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艺术之用
当下,大多数家长都承认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众多让孩子上艺术类兴趣班的家长也许并不了解,这些兴趣班在孩子的不同阶段具体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艺术关乎创造力
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这样说,“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目标。艺术教育就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
这里所说的“创造力”对于人的一生有多么重要?法国思想家、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这样说:“唯有创造才是快乐。只有创造的生灵才是生灵。”此时我想要提醒一句,我们整本书所探讨的“美育”“美术启蒙”以及一些切实可操的方法,并不是要去培养出一名“艺术家”,而是要培养出一个从小具有创造力,长大后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能力去获得真正快乐的人。
曾有过这样一项调查。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对1999-2000学年度与2009 -2010学年度的艺术教育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中有5万多名毕业生提交了调查问卷。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认为什么知识最有用”。毕业1~5年的学生答案是“基本技能”,毕业6~10年的学生回答是“基本原理”,毕业11~15年的学生结论是“人际关系”,而毕业16年以上的学生则提出:“艺术最有用”。
我想,这里说的有用,应该指的是被艺术浸润之后,拥有的一种感知世界、独立思考以及幸福快乐的能力。艺术的效用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它会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不是要我们的孩子都从事艺术工作,成为艺术家,而是他们应该从小接受艺术的熏陶和培养,懂一些艺术抑或至少懂一门艺术。
艺术关乎科学研究
无论孩子未来从事哪一个学科,艺术都是必备的素养。
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康德对于艺术和科学的关系,就做过这样的描述:“艺术是神圣的,它比科学更高深、更深刻。它揭示的真理超越了科学的范畴。”他还说,“艺术创作具有原创性,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发明的过程。由于艺术思维侧重于直觉,具有跳跃性、非线性的特点,同时富有创造性,因此在很多类型的科学发明过程中,艺术起到关键的衔接作用。”
法国著名文学家福楼拜在谈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时,曾打过一个生动的比方,他说:“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科学也越要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之后又在顶峰汇集”。多么精彩的比喻啊,如此生动地表现出了艺术与科学对立统一的关系。
艺术关乎情感表达
如果说所有的艺术都在做一件事儿,那就是表达情感。如果说所有的教育都是在培养某种能力,那艺术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一个人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儿童来说,画画比语言交流显得更加轻松、自然、安全,它能够反映孩子的内心所想。画面就如同一面镜子,能够看到孩子的心理活动,比如,如果孩子喜欢某个人、某件事,会在作品中特别强调出来或者夸张地表现出来,它能更真实地反映孩子的心情和喜好。基于绘画的这个属性,近些年来,在我国以及日本等一些国家,都开始将艺术疗愈手段运用于心理疾病的治疗上。比如,心理治疗中能够通过绘画疗法、音乐疗法等,让抑郁症患者发泄情绪、释放情绪、表达自我。
艺术关乎心智成长
亲近艺术,孩子能够很好地进行感知、探索和创造,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起适应外界并贴合自身的认知体系,将对外界的一味关注慢慢地转向其自身,最后会借由外部进行内部积累最终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培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打破秩序、超越秩序的过程。
亲近艺术,孩子们能够逐渐养成专注。我们常常能看到,不论孩子在平日里有多么喜欢追逐嬉戏,一旦他们拿起画笔坐下来,便开始变得安静,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在艺术的探索中,他们能够感受到与自己的创作融为一体的幸福和快乐。这种快乐不是外界给予的,恰恰是由他们小小的身体里面自然萌发出来的感觉——幸福感。千万不要小看这些看似小小的甚至无法言喻的“幸福感”,当它们越积越多,终有一天会成为他们内心世界里的“小太阳”,不断地发光发热,不仅能够让他们在困惑的时候重新获得能量,还能够帮助他们获得由内而外的自信和快乐,并将这种欢乐惠及周围的亲朋好友。
艺术关乎人类在智能时代的优越性
马云在谈到人工智能的时候曾说过一个观点,意思是,现在不让孩子去体验和尝试艺术,可以保证,30年后这些孩子将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们没办法竞争过机器。这么说好似危言耸听,但是话语间所强调的,是艺术修养给人带来的感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力以及个人修养、品位等方面的能力。这些学历证明、技能证书之外的不可估量的能力,一定是优秀人才所必备的,能够保证一个人可持续发展,并且在人工智能时代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不过,说“30年后”会不会太短?当你领略过由阿里巴巴“鲁班”短时间内设计的以亿来计数的精美广告,感叹过由机器人在九寨沟地震发生18分钟后编辑的用词准确、行文流畅的新闻稿,一定会认为马云所说的“30年”实在是太保守。因为就在我们当下,人工智能已经蔓延、深入至多方面的领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