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白话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掉皮尖),生姜三两(切片),大枣十枚(剖开),石膏鸡蛋大一块(打碎)。以上七味药,用水九升,先加入麻黄煎煮,煮去二升水分,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他药物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以获得微微汗出。如果服药后汗出过多的,用米粉炒温外扑以止汗。如果服一遍药汗出的,可以停服第二、第三遍药,倘若继续服用,就会出汗太多,阳气外亡,导致阳虚,出现怕风、烦躁不安、不能睡眠等症。

【解析】

本条讲大青龙汤证的主要脉症,与大青龙汤的禁例,以及误用的变症。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都是麻黄汤证,所不同的只是烦躁一症,这是肌腠郁闭较甚,而里有郁热的缘故,因而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重麻黄用量治其表闭,更加石膏以清里之郁热,但仅热郁于经,还未达到胃燥津伤的程度,所以又佐以姜、枣益脾温胃,以防石膏寒中之弊。如药中病机,很快就可汗出烦除热退,诸症均愈。状其药效的迅速,犹如龙之升天而行云雨,因而方名大青龙汤。

【原文】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方九。用前第八方。[39]

【注释】

①乍:忽也,猝也。

②无少阴证:没有少阴阴盛阳虚的症候。

【白话解】

外感风寒之邪,症见脉象浮缓,身体不疼痛,仅感沉重,偶有减轻,如果有发热、畏寒、无汗、烦躁等主症,而又无少阴阳衰阴盛征象的,可以用大青龙汤发汗解表兼以清里。

【解析】

此条经文应该参合上条经文,发热恶寒,无汗烦躁,是大青龙汤的主症,脉浮缓,身不痛者,营气虚也,但重,湿留于中也,无少阴证者,心肾阳不虚也。参合上条经文看当有发热而不恶寒之象。大青龙汤由麻黄汤、桂枝汤化裁加石膏而成。

伤寒发热恶寒,无汗烦躁,乃大青汤之主症,身不痛而重者,寒湿入里化热,而热不重,此时无少阴病之但欲寐,乃风寒两伤营卫,郁热内扰之证,故用麻黄汤以开太阳而散郁热,桂枝汤去芍药以滋阴和阳,生石膏辛淡而寒去肌中之热。

【原文】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方十。[40]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臣亿等谨按,小青龙汤,大要治水。又按《本草》,荛花下十二水,若水去,利则止也。又按,《千金》,形肿者应内麻黄,乃内杏仁者,以麻黄发其阳故也。以此证之,岂非仲景意也。

【注释】

①表不解:表证还没有解除。

②噎(yē):食时发生噎塞。

【白话解】

外感病,太阳表证未解,而又水饮停聚,出现发热、怕冷、咳嗽、干呕,或见口渴,或见腹泻,或见咽喉梗塞不畅,或见小便不通畅、小腹部胀满,或见气喘的,用小青龙汤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