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主要动植物资源与草原文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土地辽阔,自然环境独特,省内草地类型多样,植物种类和区系成分复杂,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据青海省草原总站第二次天然草地资源调查数据统计,青海省省内草地面积为4212.72万公顷,其中天然草地面积4191.72万公顷,天然草地可利用面积3864.58万公顷,占青海总面积的60.74%,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0.72%,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等省区,居全国第四位,是重要牧区之一。同时由于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省内南部高原,被誉为“中华水塔”而驰名中外,是青藏高原中最为独特、最具典型代表性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气候变化敏感区、生态功能调节区和生物多样性高度集中区,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的生态安全战略地位。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长期以来,在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干扰下,青海草地乃至全国草地呈现不断退化的趋势,草地植被退化与沙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鼠虫害猖獗,草地资源急剧减少,草地资源质量严重下降;草原野生动植物种类减少,部分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同时,随着草原牧区城镇化发展,一些草原景观资源、草原历史民族文化资源也逐渐流失。如何加强青海省草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如何正确认识青海草原生态功能的突出位置?怎样深入了解草原文化的发展及青海草原旅游文化,做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明确青海省主要动植物保护资源,撰写人员在综合分析青海省草地资源、分布和现状,草原的主要生态功能和草地资源的属性的基础上,选择青海省主要草地类型、生态主要功能、主要野生动植物和栽培植物资源及草原民族文化等方面,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调研等撰写了本书。其根本目的在于对青海省动植物资源和草地主要生态功能有一定认识,为今后科学制定草地动植物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方案及为地区和国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拙作得到了青海省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资金项目、青海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6-ZJ-726)、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利用团队”项目(CAAS-ASTIP-IGR 2015-05)、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和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和青海省创新平台建设专项(2017-ZL-Y20)等的共同资助与大力支持。作者分工如下:第一章(郑艳霞、杨予海、石红霄);第二章(张东杰、陈梦词);第三章(畅喜云、范月君、李永金);第四章(刘兆红、田广庆);第五章(范月君、赵得萍、周华坤);第六章(闫国苍、芦文君、欧阳亚琴);第七章(赵得萍、陈佳鹏、杨予海、翁华)。

拙作也得到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侯向阳研究员,青海大学芦光新教授,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德科加研究员、徐成体研究员等多位专家的指导和支持。同时也得到了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长期关心支持项目研究进展的马文林高级农艺师、杨广泉教授、叶超副教授、努果副教授、董永森教授、景建武副教授及学院党委副书记昝春明、副院长洛加的大力支持,最后也感谢主审专家魏登邦研究员以及从未谋面的文中参考引用资料的作者和专家,是您们的学术成果让我的研究更加充实。对于这些专家艰辛的劳动付出和无私的科学奉献精神,在此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鉴于青海草原面积辽阔、动植物资源丰富、民俗文化历史悠久,还有许多理论和生产实践方面内容仍然需要更多科学家认真细致地探索发现,以臻完善。因编者水平有限,其中许多观点和论述,不当之处难以避免。真诚希望各位专家和学者不吝赐教,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范月君

201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