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李诚实
李诚实今天很累,因为昨天晚上睡得不好,今天又出去玩了一圈。刚在床上躺下,呼噜声就响了起来,李诚实进入了梦乡。袁沐沐和大宝说话,他根本就没听见。作为兄弟俩中的老二,李诚实年少的时候是有一点娇娇的。袁沐沐看李诚实露出肚子,还要给他盖被子。在成家立业之后,人是长大了不少,骨子里还是不怎么能吃苦的。
那么在提倡独生子女的年代,李诚实是怎么顺利出生的呢?
那可就是一个比较长的故事了,婆婆给袁沐沐讲过。
李诚实的大哥比他大八岁,出生的时候没有什么显著的缺陷,所以李诚实父母自然也领了独生子女证。这样下来,李诚实根本就没有机会出生。
天有不测风云,在八岁的时候,李诚实的大哥出了个小事故。在院子里玩耍的时候,他踩着一根竹竿,摔倒了。竹竿是拿来给地里的蔬菜搭架子用的,被他拿来玩,不小心就摔倒了,把脑袋给摔了一下。
三十多年前,农村根本对摔倒没有什么急救措施。接着发了三天高烧后,说话就不清楚了。婆婆说到这里的时候,那是一个后悔,根本就没想到到医院里去检查看看。摔倒后不知道伤到了大脑的哪个部分,不知道是不是控制舌头的地方,语言方便打了很大的折扣。
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托人办的二胎证,李诚实这才有了出生的机会。
袁沐沐怀着大宝还没出生的时候,婆婆说李诚实也是剖腹生的。袁沐沐开始有些不信,看到婆婆肚皮上那一道长长的竖着的刀口才信了。李诚实出生八斤多,还是个大胖小子,对比起有些残疾的大儿子来说,这真是一件非常让人高兴的事情。
可以说,在少年时代,李诚实没有为钱操过心。用婆婆的话说,那就是孩子手里就从来不缺钱。这在某一方面造成了李诚实的大手大脚,不会还价。男孩子,本性就有些糙,要是一直不缺钱,他根本就不会算账。
像是和袁沐沐结婚的第一年,那一年李诚实因为筹办婚礼,半年没有上班。这就把两个人的积蓄花了个干净,算算账,也没有什么超支,钱就这么花了。偏偏袁沐沐一直也没有理睬观念,不上班后,更是手里不管钱。这几年也这么大手大脚地过来,钱是没攒下,债也没欠着。相当于挣了多少,就花了多少。
从结婚后,买菜基本都是李诚实的事儿。开始买菜的时候不懂,被人哄过好几次。买多了有经验了,就嫌弃袁沐沐不会买。袁沐沐乐的省事,买菜就成了李诚实的专属任务。
为这事,婆婆没少和袁沐沐念叨,有两个男孩,以后不得准备房子呀,回老家就不用买东西,钱都要攒起来。袁沐沐都是口头应和,钱都在李诚实手里,他要怎么花还会听袁沐沐的吗?再说了,几个星期回一趟老家,给老人买点吃的也是应该的。
老人上了年纪,很容易就降低自己生活的要求。像是袁沐沐公婆两人,在冬天的时候,能一个星期吃红薯,吃的血糖不正常。李诚实就会买点羊肉回去,熬汤,一大家人一起吃。大哥家两个女孩,这一大家都十口人了,买再多也能分分吃了。
这几年,老人的身体越发不好。婆婆哮喘,冬天的时候会来楼上住几天。公公一辈子没做过饭,这就让婆婆很担心。前年婆婆过来住了几天,公公在家里是把几只鸡给喂死了。冬天,天太冷,给鸡吃的东西一晚上就冻的很结实。公公又不会把冻结实的鸡食拿出来,可不是让鸡天天吃冻的。鸡不长肉,可不就瘦了。
婆婆不放心,呆不几天就回去。乡下都是老房子,密封不好。每到冬天,玻璃窗外面还要钉一层塑料薄膜,屋里的温度在有火炉的情况下才能坐住人。要是家里有个孩子老人,那最好是一天都不下炕。
袁沐沐生大宝的时候,是在家里坐的月子。没有暖气,也没有火炉,一个月用的是碳晶板取暖,电费是九百多。小宝直接就是在楼上坐月子,没有回老家。相差不到两年,婆婆的记性明显变坏了。
大哥在乡下,老人也不放心。因为大嫂有点痴,大哥有点残疾,公婆不太放心。大孙女从出生一直到上初中,都是在爷爷奶奶家住着。这十几年里,婆婆付出了很多心力。等到大孙女快上初中的时候,婆婆精力没有以前好了,也为了孩子以后要和父母好好相处,这才让大孙女搬回了自己家。
大哥家在农村也有五间房子,自己一家人单独住着。袁沐沐和李诚实结婚后,老家并没盖新房,和两位老人一直住一起。现在是七间房子,老人说给李诚实也是五间,两个儿子都一样,谁也没有多的。
对于老人这么分配,袁沐沐一点意见也没有。老人的东西,他们自己怎么安排都行。这个大家庭以后养老压力基本都在李诚实身上。大哥在老家,以后老人老了他端汤送水可以,钱还是要靠李诚实来出的。现在两位老人都还能自理,每年种地也能有点收入,还不用怎么操心。
几年前,这里推行农民失地保险,给两位老人买了。当时有两种方案,可以农民全部自己出钱,也可以出一半剩余的从每个月发的钱里扣。全额是六万,全部自己交,那就每个月发的多一点,再活五六年就能回本,把这六万拿回来。贷一半,那就是要活个三四年,才能拿三万回来。商议的结果就是公公是自己拿六万,每月能有八九百块钱,到现在六万也差不多回来了。婆婆保险自己家出了三万,过了两年又补交了三万,每月发的钱也从五六百变成了八九百,三万也马上就能拿回来了。在村里,没有什么大毛病这几百块是够花的。
说动保险这事,袁沐沐娘家自然也是同样的政策。但是,袁震这个坑爹的。他和父母商议的是给母亲花了六万,父亲就没买。买了保险不到一年,母亲死了,这钱拿回来的就没多少。父亲呢,没保险,这不要自己出去打工吗?
最可气的是,这十二万袁震都借到了,说是给自己父母买保险用的。结果呢?他自己拿了六万还网贷,可不是把老爹给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