 表示原子间距离与海森伯格(Heisenberg)交换积分J之间关系的Bethe-Slater曲线
[横轴表示从原子间距rab减去电子轨道的大小2r的差,纵轴表示从实验 数据定性推出的(由Néel)交换积分]
本节重点
(1)磁性是材料的固体行为,磁交换作用能的正负与a/d相关。
(2)写出原子磁交换作用能的海森伯格交换模型表达式。
(3)画出原子间距离与交换积分J之间关系的Bethe-Slater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