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亲子旅行“有用”吗?
很多时候我也在问自己,孩子年纪这么小,为什么一定要去旅行,等到大一点的时候,等他大到可以记住那些风景的时候不是更好吗?但是,旅行的真正意义是否在于此呢,难道只是为了让孩子记得那些美丽的风景吗?那些关于景色的记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被新的记忆所代替,如果只是简单地希望孩子可以记住那些去过的地方、看过的风景,恐怕就是大人也不能完全做到。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有科学根据的,研究表明新生儿的脑重约390克,9个月时脑重660克,两岁时的脑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至7岁脑重已接近成人。而且在最初的两年,脑发育是最快的,在这一时期良好的外界刺激对孩子大脑的发育是非常有帮助的。
英国的卡斯比教授曾经进行过一项研究,以当地1000名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经过一番调查分析后将他们分为5种类型:充满自信型、良好适应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约束型和坐立不安型。等到这些孩子都长成了26岁的成人时,卡斯比教授再次对他们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他们的气质类型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卡斯比教授认为,一个人对3岁之前所经历的事情会像海绵一样吸收,3岁前的经历对于个人的性格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曾经参加过一期相关卫视节目的录制,当时一起参加节目录制的育儿专家对亲子旅行给予了肯定和支持。专家表示,3岁之前孩子的大脑非常活跃,是神经系统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比如孩子在中国看到的建筑都是四四方方的,当你把他带到意大利比萨斜塔,他看到不一样的线条,这个时候孩子的大脑就会有新的认识和变化。
这些都足以说明,带孩子去旅行真的不能用简单的“记住”或“记不住”,“有用”和“没用”去评判和衡量。带孩子去旅行显然不能短时间内提高学习成绩,也不见得能改善体质。但那些我们看不见的由眼及心的小小变化,也许会在孩子未来的人生路上发挥作用;平时没时间陪伴孩子的父母,能有一次全身心陪伴孩子的机会,我觉得这些就足够了。
在我看来,带孩子去旅行不是让孩子去刻意记住什么,而是让孩子体会世界的多元化、知道人生的无限可能性,从而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路。
当然,带小孩子出行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只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合理安排行程,还是容易实现的。作为妈妈,难免会对孩子有这样那样的担心,但是,这些担心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又何尝停止过呢?我们的小宝贝总是要长大,总是要自己去独自面对人生中的风雨,总是要走出家门的,不是吗?
小锟两岁多的时候,正好赶上春节,我们就计划着全家一起去旅行。而那一次旅行的成员除了我们一家人,还有表弟一家。旅行的目的地就选在了苏州和上海。表弟家的女儿涵涵跟小锟差不多大,是第一次跟着爸爸妈妈出去旅行,出发之前,表弟和弟媳一直担心孩子会不适应,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很理解他们的心情,孩子还小,又是第一次带出去,担心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我嘱咐他们做好旅行前的准备工作,带好必备的生活用品;另一方面也劝慰他们,苏州、上海都是基础设施完备、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旅游城市,即使遇到一些问题也能得到妥善的处理。
我们到达苏州的时候,涵涵非常兴奋,刚刚入住古镇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去玩。放下行李后,我们就带着孩子出去了,古镇的风光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差异,两个孩子都觉得很新奇,一路上蹦蹦跳跳、兴高采烈。古镇里的小吃很多,一路上涵涵和小锟两个人边吃边玩、特别开心。表弟说,来之前最担心的就是吃饭问题,平时涵涵在家吃饭比较挑剔,饭量也小,怕出来后没有适合她的饭菜,现在看到她吃得这么开心,心里一下子轻松多了。
涵涵妈妈平时工作比较忙,经常下班的时候孩子已经睡着了。涵涵爸爸工作时间比较自由,大多数时间涵涵都是由爸爸来照顾。因此,涵涵跟妈妈的关系就没有跟爸爸的那么亲密,这让妈妈常常觉得很内疚。所以这次旅行,涵涵妈妈就想尽量多陪陪涵涵。一路上,她都在和涵涵聊天,给涵涵讲那些看起来和家里不一样的风景,还有那些五花八门的小吃。她们母女二人一路上笑声不断,让我们也觉得很开心。快乐是可以传染的,它能感染身边的每个人。
逛累了,我们就在古镇的一家小店坐下吃东西,涵涵妈妈非常感慨地说:“上班这么多年,时间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了,今天和涵涵一起,才意识到除了职场女性这个标签,自己更是一个妈妈。”就在涵涵妈妈感慨的时候,涵涵突然说:“妈妈,你以后都能这么陪我玩吗?”涵涵妈妈赶紧抱过涵涵,满口答应着。
那天晚上孩子们睡着以后,涵涵妈妈和我在院子里聊天,她说如果不是这次跟着我们一起出来玩,她还意识不到原来涵涵这么需要她。而她也准备改变自己的工作模式,要多留一些时间给涵涵和自己。是的,带着孩子去旅行,不仅能开阔孩子的眼界,还能让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更亲密,这就是我认为的亲子旅行的意义所在。在旅途的未知中,我们要一起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许没有那么顺畅,却给了我们一家人彼此之间更加了解、更加信任、更加依赖的氛围,这是多么难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