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05-2016年技术方法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1.1 2005年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0501非污染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施工期工程分析要针对项目施工对生态影响的( )进行说明并做出分析。
A.途径、强度、时限和范围
B.途径、方式、强度、时限和范围
C.途径、方式、时限和范围
D.途径、方式、强度
参考答案与解析: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规定,施工期分析内容包括:施工区域面积,施工方式和内容,项目施工对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强度、时限和范围。
大纲属性:121掌握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技术要点。
0502某建设项目有如下废气污染物,其中( )为恶臭物质。
A.CO
B.HF
C.H2S
D.SO2
参考答案与解析:C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中,恶臭污染物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规定的控制项目: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醚、二硫化碳、苯乙烯、臭气浓度。
大纲属性:22掌握评价因子筛选的方法。
0503技改扩建项目工程分析中应按( )统计技改扩建完成后污染物排放量。
A.技改扩建前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
B.现有装置排放量+扩建项目设计排放量
C.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新增排放量
D.技改后产生量-技改后排放量
参考答案与解析: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 2.1—1993)要求,改扩建项目工程分析中应给出项目完成后污染物排放量。《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新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预计现有工程经改造后污染物的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本题技改扩建项目工程分析中的“三本账”,即: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新增排放量,目的是确定技改扩建完成后污染物排放量。注意HJ 2.1—2011规定的工程分析内容包括:列表给出污染物的种类、性质、产生量、产生浓度、削减量、排放量、排放浓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及达标情况。
大纲属性:113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
0504用于计算污染产生量的物料衡算法是基于( )。
A.清洁生产原理
B.投入和产出原理
C.物质不灭原理
D.质量守衡定律
参考答案与解析:D
物料衡算法是基于质量守衡定律,因此应优先选D为答案。物质不灭原理实际上是质量守衡定律的内涵,选项C也不能算错。本题值得商榷。
大纲属性:111掌握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用法的基本原理、计算与应用。
0505环境影响报告中用的工艺流程图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用的工艺流程图最重要的区别是( )。
A.必须用形象流程图
B.必须标明工艺控制点
C.必须标明污染源
D.必须标明所有设备
参考答案与解析: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 2.1—1993)规定的工艺流程图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用的工艺流程图最重要的区别是前者必须标明污染源。
大纲属性:112熟悉用工艺流程图分析产污环节。
0506某工程项目工艺废水生产量2000t/d,COD1500mg/L;生活污水产生量200t/d,COD 250mg/L。两种废水均送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处理厂进水COD为( )。
A.875mg/L
B.1363mg/L
C.1372mg/L
D.1386mg/L
参考答案与解析:D
污水处理场进水COD为:(2000×1500+200×250)/(2000+200)=1386mg/L。
大纲属性:113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
0507在河流水体影响评价因子筛选公式ISE=CpQp/(Cs-Ch)Qh中,Qh的含义是( )。
A.废水排放量(m3/s)
B.河流上游来水量(m3/s)
C.废水中污染物浓度(mg/L)
D.河流水体污染物浓度(mg/L)
参考答案与解析: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规定的ISE=CpQp/(Cs-Ch)Qh,式中:Cp为污染物排放浓度,Qp为污水量,Qh为河流流量,Cs为水质标准浓度限值,Ch为河流污染物浓度。
大纲属性:422掌握预测水质因子的筛选方法。
0508扩散参数σy与σz是大气扩散计算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们分别定义为横向与垂向浓度分布的标准差,可表述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与解析:D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中扩散参数σy与σz的定义,横向积分范围-∞~+∞;垂向积分范围0~∞,不可能存在-∞。
大纲属性:411熟悉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方法。
0509在地表水水质评价中,推荐采用标准指数进行评价。已知饱和溶解氧浓度(DOf)为9.1mg/L,溶解氧浓度实测值为6.0mg/L,溶解氧评价标准限值为5mg/L,应采用公式( )计算标准指数(SDOj)。
A.SDOj=10-9DOj/DOs(DOj<DOs)
B.SDOj=| DOf-DOj|/(DOf-DOs)(DOj≥DOs)
C.Sij=Cij/Cis
D.SDOj=DOj/DOs
参考答案与解析: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规定,当DOj≥DOs时,采用公式:SDOj=|DOf-DOj|/(DOf-DOs),本题DOj=6.0mg/L,DOs=5mg/L,符合此公式使用条件。
大纲属性:337掌握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的应用。
0510在海湾水质监测中,当取样位置的水深为5~10m时,一般情况下按( )确定取样点。
A.在海面下0.5m处,并距离海底不小于0.5m处
B.只在海面下0.5m处
C.在海面下0.5m处,水深5m处和距离海底不小于0.5m处
D.在海面下0.5m处,水深5m处
参考答案与解析: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规定,海湾取样位置上取样点的确定方法:一般情况,在水深小于等于10m时,只在海面下0.5m处取一个水样,此点与海底的距离不应小于0.5m;在水深大于10m时,在海面下0.5m处和水深10m,并距海底不小于0.5m处分别设取样点。本题中水深为5~10m,只在海面下0.5m处设取样点能满足“此点与海底的距离不应小于0.5m”的要求,故选项B最符合题意。
大纲属性:336掌握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水质监测取样断面上取样点的布设方法及取样方法。
0511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评价至少应包括的基础图件有( )。
A.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图、土壤侵蚀图
B.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图、工程平面布置图
C.敏感目标分布图、土壤侵蚀图
D.植被图、土壤侵蚀图、沿线建筑分布图
参考答案与解析:A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规定,基础图件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图、土壤侵蚀图等。注意HJ 19—2011规定了基本图件和推荐图件,没有基础图件的概念。
大纲属性:356熟悉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技术要求与方法。
0512对于新建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为确定渗滤液中污染物通过填埋场底部垂直向下迁移到达含水层的时间,需要确定渗滤液( )。
A.在底部衬层中的实际渗流速度
B.在底部衬层和其下部各土层中的实际渗流速度
C.在各土层中的实际渗流速度
D.在各土层中的实际渗流速度和含水层地下水的水平迁移速度
参考答案与解析:B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底部与含水层间的介质依次是底部衬层、其下部各土层。为确定渗滤液中污染物垂直向下迁移到达含水层的时间,需要确定渗滤液在底部衬层、其下部各土层的实际渗流速度,以及底部衬层、其下部各土层的厚度。
大纲属性:452了解固体废物中污染物释放方式及在环境中的迁移途径。
0513用黑白瓶测溶解氧法测定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已知初始溶解氧量为1.7mg/L,测得白瓶曝光24小时后水中溶解氧量为4.5mg/L,黑瓶曝光24小时后水中溶解氧量为0.35mg/L,则净初级生产量为( )。
A.4.15mg/(L·d)
B.2.80mg/(L·d)
C.1.35mg/(L·d)
D.2.45mg/(L·d)
参考答案与解析:B
根据《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方法》(SL 167—1996)规定,水生生态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为黑白瓶测氧法。LB-IB为净初级生产量,IB-DB为呼吸量,LB-DB为总初级生产量。本题净初级生产量为:LB-IB=4.5-1.7=2.80mg/L.d。
大纲属性:353了解水生生态环境调查的方法。
0514公路、铁路等建设项目环境噪声现状调查重点关注的区域之一是( )。
A.规划工业区
B.一般农业区
C.居民集中区
D.工业集中区
参考答案与解析: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 2.4—1995)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噪声现状调查重点关注的区域之一是声环境敏感区。本题居民集中区属于声环境敏感区。
大纲属性:341熟悉工矿企业、铁路(公路)等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的方法。
0515叶绿素测定法用来测定( )。
A.浮游动物生产力
B.水生态系统生物量
C.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
D.水生态系统总生产力
参考答案与解析:C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方法》(SL 167—1996)规定,水生生态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为黑白瓶测氧法,需要测定昼夜氧曲线。由于水体中叶绿素、CO2直接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因此叶绿素测定法和CO2测定法也可进行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水体初级生产力指水生植物(主要是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强度。
大纲属性:353了解水生生态环境调查的方法。
0516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指标包括植被连续性、生物量和生产力水平以及( )。
A.遗传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
C.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D.基本农田保护区与区域人口的比例关系
参考答案与解析:B
生态系统完整性是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中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反映生态系统在外来干扰下维持自然状态、稳定性和自组织能力的程度。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指标一般包括:系统组成完整、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与稳定、植被连续性、生物多样性、生物量和生产力水平。学术上可以从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完整性和生态系统的特性来阐述生态系统完整性。
大纲属性:356熟悉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技术要求与方法。
0517在以下公式中,( )是计算无限长线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量ΔL的公式。
A.ΔL=a(r-r0)/100
B.ΔL=-10lg[1/(3+20N1)]
C.ΔL=5lg(r/r0)
D.ΔL=10lg(r/r0)
参考答案与解析: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 2.4—1995)规定的无限长线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基本公式是:L(r)=L(r0)-10lg(r/r0)。因此,ΔL=10lg(r/r0)。
大纲属性:434熟悉线声源衰减公式及其应用。
0518某河流河宽为45m,按《导则》规定在取样断面上取样垂线具体位置按( )。
A.在取样断面上均匀分布三条取样垂线
B.在取样断面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各设一条取样垂线
C.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及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各设一条取样垂线
D.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及各距两岸1/4水面宽处各设一条取样垂线
参考答案与解析: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规定的河流取样断面上取样点的布设,取样垂线的确定方法。小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大、中河:河宽小于50m者,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设一条取样垂线(垂线应设在有较明显水流处),共设两条取样垂线;河宽大于50m者,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少于0.5m,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即共设三条取样垂线。特大河(例如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淮河、松花江、海河等):由于河流过宽,取样断面上的取样垂线数应适当增加,而且主流线两侧的垂线数目不必相等,拟设置排污口一侧可以多一些。
大纲属性:336掌握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水质监测取样断面上取样点的布设方法及取样方法。
0519在( )情况下的河流流动可视为恒定均匀流。
A.河道均匀,流量基本不随时间变化
B.河道中沿程的水流要素变化剧烈
C.上游来流有一座日调节水库控制
D.河道断面形态、底坡基本不变
参考答案与解析:D
实际中,根据水力要素(主要指流速)是否随时间变化,河水运动分为水力要素不随时间变化的稳定流(也称恒定流)和水力要素随时间变化的不稳定流(也称非恒定流)。根据水力要素是否随流程变化,恒定流分为流速沿程不变的均匀流和流速沿程变化的非均匀流。本题选项D能满足恒定均匀流的条件。
大纲属性:331了解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的基本环境水力学特征及相应的调查方法。
0520对于气象站评价区外或建设项目所在地与气象站地形差异明显的情况,在采用附近气象台资料时,必须对气象台与现场观测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于一级评价项目,相关系数r不宜小于( )。
A.0.35
B.0.45
C.0.65
D.0.75
参考答案与解析: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对于气象站处于评价区外或建设项目所在地与气象站地形差异明显的情况,在采用附近气象台资料时,应对气象台站的长期资料进行订正。一级评价项目,相关系数r不宜小于0.45,二级评价项目不得小于0.35。注意HJ 2.2—2008对此规定有变化。
大纲属性:323熟悉气象台(站)的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应用及与现场观测资料相关性分析的方法。
0521大气边界层是指由于受下垫面的影响而湍流化的低层大气,通常为距地面( )高度以下的大气层。
A.0.5km
B.1~2km
C.3km
D.5km
参考答案与解析: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低空探测内容与要求测出距地面1.5km高度以下的风速、风向随高度的变化关系。一般情况下,受下垫面的影响而湍流化的低层大气通常为距地面高度1~2km以下的大气层。
大纲属性:323熟悉气象台(站)的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应用及与现场观测资料相关性分析的方法。
0522在大气评价中,联合频率是指由( )构成的组合频率。
A.风向、风速、温度
B.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
C.风向、风速、降水
D.风速、温度、大气稳定度
参考答案与解析: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中,联合频率是指由风向方位、稳定度、风速构成的组合频率。
大纲属性:327熟悉联合频率的含义和应用。
0523在进行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污染源分类中,统计评价区内面源时,首先将评价区网格化,当网格内存在多个面源,且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 )计算平均排放高度。
A.各面源排放高度算术平均
B.排放量加权平均
C.各面源排放高度几何平均
D.排放高度加权平均
参考答案与解析: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的面源调查统计要求: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面源排放高度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
大纲属性:322掌握现场实测法、物料衡算法、经验估算法等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的应用。
0524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点数不少于( )个;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点数不少于6个。
A.10
B.8
C.12
D.15
参考答案与解析:A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在评价区内按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的原则布点。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6个;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布置1~3个点进行监测。
大纲属性:329掌握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的布点方法。
0525对于可简化为完全混合的中型湖泊、水库,方程Vdc/dt=QCE-QC-KCV[其中V为湖泊体积,Q为流入与流出湖泊的流量,CE为流入湖(库)水量中的水质浓度,K为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C为湖(库)中水质浓度]是描述完全混合状态的湖、库( )。
A.水质基本方程
B.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水质基本方程
C.预测逐日水质变化的水质数学模型
D.预测逐时水质变化的水质数学模式
参考答案与解析:A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Vdc/dt=QCE-QC-KCV是描述完全混合状态的湖、库水质基本方程(适用于非持久性污染物)。当dc/dt=0时为平衡状态的水质方程。
大纲属性:425了解湖泊、河口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0526某种易溶性化学物质因偶尔事故排入河道,在排入点下游15km处有一城市供水厂取水口,已知河流平均流速为每小时3km。预计( )。
A.不须经过5小时就已经对城市供水厂取水口产生影响
B.至少5小时才会对城市供水厂取水口产生影响
C.经过5小时后将会消除对城市供水厂取水口产生的影响
D.发生影响最为显著的时段,只能采用水质数学模型来确定
参考答案与解析:A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瞬时点源河流水质预测模型中已经考虑了污染物的对流与弥散作用,同时模型中采用的是河流平均流速。本题河流平均流速为每小时3km,意味着部分化学物质因流速的不均匀性和自身的弥散作用下移速度大于每小时3km,因此,不须经过5小时就开始对下游15km处的城市供水厂取水口产生影响。发生影响最为显著的时段只能采用水质数学模型来确定也是正确的。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推测,宜选择A为答案。本题值得商榷。
大纲属性:424掌握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0527按我国有关固体废物分类,( )属于危险废物。
A.含氧化铜、氧化亚铜废催化剂
B.焦碳渣
C.废离子交换树脂(净水装置用)
D.含氧化亚铁渣
参考答案与解析:C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年)》(环发[1998]089号),废离子交换树脂来源于“从树脂、胶乳、增塑剂、胶水/胶合剂的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属于HW13有机树脂类废物。含氧化铜、氧化亚铜废催化剂,含氧化亚铁渣,焦碳渣均未在此目录之中。注意《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环保部第39号令)有变化。
大纲属性:451了解固体废物的类型。
0528跨流域或跨省界调水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一般( )。
A.视工程规模和投资额度而定
B.根据调水量的多少来定
C.属于一级
D.属于二级
参考答案与解析: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规定,跨流域或跨省调水一般均属于一级评价项目。
大纲属性:21掌握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要求。
0529景观敏感度判别指标包括视角或相对坡度、相对距离、视见频率和( )。
A.新颖奇特性
B.景观醒目程度
C.对外界干扰的耐受能力
D.稀有性
参考答案与解析:B
生态学中,景观敏感度评价判别指标包括视觉或视线坡度、相对距离、视见频率、景观醒目程度。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也对此进行了介绍。
大纲属性:356熟悉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技术要求与方法。
0530进行生态环境评价时,针对某一问题或某一环境因子进行评价,最适用的类比评价方法是( )。
A.替代方案分析
B.综合性类比分析
C.单因子类比分析
D.公众及社会团体意见分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规定,类比法可分成整体类比和单项类比。整体类比是根据已建成的项目对植物、动物或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来预测拟建项目的影响。由于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很难找到完全相似的两个项目,因此,单项类比或部分类比可能更实用一些。本题最适用的类比评价方法是单因子类比分析。
大纲属性:441熟悉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中类比法的应用。
0531生态环境影响二级评价的建设项目,要求对( )进行单项预测。
A.关键评价因子
B.某些重要评价因子
C.所有评价因子
D.当地公众关注的环境因子
参考答案与解析: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规定,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要求:3级项目要对关键评价因子(如对绿地、珍稀濒危物种、荒漠等)进行预测;2级项目要对所有重要评价因子均进行单项预测;1级项目除进行单项预测外,还要对区域性全方位的影响进行预测。此题“某些重要评价因子”有歧义,值得商榷。
大纲属性:442掌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与基本方法。
0532对于一个持续受到污染的天然水体,采用实验室分析法直接测出的耗氧系数一般( )。
A.比天然水体中的耗氧系数大
B.比天然水体中的耗氧系数小
C.与天然水体中的耗氧系数相同
D.通过温度修正后与天然水体中的耗氧系数相同
参考答案与解析: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规定,耗氧系数K1的确定,对于清洁河流(现状水质为Ⅰ、Ⅱ、Ⅲ级水体)可以采用实验室测定法,该法直接测出的耗氧系数K′1与耗氧系数K1的关系为K1=K′1+(0.11+54I)u/H。对于受到污染的天然水体,实验室测定法因光合作用不足耗氧速率低,测出的耗氧系数一般比天然水体中的耗氧系数小。
大纲属性:426掌握水质数学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0533排入宽浅河流的废水与河水混合时,一般是( )。
A.先完成横向混合
B.先完成垂向混合,再发生横向混合
C.先发生横向混合,再发生垂向混合
D.先完成垂向混合,再同时完成横向和纵向混合
参考答案与解析:D
排入河流的废水与河水混合时存在垂向混合、横向混合和纵向混合。对于宽浅河流,垂向混合一般能迅速完成,随后在水的流动过程中横向混合和纵向混合逐渐完成。
大纲属性:421熟悉水污染物在地表水中的输移、转化、扩散的主要过程。
0534在进行面源计算时,通常采用后退点源方法即虚点源方法处理,此方法先假定面源排放的污染物都集中于面源中心,然后向( )后退一个距离Xo,变成一个虚点源,使点源排放污染物经过Xo距离扩散后与面源具有相同的扩散幅。
A.正北方向
B.正南方向
C.上风向
D.下风向
参考答案与解析: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的面源模式中,X为沿上风方自接受点至面源最远边缘的距离。意味着向上风向后退一个距离Xo,变成一个虚点源。注意HJ 2.2—2008面源模式有变化。
大纲属性:418熟悉线源和面源扩散模式的运用。
0535在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中,当地面10m高处的平均风速大于(等于)( )时,应采用有风高斯烟羽模式。
A.0.5m/s
B.1.0m/s
C.1.5m/s
D.2.0m/s
参考答案与解析: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距地面10m高平均风速U10≥1.5m/s时,应采用有风高斯烟羽模式。
大纲属性:413掌握有风点源正态烟羽扩散模式的运用。
0536在导则推荐的小风大气扩散模式中,小风定义为( )。
A.2.0m/s≥U10≥1.0m/s
B.1.5m/s>U10≥0.5m/s
C.1.5m/s>U10≥1.0m/s
D.1.0m/s>U10≥0.5m/s
参考答案与解析: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小风为1.5m/s>U10≥0.5m/s,静风为U10<0.5 m/s,有风为U10≥1.5m/s。
大纲属性:416熟悉小风、静风扩散模式和熏烟模式的运用。
0537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导气系统排气量一般是在填埋场( )达到最高峰。
A.运行期
B.日接纳能力达到设计能力时
C.接近封场时
D.封场后一定时间内
参考答案与解析:D
垃圾填埋场气体产生受很多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垃圾成分、含水率、温度、pH、填埋时间、可利用的营养物和微生物以及如氧气、硫酸盐等对填埋场气体产生的抑制剂。国外对填埋气产气模型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并已经开发出了不少产气速率模型和产气量模型,分为经验模型、化学计量模型、动力学模型和生态模型。如Scholl Canyon模型。根据相关模型判断,一般封场后一定时间内排气量达到最高峰。
大纲属性:113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
0538下列污水处理方法中,属于生物处理方法的是( )。
A.曝气氧化塘
B.加气气浮法
C.活性炭吸附法
D.反渗透膜分离法
参考答案与解析:A
根据处理原理,曝气氧化塘属于生物处理方法。一般将加气气浮法、活性炭吸附法、反渗透膜分离法归为物理化学法。
大纲属性:53熟悉主要的污水处理方法及各自的特点。
0539某企业COD排放量为100kg/t产品,通过技改并建立污水处理站后,使污染物得到大幅度削减。( )最能表达企业生产工艺的清洁生产水平。
A.技改后污水处理站进水COD负荷20kg/t产品
B.污水处理站出口COD负荷4kg/t产品(达标)
C.进一步深度处理后排放COD负荷2kg/t产品
D.深度处理后的中水全部用于绿化,不进地表水
参考答案与解析:A
最能反映生产工艺清洁生产水平的指标是单位产品污染物的产生量。显然,技改后污水处理站进水COD负荷20kg/t产品,意味着单位产品COD的产生量由100kg/t产品降至20kg/t产品,生产工艺的清洁生产水平大为提高。
大纲属性:118掌握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
0540某建设项目产生的废溶剂含( ),属危险废物,焚烧后含HCl,需采用相应的尾气处理措施。
A.焦油
B.氯仿
C.乙醚
D.苯
参考答案与解析:B
本题给出的四种废溶剂中只有氯仿焚烧后废气含HCl,需采用相应的尾气处理措施。其它三种废溶剂焚烧后废气不含HCl。
大纲属性:55了解固体废物控制及处理处置的常用技术方法。
0541封场后坡度大于15度的渣场,在生态恢复设计时应优先考虑恢复为( )。
A.耕地
B.果园
C.林业用地
D.公共游乐场所
参考答案与解析:C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 204—1998)规定,封场后渣场经整治后的土地应尽可能恢复其生产力,根据整治后土地的位置、坡度、质量等特点确定用途。整治后地面坡度大于15°或土质较差的,应作为林业和牧业用地。
大纲属性:56了解生态环境影响的防护、恢复措施。
0542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可投加沉淀剂Ca(OH)2去除废水中的( )。
A.氰化物
B.砷
C.六价铬
D.氟化物
参考答案与解析:D
氰化物、砷、六价铬、氟化物在碱性水中的存在状态分别主要是CN-、(也可能有不稳定的)、、F-。CN-、、不能与Ca2+形成沉淀物;能与Ca2+形成沉淀物Ca3(AsO4)2,pKsp=18.17,F-能与Ca2+形成沉淀物CaF2,pKsp=10.57。因此,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可投加沉淀剂Ca(OH)2去除废水中的砷(Ⅴ)与氟化物。投加沉淀剂Ca(OH)2不能实现废水中氟化物达标排放(只有使用Ca(OH)2+CaCl2做沉淀剂才能实现废水中氟化物达标排放),但可以实现废水中砷(Ⅴ)达标排放。考虑到本题未明确砷的存在状态,建议选D作答案。本题不严谨,值得商榷。
大纲属性:53熟悉主要的污水处理方法及各自的特点。
0543近年大型燃煤锅炉采用较多的先进燃煤技术是( )。
A.煤和生物质联合燃烧
B.煤炭直接液化
C.循环流化床
D.型煤固硫技术
参考答案与解析:C
2005年以前,大型燃煤锅炉采用较多的先进燃煤技术主要是循环流化床。煤和生物质联合燃烧也属于先进燃煤技术、煤炭直接液化属于洁净煤技术、型煤固硫属于有效的脱硫技术,但它们均未用于大型燃煤锅炉。
大纲属性:52熟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烟、粉尘)控制的主要方法。
0544假如一片森林涵养水源量为100万立方米,而在当地建设一座有效库容为100万立方米的水库所需费用是400万元,则可以此费用表示该森林的生态功能价值,此法称为( )。
A.保护费用法
B.恢复费用法
C.影子工程法
D.机会成本法
参考答案与解析: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指出,影子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技术的一种特殊形式。影子工程法是在环境破坏以后,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环境功能。例如一个旅游海湾被污染了,则另建造一个海湾公园来代替它;就近的水源被污染了,需要另找到一个水源替代,其污染损失就是新工程的投资费用。机会成本法:任何一种自然资源的使用都存在许多互相排斥的备选方案,为了做出最有效的经济选择。必须找出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方案。资源是有限的,选择了这种使用机会就放弃了其他使用机会,也就失去了其他获得效益的机会,把其他使用方案中获得的最大经济效益,称为该资源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
大纲属性:71熟悉经济评价方法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0545在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计算昼夜等效声级时,需要先将夜间实测等效声级值加上( )。
A.5dB
B.7dB
C.10dB
D.12dB
参考答案与解析:C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1993)规定,0~3类环境功能区的夜间和昼夜等效声级限值相差10dB。因此,在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计算昼夜等效声级时,习惯上需要先将夜间实测等效声级值加上10dB。
大纲属性:82熟悉验收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
0546在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对多型号、功能相同的多个小型环保设施,可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进行监测,随机抽测的比例不小于同类设施总数的( )。
A.40%
B.50%
C.65%
D.80%
参考答案与解析:B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0]38号)附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规定,对型号、功能相同的多个小型环境保护设施效率测试和达标排放检测,可采用随机抽测方法进行。抽测的原则为:随机抽测设施数量比例应不小于同样设施总数量的50%。
大纲属性:82熟悉验收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
0547在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当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分析方法没有明确规定时,应首选( )。
A.有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B.国家环境检测分析方法标准
C.环境监测等效分析方法
D.《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中推荐的方法
参考答案与解析:B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0]38号)附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规定,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中使用的布点、采样、分析测试方法,应首先选择目前适用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分析方法、监测技术规范,其次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推荐的统一分析方法或试行分析方法以及有关规定等。
大纲属性:81熟悉验收重点的判别与验收标准的确定原则。
0548为保证水质监测过程的质量,在采样过程中和实验分析过程中一般应采集并加入不少于( )的平行样。
A.5%
B.10%
C.15%
D.20%
参考答案与解析:B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0]38号)附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规定,水质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采样过程中应采集不少于10%的平行样;实验室分析过程一般应加不少于10%的平行样;对可以得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应在分析的同时做10%质控样品分析;对无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且可进行加标回收测试的,应在分析的同时做10%加标回收样品分析。
大纲属性:82熟悉验收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
0549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监测点位应分布在其法定厂界( )以上对应被测声源,距任意反射面不小于1m的位置,厂界如有围墙,测点应高于围墙。
A.外1m、高1.2m
B.外1m、高1.5m
C.外1m、高2m
D.外1.5m、高1.2m
参考答案与解析:A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 12349—1990)规定,厂界噪声监测测点应选在法定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的噪声敏感处。如厂界有围墙,测点应高于围墙。若厂界与居民住宅相连,厂界噪声无法测量时,测点应选在居室中央,室内限值应比相应标准值低10dB(A)。
大纲属性:341熟悉工矿企业、铁路(公路)等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的方法。
0550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时,在公路两侧距路肩( )m范围内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噪声敏感目标分别设点监测。
A.100
B.200
C.300
D.400
参考答案与解析:B
根据《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监测技术规定试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04年9月22日)规定,噪声敏感场所测量点位:高速公路两侧距路肩200m范围内的噪声敏感区域以及高速公路的高架桥或立交桥附近的噪声敏感区域;《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HJ/T 1990—2004)规定,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时,在公路两侧距路肩200m范围内应选取5个有代表性的噪声敏感目标分别设点监测。注意后来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公路》(HJ 552—2010)规定,对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声环境敏感点进行噪声监测。
大纲属性:82熟悉验收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0551某拟建项目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生产工艺产生的污染物有( )。
A.硫酸尾气
B.硫磺过滤残渣
C.废催化剂
D.废水
参考答案与解析:ABC
上图是典型的硫磺制硫酸项目工艺流程图。吸收塔产生硫酸尾气,液态硫磺过滤器产生硫磺过滤残渣,转化器产生废催化剂。加入的工艺水全部进入硫酸产品中,不产生废水。
大纲属性:112熟悉用工艺流程图分析产污环节。
055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渗滤液产生量与填埋场( )等有关。
A.所在地的降雨量
B.所在地的蒸发量
C.面积
D.垃圾含水量
参考答案与解析:ABCD
一般而言,填埋场面积、上覆盖层的特征、所在地的降雨量、所在地的蒸发量、垃圾含水率、垃圾成分、填埋场底部防渗情况等决定着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渗滤液产生量。注意后来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 564—2010)有明确说法。
大纲属性:55了解固体废物控制及处理处置的常用技术方法。
0553下列污染物中属于国家要求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污染物有( )。
A.烟尘
B.工业粉尘
C.COD
D.BOD5
参考答案与解析:ABC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0]38号)附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规定,目前国家规定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为:As、Cd、Hg、Pb、CN-、Cr6+、COD、石油类、SO2、烟尘、粉尘、固体废弃物。注意“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国家规定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有变化。
大纲属性:61了解国家总量控制指标的分配方法。
0554在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选用公式计算烟气抬升高度的条件为:U0≥1.5m/s和( )。
A.中性,不稳定条件
C.Qh≥1500kJ/s
B.Qh≥2100kJ/s
D.ΔT≥35K
参考答案与解析:AB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选用公式计算烟气抬升高度的条件为:有风(U0≥1.5m/s)时,中性和不稳定条件,烟气热释放率Qh大于或等于2100kJ/s,且烟气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ΔT大于或等于35K。
大纲属性:414掌握抬升高度的计算方法。
0555选用大气环境环境影响预测模式应考虑( )。
A.排放特征
B.建设项目厂区布局
C.人口分布
D.地形条件
参考答案与解析:A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的大气环境环境影响预测模式均与排放特征、地形条件密切相关,与建设项目厂区布局、人口分布无关。
大纲属性:412掌握按排放特征、地形条件等正确选用相关模式的方法。
0556环境噪声现状评价中使用的评价量( )。
A.A声级
B.等效连续A声级
C.昼夜等效声级
D.环境噪声级
参考答案与解析:AB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 2.4—1995)规定,环境噪声评价量可用声压级或倍频带声压级、A声级、声功率级、A计权声功率级。对于稳态噪声,一般以A声级为评价量;对于声级起伏较大(非稳态噪声)或间歇性噪声(如公路噪声、铁路噪声、港口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以等效连续A声级(Leq,dBA)为评价量;对于机场飞机噪声以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WECPNL,dB)为评价量。注意GB 3096—2008和HJ 2.4—2009规定,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评价量为昼间等效声级(Ld)、夜间等效声级(L),突发噪声的评价量为最大A声级(L)。且等效连续A声级简称为等效声级。无环境噪声级概念。
大纲属性:342掌握声环境现状评价量及应用。
0557在进行声环境影响评价时,除根据预测结果和相关环境噪声标准评价建设项目的噪声影响程度外,还应该( )。
A.分析项目选址、设备布置和选型的合理性
B.分析项目设计中已有的噪声防治措施的适用性和效果
C.评价噪声防治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D.提出针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督管理、监测的建议
参考答案与解析:ABC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 2.4—1995)规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1)项目建设前环境噪声现状。(2)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和环境噪声评价标准,评述建设项目在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超标状况(以敏感区域或敏感点为主)。(3)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包括受超标和不超标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4)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主要原因。(5)分析建设项目的选址、设备布置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已有的噪声防治对策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6)为了使建设项目的噪声达标,评价必须提出需要增加的、适用于评价工程的噪声防治对策,并分析其经济、技术的可行性。(7)提出针对该建设项目的有关噪声污染管理、噪声监测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建议。
大纲属性:436熟悉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0558局地风场,系指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影响而形成的空间和时间尺度都比较小的地方性风。( )属于局地风场。
A.海陆风
B.台风
C.山谷风
D.城市热岛环流
参考答案与解析:AC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指出,因特定的地表或地形条件引起的局地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热岛环流等。台风属于大尺度风场,不属于局部地区由于地形影响而形成的空间和时间尺度都比较小的地方性风。
大纲属性:324熟悉风场的含义及风玫瑰图的使用。
0559用于河流水质预测的S—P模式如下:C=C0exp(-k1x/86400u),D=k1C0/(k2-k1)[exp(-k1x/86400u)-exp(-k2/86400u)]+DOexp(-k2/86400u),该模式适合于河流( )。
A.COD、BOD水质预测
B.BOD—DO水质预测
C.流动为恒定流
D.流动为非恒定流
参考答案与解析:B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规定,用于河流水质预测的S-P模式适合于恒定流河流BOD—DO水质预测。
大纲属性:423熟悉确定环境影响预测条件的方法。
0560通过实测水文水质资料建立河流稳态水质模型后,预测排污对河流水质影响还需要确定( )。
A.拟预测的排污状况
B.设计水文条件
C.水质数学模型参数
D.边界条件
参考答案与解析:ABC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规定的河流稳态水质模型,上述四个选项均需要预先确定。
大纲属性:423熟悉确定环境影响预测条件的方法。
0561建设项目预测水质参数的筛选,在《导则》中要求“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的各阶段均应( )”。
A.选择相同的预测水质参数
B.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决定其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彼此不一定相同
C.考虑拟采用的预测方法的技术要求,决定其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彼此不一定相同
D.考虑拟采用的预测方法的技术要求,决定其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彼此尽量相同
参考答案与解析:B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规定,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应根据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评价等级、当地的环保要求筛选和确定。拟预测水质参数的数目应既说明问题又不过多。一般应少于环境现状调查水质参数的数目。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各阶段均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决定其拟预测水质参数,彼此不一定相同。
大纲属性:422掌握预测水质因子的筛选方法。
0562在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与调查中,选用的评估依据( )。
A.国家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环评批准执行的环境标准
B.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C.建设项目环保初步设计中确定的环保设施设计指标
D.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应选择与环境质量排放标准相配套的方法标准
参考答案与解析:ABCD
根据《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0]38号)附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规定,本题ABC选项均是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与调查评估依据。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应选择与环境质量排放标准相配套的方法标准尽管属于环境监测方法要求,但也宜作为验收监测与调查评估依据。
大纲属性:81熟悉验收重点的判别与验收标准的确定原则。
0563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中的生态学评估指标包括( )。
A.种群活力
B.林、灌、草比例
C.最小生境
D.有效种群
参考答案与解析:AC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指出,生长量、生物量、物种量是环境质量生态学评价的三个重要的生物学参数。而与这三者密切相关的还有非生物学参数,如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有效水分含量等等。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起草的《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评估指标包括: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栖息地)、种群/物种、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安全、相关利益群体。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介绍,在生态学评价中避免物种濒危和灭绝是一条基本原则,相应的可形成灭绝风险、种群活力、最小可存活物种、有效种群、最小生境等评估指标。
大纲属性:356熟悉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技术要求与方法。
0564在声学中,声音的三要素是指( )。
A.声频
B.声源
C.介质
D.接受体
参考答案与解析:BCD
声学中所称“声音的三要素”包括声源、传播介质、受声体。
大纲属性:431掌握声音的三要素。
0565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中的渗滤液处理设施,( )。
A.与填埋场同步设计和建设
B.与填埋场同步运行
C.封场时可同步停止运行
D.封场后仍需继续稳定运行
参考答案与解析:ABD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渗滤液处理设施与填埋场同步设计、建设和运行是建设项目“三同时”的要求。由于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后渗滤液还会继续产生,因此封场后仍需继续稳定运行渗滤液处理设施,本质上它也属于“三同时”的要求。
大纲属性:1112了解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
0566下列几种污水处理方法中,属于深度处理方法的有( )。
A.活性污泥法
B.超级过滤
C.反渗透法
D.加压气浮法
参考答案与解析:BC
污水处理领域,习惯上分为预(初步或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三级)处理。一般的预处理指均质、沉淀、中和等过程,为后续处理创造条件;二级处理指气浮、厌氧生化、好氧生化等过程,为污水达标排放服务;深度处理指超级过滤、反渗透、离子交换等过程,为污水达到回用标准服务。
大纲属性:53熟悉主要的污水处理方法及各自的特点。
0567用收割法测定草地生产力时必须测定的内容有( )。
A.地上部分生物量
B.地下部分生物量
C.被动物采食量
D.枯死凋落量
参考答案与解析:ABC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指出,生物生产力是指生物在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所产生的有机物质的重量,亦即生产的速度。全面地测定生物的生产力还有很多困难,多以测定绿色植物的生长量来代表生物的生产力。包括:净生产量、呼吸作用消耗量、枯枝落叶损失量、被动物吃掉的损失量。
大纲属性:352了解生态学植被调查方法。
0568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为环境敏感区。
A.商业区
B.基本农田保护区
C.严重缺水区
D.医院
参考答案与解析:BCD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2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4号)规定,环境敏感区指(1)需特殊保护地区: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沙尘暴源区、荒漠中的绿洲、严重缺水地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3)社会关注区: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疗养地、医院等,以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注意此名录有新版本。
大纲属性:357掌握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判定方法。
0569入湖水量通常由( )组成。
A.通过干支流水文站或水文计算断面进入湖泊的径流
B.集水面积上水文站或水文计算断面未控制的区间进入湖泊的区间径流
C.地下水补给
D.直接降落在湖面上的雨水
参考答案与解析:ABCD
入湖水量通常由地表径流、地下水补给、直接降落在湖面上的雨水组成。显然,四个选项均应算作入湖水量。
大纲属性:332熟悉常用环境水文特征值获取的基本方法。
0570影响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污染物,按输移、衰减特点以及预测模式,划分为持久性污染物、( )、热。
A.重金属
B.非持久性污染物
C.有害有毒污染物
D.酸和碱
参考答案与解析:B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规定,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a.持久性污染物(其中还包括在水环境中难降解、毒性大、易长期积累的有毒物质);b.非持久性污染物;c.酸和碱(以pH表征);d.热污染(以温度表征)。
大纲属性:422掌握预测水质因子的筛选方法。
0571 P-S法是判断大气稳定度的常用方法,它采用地面常规气象资料中的( )来判断大气稳定度。
A.风向
B.风速
C.太阳高度角
D.云量(总云量、低云量)
参考答案与解析:BCD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的大气稳定度类别确定方法,确定等级时首先由云量与太阳高度角按表B1查出太阳辐射等级数,再由太阳辐射等级数与地面风速按表B2查找稳定度等级。因此,采用地面常规气象资料中的云量、太阳高度角、地面风速来判断大气稳定度。
大纲属性:325掌握P-T大气稳定度判别方法。
0572熏烟型扩散条件下,温度层结为( ),原先聚集在逆温中的污染物迅速向地面扩散,形成高浓度污染。
A.中性
B.上稳下不稳
C.上不稳下稳
D.等温
参考答案与解析: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熏烟模式主要用以计算日出以后,贴地逆温从下而上消失,逐渐形成混合层时,原来积聚在这一层的污染物所造成的高浓度污染。风由水面吹向陆地时,来自水面上的稳定空气被较暖的陆地表面加热后,将形成一个自岸边向陆地逐渐增厚的混合层(即热力内边界层),当处于稳定大气中的烟羽进入这一混合层后,同样会出现高浓度污染,这种状况通常称为海岸线熏烟。显然熏烟型扩散条件下,温度层结为上稳下不稳。
大纲属性:326熟悉常见的不利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057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无组织排放源强估算方法有( )。
A.物料衡算法
B.反推法
C.类比法
D.排放标准限值估算法
参考答案与解析:AB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 2.1—1993)要求,工程分析采用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拟建项目污染源调查方法: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或设计资料确定;对于改扩建项目的现有工业污染源调查,可以现有的“工业污染源调查资料”为基础,再对变化情况进行核实、调整。本题反推法尽管导则中没有明确给出,但实际中常利用相同项目监测数据通过估算模式反推来估算废气无组织排放源排放量,故选项B也宜作为答案。采用排放标准限值估算法不符合要求。
大纲属性:113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
0574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的清洁生产指标有( )。
A.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B.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C.污染物产生指标
D.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参考答案与解析:ABCD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施行),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显然四个选项均应纳入清洁生产水平指标。注意《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1)对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分析有具体规定。
大纲属性:118掌握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
0575道路建设工程或管道建设工程在选择取、弃土(渣)场时,应重点考虑( )。
A.土地利用现状和植被
B.沿线景观
C.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概况
D.运输距离(施工道路等)
参考答案与解析:ABD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 2.1—1993),进行多个厂址的优选时,应综合评价每个厂址的环境影响并进行比较和分析。本题道路建设工程或管道建设工程在选择取、弃土(渣)场时,应重点考虑对环境的直接影响问题,而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概况一般与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无关,不宜重点考虑。
大纲属性:121掌握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技术要点。
0576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要求,渣场经改造后可恢复为( )。
A.农业用地
B.林地
C.住房用地
D.草地或草坪型运动场地
参考答案与解析:ABCD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 204—1998)规定,渣场经整治后的土地应尽可能恢复其生产力,根据整治后土地的位置、坡度、质量等特点确定用途。土质较好,有一定水利条件的,可安排为农地、林地、牧地、水面和其他用地,但需作进一步的加工处理。本题住房用地可以理解为“其他用地”。
大纲属性:56了解生态环境影响的防护、恢复措施。
0577常用的废气处理设施技术经济评价指标有( )。
A.污染负荷比
B.废气处理设备阻力
C.总处理效率
D.排放浓度
参考答案与解析:BCD
总处理效率、废气处理设备阻力和排放浓度属于常用的评价废气处理设施的技术经济指标。污染负荷比一般用于环境评价或污染源的比较,不属于废气处理设施评价指标。
大纲属性:51熟悉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论证的技术要求。
0578废水处理技术经济评价内容有( )。
A.废水处理工艺方案论述
B.进、出水水质分析
C.处理效果和达标可行性论证
D.投资及运行费用分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ABCD
上述四个选项均是废水处理技术经济评价的重点内容。ABC属于技术评价,D属于经济评价。
大纲属性:51熟悉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论证的技术要求。
0579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有( )。
A.生物生存与繁衍的介质(环境)恢复技术
B.适宜的生物群落(种群)恢复技术
C.修订土地利用规划,使之符合区域总体发展战略
D.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恢复技术
参考答案与解析:ABD
生物生存与繁衍的介质(环境)恢复技术、适宜的生物群落(种群)恢复技术、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恢复技术均属于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显然,修订土地利用规划,使之符合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不属于技术范畴。
大纲属性:56了解生态环境影响的防护、恢复措施。
0580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建成后,判别其环境影响的依据主要包括( )。
A.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标准及规范
B.区域平均水平
C.环境背景或本底值
D.科学研究已判定的生态效应
参考答案与解析:AC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中,主要依据包括:标准或地方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值;生态影响的变化程度应采用定量或半定量方式表述,难以定量的生态影响变化程度应采取专家评估的方式确定,也可采用背景比较分析方法确定;生物量减少的度量方法是对照历史上本系统的量值或经典文献提供的地球上本系统的平均值进行量算。注意HJ 19—2011明确的生态影响判定依据:(1)国家、行业和地方已颁布的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法规、政策、标准、规划和区划等确定的目标、措施与要求。(2)科学研究判定的生态效应或评价项目实际的生态监测、模拟结果。(3)评价项目所在地区及相似区域生态背景值或本底值。(4)已有性质、规模以及区域生态敏感性相似项目的实际生态影响类比。(5)相关领域专家、管理部门及公众的咨询意见。
大纲属性:442掌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与基本方法。
三、计算题(共40分。除特殊标明,每小题2分。计算结果精度与题中选项保持一致)
(一)某建设项目水平衡图如下(单位:t/h):
0581根据给出的水平衡图,全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 )。
A.94.0%
B.93.8%
C.95.6%
D.94.5%
参考答案与解析:B
全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即工业重复用水量占全厂工业总用水量的百分比。全厂工业重复利用水量/全厂工业总用水量×100%=(10374+10)/(10374+10+691-5)×100%=93.8%。注意,这里工业用水不应包括厂区生活用水。
大纲属性:114掌握水平衡计算的方法。
0582根据给出的水平衡图,污水回用率为( )。(3分)
A.1.4%
B.12.7%
C.1.6%
D.7.8%
参考答案与解析:C
污水回用率即全厂污水回用量占全厂污水产生总量的百分比。全厂污水回用量/全厂污水总量×100%=10/(10+100+522)×100%=1.6%。注意,这里的清净下水也属于污水范畴。
大纲属性:114掌握水平衡计算的方法。
0583根据给出的水平衡图,全厂水的循环利用率为( )。
A.94.6%
B.95.0%
C.93.7%
D.97.0%
参考答案与解析:C
全厂水的循环利用率即循环利用水量占全厂总用水量的百分比。全厂重复利用水量/全厂总用水量×100%=(10374+10)/(10374+10+691)×100%=93.7%。注意,这里污水回用量也必须纳入水的循环利用量中。
大纲属性:114掌握水平衡计算的方法。
0584在上述水平衡图中,污水处理厂排水的COD浓度限值为100mg/L,清净下水COD浓度为50mg/L,年操作小时为8000小时,COD排放总量为( )。(3分)
A.103.2t/a
B.80.0t/a
C.210.0t/a
D.288.8t/a
参考答案与解析:D
COD排放总量为:(100×100+522×50)×8000×10-6=288.8t/a。
大纲属性:113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
(二)某电厂建在乡村,已知烟囱高200m,SO2排放速率为10mg/s,某时刻地面风速为4.0m/s,太阳辐射等级+1。高架连续源地面轴线浓度公式(1):,不同高度的风速的换算公式(2):u2=u1(z2/z1)P,表1列出大气稳定度等级,表2列出不同稳定度的P值,表3列出下风向1km处的σy,σz值。
表1 大气稳定度的等级
表2 各稳定度下的P值
表3 各类天气下的σy与σz值
0585根据表1可以判断该小时的大气稳定度为( )。
A.A类
B.B类
C.D类
D.C类
参考答案与解析:D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的方法,地面风速为4.0m/s,太阳辐射等级+1,由表1可查出该小时的大气稳定度为C类。
大纲属性:325掌握P—T大气稳定度判别方法。
0586根据0585题判断的结果,由公式(2)计算得到200m高烟囱的风速u为( )。(4分)
A.6.6m/s
B.5.4m/s
C.4.9m/s
D.22.0m/s
参考答案与解析:B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的方法,C类大气稳定度,地处乡村,由表2查的P值为0.10。由公式u2=u1(z2/z1)P得到200m高烟囱的风速u为:4.0×(200/10)0.1=5.4m/s。本题关键是HJ/T 2.2—1993中,地面风速指的是距离地面10m处的风速。
大纲属性:323熟悉气象台(站)的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应用及与现场观测资料相关性分析的方法。
0587根据0585、0586题及表3给出的值,由1式算得下风向1km处地面轴线上方空气中的SO2的浓度为( )。[注:计算中假定ΔH=0](4分)
A.1.60×10-6mg/m3
B.4.80×10-6mg/m3
C.5.96×10-6mg/m3
D.2.66×10-6mg/m3
参考答案与解析:C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2—1993)规定的方法,由表3查的C类大气稳定度,σy、σz值分别为300m、200m。He=H+ΔH,式中:H为排气筒距地面几何高度,ΔH为烟气抬升高度。本题ΔH=0,则He=H。由1式算得下风向1km处地面轴线上方空气中的SO2的浓度为:
大纲属性:415掌握地面轴线及最大落地浓度计算。
(三)某河流执行Ⅴ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BOD5<10mg/L),流速0.1m/s。充分混合过渡段长度为6km。
0588已知某排放口BOD5排放浓度为30mg/L,排入河流与河水完全混合后的BOD5浓度为10.0mg/L。BOD5耗氧系数0.1(1/d),充分混合后经12km河段衰减,河流BOD5浓度( )。(4分)
A.8.7mg/L
B.8.3mg/L
C.7.5mg/L
D.8.5mg/L
参考答案与解析:A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规定的非持久性污染物充分混合段S—P模式:c=c0exp[-K1x/(86400u)],本题河流BOD5浓度为:10×exp[-0.1×12×103/(86400×0.1)]=8.7mg/L。
大纲属性:427掌握河流完全混合模式、一维水质模式的运用。
0589按上述条件和0588题计算结果,可知( )。
A.排放口下游河段BOD5浓度完全达标
B.排放口至下游6km河段部分水体BOD5浓度超标
C.排放口至下游18km河段BOD5浓度超标
D.排放口下游18km以下河段BOD5浓度超标
参考答案与解析:B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规定,由题中条件可知,排放口至下游6km混合过程段部分水体BOD5浓度超标;由0588题计算结果可知,排放口下游充分混合段BOD5浓度达标。
大纲属性:337掌握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的应用。
0590在0588题的条件下,已知临界亏氧点发生在排放口下游12km处,若将BOD5排放浓度从30改为20 mg/L,则( )。
[注:S—P模式中临界亏氧点位置Xc=86400u/(k2-k1)ln[k2/k1(1-D0/C0×(k2-k1)/k1)],当k1=k2时,Xc=86400 uk1×(1-D0/C0)]
A.临界氧亏点位置不变
B.临界氧亏点位置上移
C.临界氧亏点位置下移动
D.在临界氧亏值不变的情况下临界氧亏点位置不变
参考答案与解析:B
由S-P模式中临界亏氧点位置计算公式可见,C0越小Xc越小。本题若将BOD5排放浓度从30改为20mg/L,则Xc变小,即临界氧亏点位置上移。
大纲属性:427掌握河流完全混合模式、一维水质模式的运用。
0591在临界氧亏点下游河段,( )。
A.BOD耗氧量大于大气复氧量
B.BOD耗氧量小于大气复氧量
C.BOD耗氧量与大气复氧量持平
D.BOD耗氧量大于或小于大气复氧量,视河流大气复氧能力而定
参考答案与解析:B
沿河水流动方向的溶解氧分布曲线,通常称为氧垂曲线。氧垂曲线的最低点称为临界氧亏点,临界氧亏点的亏氧量称为最大氧亏值。在临界亏氧点左侧,耗氧大于复氧,水中的溶解氧逐渐减少;达到临界亏氧点时,耗氧和复氧平衡;临界点右侧,耗氧量因污染物浓度减少而减少,复氧量相对增加,水中溶解氧增多。
大纲属性:427掌握河流完全混合模式、一维水质模式的运用。
(四)某冷却塔位于城市的区域环境噪声2类区域。现测得距离塔5m处的昼、夜噪声级分别为72dB和68dB,距离冷却塔20m处有一居民楼。
0592距离该塔5m至20m处间的几何发散衰减量为( )。(3分)
A.10dB
B.12dB
C.14dB
D.16dB
参考答案与解析: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 2.4—1995)规定的无指向性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公式:L(r)=L(r0) -20lg(r/r0)。因此,ΔL=20lg(r/r0)=20lg(20/5)=12dB。
大纲属性:433掌握点声源衰减公式及应用。
0593根据0592的结果,预测20m处的居民楼的昼间A声级为( )。
A.58dB
B.60dB
C.54dB
D.62dB
参考答案与解析:B
20m处的居民楼的昼间A声级为:72-12=60dB。
大纲属性:432掌握噪声级相加计算方法。
0594根据0592的结果,预测20m处的居民楼的夜间A声级为( )。
A.58dB
B.56dB
C.54dB
D.52dB
参考答案与解析:B
20m处的居民楼的夜间A声级为:68-12=56dB。
大纲属性:432掌握噪声级相加计算方法。
0595由0593,0594预测结果表明:20m处居民楼声环境( )相应功能区标准(昼间60dB,夜间50dB)。(3分)
A.昼夜均符合
B.昼夜均不符合
C.昼夜符合夜间不符合
D.夜间符合但昼间不符合
参考答案与解析:C
由0593,0594预测结果表明:20m处居民楼声环境昼夜符合、夜间不符合相应功能区标准。
大纲属性:436熟悉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