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方介绍
1.补肾明目方
组成:何首乌15g,黄精20g,熟地黄15g,山茱萸15g,枸杞子30g,黄芪30g。水煎服。
功效:益气补肾明目。
主治:临床上应用于主治眼底视盘色淡之“视神经萎缩”。视神经萎缩是眼科较为棘手的疾病,可以由缺血、外伤、炎症、脑部肿瘤等多种疾病引起,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唐由之教授在深入理解和运用阴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补肾明目、益气活血通络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方解:方中何首乌、黄精、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以滋补肾阴;黄芪补肺脾、益气之力不让诸参。此外,黄芪作为保健佳品,药性平和能固肌表、御外邪,选用它的目的还在于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调和诸药有代替甘草之意。本方系治疗视神经萎缩的基本方。
加减:临床上可随证加减,在补肾明目的基础上针对可能的病因应有所侧重。由视神经炎引起者,早期常偏重于清热凉血,选用黄连、黄芩、槐花、连翘、牡丹皮;晚期炎症表现不明显则侧重于滋肾明目。由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引起者,要加大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选用桃仁、红花、川芎、丹参等。对于青光眼患者,由于长期高眼压导致视神经萎缩者,最重要的治疗应当是降眼压,采取药物或手术的方法尽量使眼压降到患者的“目标眼压”。在此基础上选用滋肾明目、活血养阴的药物进行治疗,以保护已经萎缩的视神经,养阴的力度要大。同时,可以加一些利水明目的中药如车前子等以防眼压升高。总之,对于病因可查的患者,要根据不同的病因,在补肾明目的基础上灵活选用清热、凉血、滋阴、温阳、补血、活血、利水、明目等方法。
案例:王某,男,36岁,首诊于2008年7月15日。主诉:右眼视物不清6个半月。6个月前,患者右侧头部受外伤,当时昏迷,其后行“颅脑分流减压术”,清醒后,右眼视物不清伴左上肢活动不佳。在当地医院肌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20天,静脉滴注营养神经类药物(具体用药不详)2个月,但疗效欠佳。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03(矫正不提高)。右眼瞳孔偏大,直径约5mm,直接对光反应迟钝,间接对光反应正常。眼底:视盘色淡白,视盘动静脉出视盘处部分有白鞘,黄斑部中心凹反光隐约可见。左眼未见明显异常。左上肢活动欠佳,舌淡红,脉细。西医诊断:右眼继发性视神经萎缩;中医诊断:右眼青盲。
辨证施治要点:该患者右侧头部受伤后继发右眼视神经萎缩。患者从发病到就诊已经超过半年,全身症状来看除左上肢活动欠佳、脉细外,没有其他明显的体征,这给全身辨证造成了一定困难。但是,从眼底表现上看:视盘色淡白。根据阴阳理论,晦暗、色淡者属阴。故唐由之教授以补肾明目为治疗之法,偏重于滋补肾阴。
治法:补肾明目。拟方:制首乌15g,黄精25g,熟地黄20g,山茱萸15g,枸杞子30g,黄芪30g,升麻10g。
2个月后复诊,右眼视力0.04,眼底症状同前。更改处方:丹参30g,制何首乌15g,黄精25g,枸杞子30g,菟丝子15g,覆盆子15g,巴戟天15g,升麻10g,黄芪30g。
一个半月后患者自觉视力较前改善,查右眼视力0.1。上方加肉苁蓉15g。后患者又复诊3次,一直坚持服药。
初诊后一年患者再次复诊,查右眼视力0.12,自觉视野明显改善,查眼底症状同前。随访一年零4个月患者右眼视力维持0.12。
按:本方选用制何首乌、黄精、熟地黄、枸杞子等药物以滋补肾阴。但是,患者服药两个月,症状并没有明显的改善,考虑到“阴阳互根”的特性,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补肾阳药物巴戟天以求阳中求因,正如《景岳全书·新方八略》中云:“善补阴者必欲阳中求阴,则阴的阳升而泉源不竭。”同时,针对患者受外伤的病因,唐由之教授加用丹参30g,一则为了活血化瘀,另则为了疏通经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用药50天后患者视力有所提高。随访一年零4个月,患者右眼视力从最初的0.03提高到了0.12,并维持稳定。
2.凉血化瘀方
组成:蒲黄15g,姜黄15g,墨旱莲10g,女贞子15g,当归15g,川芎10g,丹参30g,枸杞子15g,菟丝子15g,楮实子15g,黄芪30g,半夏15g,浙贝母10g,昆布10g,海藻等10g,水煎服。
功效:凉血化瘀,补益肝肾。
主治:临床上应用于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方解:唐由之教授根据多年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经验,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一方面,认为血气虚,脉不通则致病;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机能逐渐减退,肾气推动无力,日久则血行不畅,瘀血内阻,化生新生血管,导致出血、渗出形成;肾阴暗耗,阴虚火旺则血不循常道导致眼部反复出血,严重影响视力。故治疗上以凉血化瘀治其标,养阴固肾治其本,采用“凉血化瘀方”进行治疗。该方中蒲黄、姜黄、墨旱莲、女贞子养阴凉血;当归、川芎、丹参活血化瘀,治其标;枸杞子、菟丝子、楮实子养阴固肾,治其本;黄芪补气健脾养血,调节全身机能,增加免疫力。对于晚期患者,眼底多以瘢痕为主症,在原方基础上加昆布、海藻、半夏、浙贝母以软坚散结,促进瘢痕吸收。以上药物综合应用,则气血足,脉道通,在养阴凉血的基础上进行化瘀软坚,既能预防眼底出血的反复发生,又能使眼底症状得到改善。
加减:伴有出血可酌加大蓟、小蓟、侧柏叶、白茅根、藕节炭;伴有渗出酌加车前子、泽泻、茯苓等。
案例:张某,男,70岁,首诊于2002年8月7日。主诉: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1,黄斑区大片出血(图1-14)。西医诊断:右眼老年性黄斑变性(渗出型);中医诊断:右眼视瞻昏渺。处方:凉血化瘀方,水煎服,一日1剂。3个月后复诊,右眼视力提高至0.25,眼底出血明显吸收(图1-15),随访2年零3个月黄斑未再出血,视力保持0.25。
图1-14 初诊时右眼黄斑区大片出血
图1-15 末诊时右眼黄斑区出血明显吸收
3.二至明目汤
组成:女贞子15g,墨旱莲10g,川芎10g,丹参30g,枸杞子30g,楮实子15g,五味子15g,白芍10。水煎服。
功效:滋养肝肾,活血明目。
主治:临床上应用于主治眼底后极部有玻璃膜疣及萎缩性病灶,黄斑区萎缩变性者,即西医谓“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方解:方中二至丸(女贞子,墨旱莲)为主药以滋补肝肾,配以川芎、丹参、白芍等以活血行气,五味子、枸杞子、楮实子以补肝肾明目。本方系治疗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基本方。
加减:气虚明显者加黄芪补气,眼底玻璃膜疣较多时可酌加法半夏、浙贝母、生龙骨、牡蛎等。此外,在组方中,唐由之教授常酌加柴胡、防风或升麻等引经之品以载药直达病所,常收良效。
4.青光眼四号方
组成:茯苓15g,猪苓15g,泽泻10g,桂枝10g,羌活10g,防风7g,车前子15g。水煎服。
功效:利水渗湿,降眼压。
主治:临床上应用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视野,RNFL的损害程度与眼压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因而有效地控制眼压成为此类患者治疗的关键。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唐由之教授认为青光眼四号方尤其适用于早期POAG,可以激发早期POAG患者尚未发生器质性改变的视网膜恢复功能,提高其敏感度。
5.健脾利湿方
组成:茯苓20g,白术15g,车前子20g,泽泻20g,牛膝15g,荆芥15g,防风15g,栀子15g,连翘15g,黄芪30g,水煎服。
功效:健脾利湿,疏风清热。
主治:临床上应用于早期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视网膜炎的治疗。唐由之教授认为,本病常由用眼多、熬夜加班的情况引起,属于中医的过劳。《素问·举痛论》云:“劳则气耗”。过度劳累则耗损机体之气从而致气虚。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发病初期,引起眼底以黄斑部神经上皮层或色素上皮层浆液性脱离、水肿为主要表现者,考虑为水湿潴留,根据《黄帝内经》中“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风者,百病之长”(《素问·风论》)、“伤于风者,先受之”(《素问·太阴阳明论》)的论断,辨证为脾虚水泛、风邪侵袭。早期健脾胃固护正气,疏风清热利水,祛内外之邪。当眼底水肿基本消失残留少量渗出时,则减少疏风清热药物的用量,在健脾利湿药的基础上增加活血药及化痰散结药,选用丹参、赤芍等。本方标本兼治,密切结合黄斑水肿、渗出的临床特点,运用茯苓、白术、黄芪健脾利湿,培土以治本,泽泻、车前子利水渗湿、引水下行,防风、荆芥疏风散邪胜湿,减轻炎症。
案例:赵某,男,29岁,首诊为2004年2月3日。主诉:右眼视物模糊20天。2个月前患者工作劳累,除夕熬夜一通宵。次日自觉视力下降,眼前有暗影,外院查FFA提示中浆。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1.5,眼底见右眼黄斑部2PD范围水肿,中心凹反光消失,黄斑部有少量渗出。西医诊断:右眼中心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医诊断:视瞻有色。拟方:炒白术15g,车前子20g,泽泻20g,牛膝15g,炒白芍15g,荆芥15g,防风15g,薄荷10g,炒栀子15g,连翘15g,细辛4g,柴胡6g,水煎服。
2周后复诊,患者自觉视力明显提高。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1.5,右眼底黄斑部水肿有所减少中心凹周围见圆点状硬渗,中心凹反光仍不可见。中药守上方加丹参20g。
3周后复诊,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1.5,患者眼底水肿不明显渗出,减少中心凹反光弥散上方加赤芍15g,丹参改为15g。
4周后复诊,患者视力进一步提高,右眼1.5,左眼1.5,右眼底水肿渗出消失。随访一年,患者病情稳定。
参考文献
[1] 王国强.国医大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杨启平.花开花落两由之—国医大师唐由之的传奇人生[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3] 周至安,欧扬.唐由之教授治疗老年性黄斑病变经验[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3):232-233.
[4] 钟舒阳.唐由之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经验[N].中国中医药报,2010,10-18(5).
[5] 周尚昆.唐由之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经验[N].中国中医药报,2010.10-29(5).
[6] 欧扬,周至安.唐由之教授从气血辨治眼底疑难病的经验[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5,15(4):187-189.
[7] 李新,刘玉玮,周尚昆.从唐由之学术思想看中医眼科发展[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1,21(6):333-336.
[8] 周尚昆,钟舒阳,王慧娟.唐由之治疗视神经萎缩经验[J].中医杂志,2011,52(1):16-17.
[9] 周尚昆,王慧娟.唐由之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经验[J].中医杂志,2012,53(14):1185-1186,1201.
[10] 周尚昆,钟舒阳,王慧娟,唐由之.唐由之研究员治疗风牵偏视的临床经验[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0,20(2):94-95.
[11] 周尚昆.唐由之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经验[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1,21(1):26-27.
[12] 周尚昆,钟舒阳,王慧娟.唐由之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34-35.
[13] 周尚昆,唐由之.国医大师唐由之运用黄芪的经验[J].光明中医,2011,26(9):1769.
[14] 高健生.勤于读书忠于传承善于创新—有感于国医大师唐由之成才之路[J].中医杂志,2013,54(19):1633-1635.
(喻京生 谢立科 周尚昆 梁丽娜整理)
刘孝书
生平简介
刘孝书,女,1932年3月2日出生。陕西富平县人,汉族,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刘教授1955年毕业于原西北医学院(现西安医科大学),同年被推荐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1958年毕业分配至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眼科,拜名老中医唐亮臣为师。唐亮臣,江苏南汇人,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中医眼科,兼习内、外、儿、妇各科,曾执教于上海国医学院,新中国工学院,中医协会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眼科主任,1955年被北京中医研究院聘为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眼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委员,《中华眼科杂志》编委等。
1958年刘孝书毕业分至西苑医院,期间一直任西苑医院眼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直至1963年西苑医院和广安门医院眼科合并,继续在广安门医院眼科从事眼病诊治工作。1964年去北京医学院附属三院眼科进修一年,之后一直在眼科从事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期间还参加了地震医疗队、西北医疗队等治疗工作,并自学英语一年,脱产去河北医学院学习荧光造影技术。
刘教授曾任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眼科主任20年,任广安门医院中、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医研究院卫生技术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广安门医院药事委员会委员,广安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委员,全国中西结合眼科学会委员,《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编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医学顾问,北京市宣武区第六、第七、第八届政协委员,九华庄国际俱乐部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中医药远程会诊及教育交流首批专家,国家药品评审专家,加拿大国际眼科学会委员,香港新闻出版社顾问,并载入《世界名医大全》《中国医学专家大辞典》《东方女性风采》等书籍及期刊。
刘教授曾编著或主编《广安门医院诊疗常规》(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眼底病部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中医眼科全书》第五分册《眼科药物篡要》(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实用血瘀证学》(眼底病部分)(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今日中医眼科》暴盲部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葛根中药系列对血管阻塞性眼底病治疗及基础研究》(黑龙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广安门医院专家医案精选》(金盾出版社,2005)等10多部。先后在国家级学术刊物撰写发表“中药治疗中浆310例临床总结”“中药治疗中阻216例临床总结”“颈性视力障碍及手法治疗研究(附66例123眼分析)”“颈性视力障碍中医手法治疗后视力及屈光改变的观察”“葛根素治疗中阻临床观察”“老年性白内障针拨套出术后黄斑囊样水肿分析”“眼血康口服液治疗中阻临床观察”“麝珠明目液治疗早期白内障短期疗效观察”“后路托出术治疗白内障针拨术后继发青光眼一例”“睫状体扁平部切口研究”“血栓通胶囊治疗中浆临床研究”“熊胆滴眼液治疗急性病毒性结角膜炎”“中渗综述”“双眼遗传性视网膜劈裂1例”“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综述”“血栓通胶囊治疗玻璃体积血临床疗效总结(后改为复方血栓通胶囊)”“中浆荧光造影特征与转归的关系”“中医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变临床分析”“化障丸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初期临床疗效”“消星障治疗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研究”论文20多篇;其中“中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310例临床总结”“中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16例临床总结”“颈性视力障碍及手法治疗研究(附66例123只眼分析)”被译成英文、日文刊发于国际杂志。主持并参与的“老年白内障针拨技术研究”“老年白内障针拨套出术临床研究”等技术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颈性视力障碍及中医手法治疗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著名中医陆南山诊治经验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葛根素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临床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七五”攻关题目)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及证书,曾被评为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优秀党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巾帼建功”活动先进个人,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科研管理奖,荣获“中西结合贡献奖”专家,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学会贡献奖”,中国中医药文化博览会有名中医证书,连续三年获得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先进工作者,获得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争优创佳”先进个人、“为我国中医药事业有贡献”荣誉证书、“对科研、医疗、教学工作有贡献”奖、管理干部培训班优秀论文奖、先进女职工奖。曾在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眼科班、广安门医院中医眼科提高班、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眼科提高班、北京中医学会眼科西学中班进行教学讲课,并于1988年赴法国讲学;带出全国各地来院进修生和实习生200余人,外国留学生30多人;带硕士2人(协助唐由之教授指导培养博士生4人),很多人已成为各国各地医疗机构的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