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我国农村水环境现状

1.1 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1.1.1 我国农村的水环境现状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正走向科学、多元、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阶段,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农村的生态环境失衡、自然生态资源退化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农村的水环境问题频繁发生,水环境污染已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部分地区水生态遭到毁灭性破坏。农村环境生态问题已经引起广大民众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尽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农村水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国农村人口多、底子薄,农村地区覆盖面积大,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致使农村污水治理发展滞后,农村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从总体上来看,由土地退化、资源过度开发引起的一系列农村水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水资源日益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所引发的生态灾害和生态问题愈加复杂,水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例如,每年产生量80多亿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日益突出的农村污水问题,已经成为改善民生、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制约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二元结构,实行的是城乡分治的建设机制,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我国农村水环境保护能力相对薄弱。目前,农村的水生态保护没有和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基本上处于产业发展破坏水生态之后开展末端水生态治理的被动状态,没有从优化产业布局、从源头减少水生态破坏入手,农村产业布局性生态破坏问题突出,在实际工作中更是缺乏配套和有效的水生态安全评估体系和水生态保护对策。农村水生态环境安全与生态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导致了城乡环境发展不同步和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如果不加以有效解决,将严重制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目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能力相对薄弱,加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使得农村抵御环境恶化的能力远远不及城市,从而使农村环境保护呈现脆弱性、累积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破坏、生态用地挤占、生态安全空间破碎化等问题比较突出。

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科学规划村镇建设、农田保护、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是推进新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生活污水是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最重要的原因,且会随着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加剧,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

基于此,研究我国农村污水的现状,应用并推广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有效、可操作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和实践经验,可以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水环境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同时,开展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和优化,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化和持续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此外,在当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结合国家实施的“保增长、保民生、调结构、上水平”的发展战略,开展新农村污水处理、治理与生态保护对策研究,体现了未来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从源头做起和过程控制的战略思想,将有效地处理好新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保障民生、推动农村环保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拉动内需等方面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污水处理研究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效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城乡统筹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