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是要激活员工奋斗者精神
淘汰的目的是激活组织,迫使员工净化思想,不断产生奋斗者精神。因此,企业需要建立竞争和淘汰机制,这是一种制度化的赋能奋斗者机制,不是要与员工过不去。当然,竞争的结果一定会有淘汰,只有竞争没有淘汰,竞争就失去了意义。竞争是为了激发员工奋斗者精神,培养主动的心态。有一次,我去拜访一位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的朋友,聊着聊着就谈起了命运。我问这位朋友:“你看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命运?”朋友说:“当然有啊。”我接着问:“那命运是怎么回事呢?这你肯定很有体会。既然都是命中注定,奋斗还有什么用呢?”
朋友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却笑着抓起我左手,表示先不妨看看我的手相如何,要帮我算一算命。讲了一大堆事业线、生命线、爱情线等诸如此类的说法,然后,转换了话题,对我说:“把手伸开,按我的示范做一个动作。”只见他举起左手,慢慢地把拳头握得越来越紧。做完了这个动作,他看着我问:“握紧了没有?”我有些摸不着头脑,回答他:“握得很紧。”朋友问:“那么,命运线在哪里?”我回答:“当然在手里。”他又追问一句:“请问,命运在哪里?”我先是楞了一下,接着就恍然大悟:“命运都在自己手里。”他又很平静地继续说道:“无论别人怎么跟你说,不管算命先生如何给你算,要记住命运总是在自己手里,不会在别人手里。这就是人的命运。当然,你再看看自己的拳头,还是有一部分生命线留在外面,没被握住。这又带来什么启示?也就是说,命运的绝大部分都在自己手里,只是还有一小部分掌握在上天那里。从古到今,成就大事业的人都离不开一生的奋斗。”听了这位朋友的一番话,我再一次体会到:人的命运都要靠积极向上的心态去争取,企业里的竞争,体现和培养的就是这种精神。
淘汰制的赋能作用显而易见,使员工产生奋斗者精神,这样就能使各部门的工作充分符合企业整体的经营目标,以及各部门具体阶段的实施目标。淘汰制的赋能还使员工的工作目标变得非常明确,又为实现目标提供相应的保证,与此同时,也容易在企业内部形成具有良好竞争性的工作氛围。这就打破了大锅饭、混日子等企业中容易出现的消极现象,这类现象有时存在于局部小范围内,有时则是大范围的现象,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奋斗者精神缺乏等管理陷阱。
淘汰制通过激活员工的奋斗者精神而给企业赋能,由激活员工到激活企业,这始终是一个企业实行淘汰制的目的。实际上,在企业任何部门的工作中,奋斗者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严重缺乏奋斗者精神的公司,只能是效率低下的公司,离倒闭的日子也不远了。淘汰促进竞争,而竞争激发奋斗的活力。淘汰制首先能够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末位淘汰制实行一种看似强势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将“被淘汰”的压力,变成了员工完成工作的动力,激发员工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利于为企业建立起精英团队。借着竞争和奋斗就能激活企业,淘汰制将扭转企业缺乏生机和希望的状态。
当公司处在人员过剩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人浮于事的情况,这时企业缺少活力,无法发展,甚至面临倒闭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精简分流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通过将末位淘汰制实施在不同绩效级别的员工中,就可以通过有力的竞争使整个企业处于一种积极上进的状态,剔除不符合团队需要的人员,由此精简员工队伍,实现优胜劣汰,进而实现团队的整体优化。这是以一种比较公平的方式进行合理淘汰、精简分流,克服了人浮于事的弊端,进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各部门效益,恢复企业原有的活力。
为了员工的成长,企业有时候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管理者的重点,不是对少数落后员工负责,而是对团队负责,对公司未来长远的发展负责,对这个组织的活力负责。奋斗型管理者有责任为大家创造幸福。古话说得好:“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这里面的道理是奋斗型管理者一定要明白的。
有一个故事说明了这句古语蕴含的深刻含义。一位慈祥的老人住在湖岸的一个小别墅里,每年都有成群的野鸭飞过他窗前的湖泊。这些野鸭一般都会停下来在湖岸边捕食,吃饱之后再飞走。有一天,这个老人看到野鸭捕食的情景,觉得这么寒冷的天气,鸭子下湖去抓鱼太不容易了。于是,这个老人就想到要给这些野鸭做一件事情,每天给鸭子喂食。老人年复一年地坚持做这件事。有一年,地方政府就发现鸭子成群地死在湖的冰面上。一些生物学家就去研究原因,解剖以后发现,野鸭什么东西都没吃,全都是被饿死的。为什么会饿死呢?因为老人死了,但鸭子养成了等着喂食的习惯,不想去冰冷的湖边捕食,最后全部都被活活地饿死了。这正是“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
对于员工的成长,有些时候老板或管理者需要更狠一些。一定要记住这句名言:“领导不狠,员工不强。”当然,在这个狠字的背后,管理者首先要做到的是心态迁善,出发点一定要好,出发点一定是为了培育员工的奋斗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