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绿/色/建/材编委会

主  任 同继锋、马眷荣

委  员 同继锋(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马眷荣(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林海燕(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翁 端(清华大学)

     云斯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李 彬(中城科绿色建材研究院)

     萧 瑛(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王 玲(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包 玮(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廖惠仪(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胡云林(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倪 文(北京科技大学)

     冀志江(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李寿德(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

     王洪涛(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朱冬青(中国建筑防水协会)

     张仁瑜(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冷发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李秋义(青大理工大学)

     闫文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马振珠(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薛孔宽(北京新型材料建筑设计研究院)

前言

绿色建材是指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产品使用以及达到使用寿命后再循环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建筑材料。

“绿色建材”是从“绿色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演变而来的。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绿色材料”这一概念。1992年国际学术界给其以明确的定义:绿色材料是指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1990年,日本学者山本良一提出“生态环境材料”的概念,认为生态环境材料应是将先进性、环境协调性和舒适性融为一体的新型材料。我国学者左铁镛提出:生态环境材料是同时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异的环境协调性,或者是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1998年,在我国有关部门组织召开的“生态环境材料研究战略研讨会”上,提出生态环境材料的基本定义为: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或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所谓环境协调性是指所用的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少,生产与使用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再生循环率最高。1999年,在我国首届全国绿色建材发展与应用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绿色建材的定义,指出绿色建材是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根据这一定义,绿色建材不仅仅是指在使用中对环境没有危害、对人类健康没有影响的建筑材料,而且还要求建筑材料在原料采集、制备生产、使用消费、循环利用、资源再生等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均是有利的。后来,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按照绿色材料的定义,提出绿色建材是指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产品使用以及达到使用寿命后再循环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建筑材料。《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中指出,重点研究开发节能建材与绿色建材。2014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中提出:绿色建材是指在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绿色建材是绿色建筑重要的物质基础,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相互发展。2006年,我国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2006),2007年8月出台《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开始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正式颁布实施是我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一个里程碑,把建筑领域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从建筑节能推向了更加全面的“四节一环保”。2014年4月颁布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2014),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全面的评价依据。

绿色建筑对建筑材料的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筑材料能够有助于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二是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过程本身是节能、节水、节约矿产资源和环保的;三是建筑材料的功能和性能有助于建筑的节能环保;四是建筑材料最好能易于回收再利用。一种建筑材料要同时具备以上所有的优点,或者说满足上述所有的要求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应该结合建筑的特点突出重点。

从广义上讲,绿色建材不是一种单独的建材产品,而是对建材“健康、环保、安全”等属性的一种要求。绿色建材区别于传统建材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建筑材料环境特性,就是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产生尽可能少的影响,从原材料获取与加工、生产与制造、使用维护以及废弃处理过程中都应具有良好的环境协调性,不危及人身健康与安全,资源和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废弃物排放少,正常使用寿命内便于维护,当其丧失使用功能时应具有一定的回收利用性。二是功能特性,就是除了具有优良的使用功能和可靠的质量保证,还要有优良的功能特性,应以改善居住环境为目的,不仅不应损害人体健康,还应有益于人体健康,具有抗菌、防霉、调温湿、隔热、隔声、抗静电等多种功能。三是多生命周期特性,就是在进行绿色建材设计和评价时,应从建材的整个生命周期考虑问题,从而实现建材的环境特性和功能特性。绿色建材的生命周期不但包括本代建材的生命周期的全部时间,而且还包括废弃或停止使用以后各代建材中的循环使用或循环利用的时间。

2003年,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组织国内建材行业的专家编写出版了《绿色建材及建筑材料的绿色化》一书,在重点论述绿色建材概念的同时分别讨论了水泥、混凝土及制品、建筑卫生陶瓷、建筑玻璃、建筑石材、墙体材料、建筑用金属材料、木材、化学建材等建筑材料的绿色化技术和绿色化评价技术,全书共11章。

十多年来,我国在绿色建材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新成果不断涌现,各种绿色化制造技术、产品标准及绿色化评价标准和管理体系更加系统、完善和明确。为了全面总结这些成果,应广大读者和出版社的要求,以《绿色建材及建筑材料的绿色化》一书的作者和内容为基础,邀请国内有关专家,编著出版了这本《绿色建材》,目的在于尽可能系统、全面介绍绿色建材及我国主要建筑材料产品的绿色化制造技术和主要评价指标等,更好地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更为绿色的建筑材料,推进绿色建材产业的快速发展。

本书共21章,在概述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及对建筑材料的要求、绿色建材的研究和评价技术和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等3个共性问题后,系统论述了水泥、混凝土及制品、建筑玻璃产品、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建筑石材制品、建筑用金属材料、建筑用木材制品、化学建材产品、建筑墙体材料及其制品、建筑门窗、建筑屋面和建筑楼板12类产品的绿色化制造技术和绿色化评价指标;系统论述了水泥生产协同处置废弃物、建筑用海砂的应用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3项热点技术;系统介绍了室内空气质量的检测与评价、绿色建筑部品及其评价和绿色建材应用3项人们更为关注的内容。

本书由同继锋、马眷荣担任主编,并负责全书的统稿和审定。

主要编写分工:第一章:林海燕;第二章:翁端、刘爽、同继锋、云斯宁;第三章:李彬、马眷荣;第四章:萧瑛、何捷;第五章:王玲、林晖;第六章:包玮、毛志伟、曹宗平、程群、邓飞飞、甘昊、廖玉云、王梦瑜;第七章:马眷荣;第八章:廖惠仪、同继锋、尹君、苑克兴;第九章:胡云林;第十章:陈杏婕、倪文、徐丽;第十一章:陈杰、倪文、徐丽;第十二章:冀志江、曹延鑫、王继梅;第十三章:李寿德、王科颖、李惠娴、孙晓楠;第十四章:王洪涛、万成龙;第十五章:朱冬青、朱志远;第十六章:张仁瑜、孟玉洁、赵盟盟、袁扬;第十七章:冷发光;第十八章:李秋义、秦原;第十九章:闫文周、谭雪瑶、孙家超;第二十章:马振珠、张平;第二十一章:薛孔宽、吴瑞民、周文华。

由于本书是以《绿色建材及建筑材料的绿色化》为基础编写而成,参与该书编写的赵平、隋同波、陈爱芬、谢钰、韩建宏、张京玲仍作为本书的参编成员。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总院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以及行业同仁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为本书的编辑和出版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深深地谢意。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缺憾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批评、指正并提出建议。

同继锋、马眷荣

201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