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葫芦灰霉病
(一)症状
西葫芦灰霉病是西葫芦棚室栽培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可造成减产20%左右,严重的可达80%以上,甚至造成毁棚。该病危害花、幼瓜、茎、叶等,以危害花和幼瓜最为普遍。发病初期,花蕾、幼瓜蒂部成水渍状,色渐变浅,病部变软、腐烂。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黑色霉状物。花冠枯萎腐烂,瓜条停止生长,瓜尖腐烂(图1-78)。叶部发病,病斑初为水渍状,后变为浅灰褐色,病斑直径达0.2~0.25厘米,其边缘较明显,中间有时有灰色霉状物,有时有不明显的轮纹(图1-79)。茎上发病,溃烂,生灰褐色霉状物,前部瓜蔓折断死亡。
图1-78 西葫芦灰霉病瓜条受害症状
图1-79 西葫芦灰霉病叶片症状
(二)病原特征
该病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几根成束,具2~5个分隔,后期分枝,顶端膨大,上生小梗,小梗上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近圆形,大小为(5.5~16) 微米× (5.0~9.25) 微米。
(三)病害发生规律及流行特点
病原菌以菌核、分生孢子、菌丝在土壤内及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浇水、农事操作传播,多从伤口、薄壁组织,尤其易从开败的花、老叶叶缘侵入。高湿、较低温度、光照不足、植株长势弱时,易发病。连作地、前茬病重、土壤病菌多,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质黏重,土壤偏酸,氮肥施用过多,栽培过密,不通风透光,种子带菌,育苗用的营养土带菌,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带菌,早春多雨、气候温暖、空气湿度大,秋季多雨、多雾、重露、寒流来早时,易发病。大棚栽培往往为了保温而不放风排湿,引起湿度过大,易发病。感病生育盛期为开花期和挂果期。感病流行期为3~5月和10~12月。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及大棚膜,及时摘除病花、病叶、病果等发病组织,并及时带出棚室深埋销毁。搞好棚室内的温湿度调节,利用生态条件控制病害发生。推广高畦覆膜、滴灌栽培法,适时浇水,上午尽量保持较高温度,病菌在33℃不产生分生孢子,并可使棚内露水雾化蒸发,下午加大放风量,降低棚内湿度,夜晚要适当提高棚温,避免或减少叶面结露。在用2,4-D蘸花时,因其易造成伤口而利于病菌侵入,可在蘸花的同时在2,4-D中加入多菌灵等杀菌剂,以控制病菌侵入。在农事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造成伤口,减少病害的人为传播。
2.药剂防治
发病时可喷施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65.5%霜霉威盐酸盐水剂600~1000倍液,或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抗霉菌素120水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霉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15%或25%春雷氧氯铜可湿性剂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