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猪肉腌腊肉制品加工
一、咸肉
(一)四川咸肉(图4-1)
图4-1 四川咸肉
1.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修割整理上盐腌制成品。
2.配方
原料:猪肉50千克。
辅料:精盐7~10千克,硝酸钠25克。
3.技术要点
(1)原料选择 猪经卫生检验合格,猪屠宰时放净血液,放血不净或空气进入肉的皮层内,经腌制后肉质发黑、发酵,从而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不能采用传统手工屠宰打气或吹气方式屠宰的猪肉。鲜猪肉在腌制前必须摊开冷却晾透,避免腌制后发生异味。
(2)修割整理
①把整头鲜猪肉劈成两片,割去头尾,去掉淋巴、血污、碎肉、脂肪和零碎肉等,里脊肉也应去掉。
②开刀门,方法如下:每片在颈肉下第一根肋骨中间用刀戳进去,刀口宽度约9厘米,深度约6厘米,以戳到白膘为度,并把扇骨掀起,前脚下节骨要切断,但皮面要连着。后腿要前、后、中各开一刀,前面的一刀要通过脚膀骨,其余肋骨间划2~3刀,使盐分易渗入。前后腿的蹄筋要抽去。如在深秋至初春15℃以下气温腌肉,不易变质,上述各处刀门都不用开,蹄筋也不必抽。
③如整头鲜猪肉先割头、尾后开片和剥板油,则割头时不要使喉下肉留在猪头上,以增加咸肉成品率。开片时必须把头骨和脊椎骨劈匀,不能偏左、偏右或劈碎,否则成品不整齐,蝇蛆也易在碎骨缝间生长。开片后要将脊椎骨中的骨髓去掉,因为骨髓最易发臭,影响咸肉品质。
(3)上盐腌制
①原料修整好后给每片肉上盐,将手从刀门伸进肉里,刀门内肉缝间要全部擦到盐,否则肉易变质发臭。前夹后腿部分和脊椎骨上面因肉厚骨多,不易腌透,必须多用盐。肋条肉薄可少用盐,胸膛中因盐卤可以自行流入不需用盐,同时四只脚胯(脚踝附近)上都必须用盐擦匀。此外,天热时肉皮外面要全部用盐擦到,天凉时肉皮外不需擦盐。加盐多少要根据肉身大小、气温高低及操作人员技术的高低来决定,一般第一次上盐用量为每50千克鲜肉1.5~2千克。
如做热水货(温度在15℃以上的气候,为使盐迅速渗入肉层,以防变质而开刀门腌制的咸肉叫热水货)开大刀门,自初腌至腌制成熟每50千克鲜猪肉用盐约10千克,开小刀门用盐约8.5千克。如在冬季腌制咸肉及时出售,每50千克鲜猪肉需用盐7~7.5千克。为了保藏3~4个月而腌制的咸肉,必须腌透,但用盐量最多不超过10千克。
②第一次上盐后即将肉摊放在篾席或木板上,可使肉中血水排出,制成的咸肉颜色较白,品质优良。摊肉时皮面朝下,肉面朝上,一片一片地排成梯形,要使肉的前身较高,一层压一层,只能压上4~5层。奶脯处稍向上堆成袋形,以使盐卤集中在肋条处。
硝酸钠用量为每50千克猪肉25克,如在冬季腌咸肉,因气温低(13℃以下),肉质不易腐败,硝酸钠用量可按热水货减少20%。但无论做热水货或在冬天腌咸肉,都是在初腌时把硝酸钠一次性拌在盐内。
③摊放第二天即将肉第二次上盐,一般用盐量为3.5~4千克。用盐后仍需把肉一片一片堆放,肉少可用8片打底,肉多可用12片或20片打底不受限制,视场地大小而定,场地大可堆低一点,场地小可堆高一点,一般高度24~36层。主要堆法是要把每片肉一排压一排,一层压一层,面积要堆得平整,正中间堆得既不能凸出来,又不能过于凹下去,使卤不易流出,必须做到每片肉胸膛中间都要有盐卤。上堆时要仔细,不能把前夹后腿及脊椎骨上的盐脱掉,否则,必须及时补盐,以防变质。如天气暴冷、暴热时,必须翻堆加盐,因为肉堆内外温度不均匀,如不翻堆,在暴冷时虽然肉堆外面温度低不脱盐,但肉堆里面温度高易脱盐。在暴热时肉堆外面温度高容易脱盐,肉堆里面温度低脱盐较迟。因此,在以上这些气候不正常情况下,必须及时翻堆,一方面调剂内外温度均匀,使成品咸淡一致;另一方面不使肉脱盐受热,避免成品有酸味和臭味等变质现象。
4.规格标准与产品特色
四川咸肉外表干燥清洁,有光泽,肌肉呈红色或暗红色,脂肪切面为白色或红色,质地紧密而坚实,切面平整,具有咸肉固有的风味,咸度适中,味道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