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当我们聊情绪的时候我们在聊什么
当你了解情绪,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关于我们与之时刻相伴、形影不离的情绪,我们都深有了解。情绪不断变化,并影响着每一个人。这种复杂的变化,让人有着不同的心境与生活。了解情绪,知其利害,才能使生活、工作处于良好状态。
那么情绪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情绪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状态,这种状态反映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而这种状态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内心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情绪可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方面情绪,都是内心对外界事物的正常反应,因此不存在好与坏之分。但是由情绪引发的行为则有好坏之分,比如有的学生受到老师批评时会认为老师故意刁难他,于是处处跟老师唱反调;而有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批评是教育,能帮助自己认识到不足。
积极的情绪让人心情爽朗、思维活跃、自信乐观。当我们带着积极的情绪解决问题时,往往可以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此外,长期处于积极情绪状态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持身心健康;而消极的情绪让人情绪低落、悲观绝望、自暴自弃。消极情绪长期积压会引发诸多身心问题,甚至会引发抑郁症。当然,无论积极还是消极,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两者一起组成了情绪王国。
电影《头脑特工队》中的莱莉,是一个懵懂无知的11岁小女孩,因其父亲工作原因,全家告别曾经熟悉的生活,搬迁到旧金山。虽然莱莉只有11岁,但她和所有人一样拥有自己的情绪。在她的意识中存在着五种不同类型的情绪:乐乐(快乐)、怕怕(恐惧)、怒怒(愤怒)、厌厌(厌恶)和忧忧(悲伤),五“位”情绪在莱莉脑海里的控制中心居住,他们在那里通过适当调配来左右莱莉的日常生活。
全家迁徙后,主角莱莉经历了一系列情绪上的变化。下车时,她看到的是连张床都没有的老旧房屋,此时,乐乐调动了她以往打冰球的快乐记忆。
来到新学校的第一天,因为五“位”情绪失控,导致莱莉在新同学面前出丑。乐乐和忧忧在慌乱中被抛出情绪控制中心,在莱莉的茫茫脑海中流浪。控制中心只剩下怕怕、怒怒和厌厌,进一步升级的混乱情绪导致本来乐观的莱莉变成了愤世嫉俗的少女,无法与人正常沟通。乐乐和忧忧必须想办法回到控制中心,否则莱莉会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崩溃。
美好情绪往往不被人铭记,提起情绪,最先呈现出来的往往都是负面的。我们常常感慨于生活的重重磨难,消极情绪便常伴左右。我们应当意识到消极情绪无法完全避免和消除,它是人类的正常反应;我们应该认识到它客观存在的事实,去理解它、疏导它,因为过度压制情绪也会引发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所以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并调整思维认知:对绝对化说“不”,避免自己“糟糕至极”等消极暗示,善待积极情绪,关键时刻还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情绪宣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生活充满阳光,做情绪的主人。
很多情况下,情绪都是外界强行施加的痛苦,因为情绪可以传染。
加利·斯梅尔是美国洛杉矶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他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选一个开朗的人和一个整天愁眉苦脸的人,把两个人放在一起相处,半个小时不到,乐观的人也变得郁郁寡欢。
为了排除实验偶然性,证明情绪可以传染,随后,加利·斯梅尔又做了一个实验:只要二十分钟,一个人就可以把消极情绪传染给他人。
加利·斯梅尔根据实验数据发现,敏感性和同理心越强的人越容易受到坏情绪感染,这种感觉不由我们的主观意识决定,却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生活中有很多情绪营销的例子。近年来,一些商店开展了“微笑服务”,对顾客微笑以取得良好情绪效应,增加销售利润。
有些人经常会受到情绪困扰,究其原因是感知不到自己的情绪,说不清楚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加之我们人类本身习惯的思维模式是直面问题、勇于挑战,于是开始跟情绪顶牛,意志力在处于下风的情况下被消磨殆尽,最后放弃希望。
谈及情绪,我们不得不把其区别于另一个词语——感受,因为我们通常会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在于,感受只能用语言来描述,而情绪可以测量出来。此外,还有很多我们难以区分的情绪,比如内疚和懊悔、悲痛与抑郁。这些存在相似之处的情绪,实际有着根本性差异。
国人对情绪认知着实太少,因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总是被教育:不要有情绪。情绪是潜意识传递信息的媒介,比如紧张情绪说明对未来抱有不确定性,需要提升自己。
了解情绪需要不断学习,最终目的是矫正情绪带来的后果,少走人生弯路,避免消极情绪带来如“张扣扣杀人案”的可怕结果。
我们一直高估了外在环境的影响力
女老师被学生家长连扇耳光,一气之下跳楼身亡;面对微博投诉,服务员愤怒地用滚烫的锅底泼洒顾客,致人毁容。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被人气得发抖而控制不住冲动情绪的经历?即便没有这种极端经历,你也很可能听到朋友或同事的一句话而性情大变。
外在事件可以改变情绪。丢失工作、房贷难还,日复一日的外界压力让情绪处在崩溃边缘。这是因为与人共事时,敏感者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充满祥和的环境中,人的情绪会变得活跃;消极环境则会使人感觉疲惫,充满攻击性。
凌斌和靳珊是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随着时间推移,两个人的婚姻激情早已淡化。靳珊是在职妈妈,下班回到家,除了带娃还要做家务,而凌斌下班回来就知道玩游戏,两人因心态失衡而争吵不休。“你就不能帮我看会儿孩子吗?”看到凌斌在那“葛优躺”的靳珊开始发作。“我累了放松下怎么了?我上一天班了。”凌斌有点恼火。“我也上班,回到家还不是带孩子干家务?”靳珊也着急叫嚷起来。凌斌完全不理会,依旧玩游戏。争吵过去一个星期,两个人又因为速溶咖啡包装袋扔进垃圾桶还是留在桌上发生争执,一个说对方邋里邋遢,一个说对方多管闲事,火药味十足,七天前的家务老账又在争吵过程中被翻出来。
大多数人的婚姻中都有各自的家庭风波,往往是妻子愤怒、指责、抱怨,丈夫逃避、冷漠、不理会,双方都因情绪让彼此关系越来越远。《婚姻治疗的九个步骤》的作者苏珊·约翰逊说:情绪体验和表达是家庭中社交互动结构和调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在治疗中重塑人际互动的关键元素。
为什么情绪那么容易被外在环境左右?容易被外在环境左右情绪的人往往是高敏感型人格,这种人格的典型特点就是对别人无意中说的话耿耿于怀,对陌生的人和事物感到不安。因为对于细节的感知能力太过强大,所以容易胡思乱想情绪化。内心缺乏自信的人也容易因为外在环境而抨击自己,给自己贴上负面标签,从而产生负面情绪。另外,如果太看重某人在心里的地位,那么某人的一言一行都会牵动我们的情绪。关于情绪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因素,专业人士有过相关研究。
阿尔伯特·埃利斯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美国“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他在《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一书中,提出了三种影响情绪的病态思维模式。
第一种:我们把一切看成灾难,不是灾难也放大成灾难,总是用“万一……”来看待外在环境,这是灾难性思维方式。第二种:绝对思维方式,“我必须”“我一定”,类似于这样看问题的方式。第三种:合理化。“那又怎样?”比如这次没考好,那又怎么样?这三种病态思维让我们把事情恐怖化、绝对化、合理化,因此外在环境经常主导情绪。
立足于社会现实,我们每天为了房、车、钱而奋斗,生活节奏极快。因为社会压力大,所以人的情绪比较焦虑。利用相反原理,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再也不用受到外在情绪困扰的方法:看透一切,独善其身,忘记心中伟大目标,类似于出家人那种清静无为。可是在信息时代,这个设想绝对不会实现,因为人已经习惯于因为一件小事而发作情绪,有时候甚至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前些日子,网上关于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的视频引发了人们的热议,视频中的公交车失控坠江,而原因竟然是一个女乘客因坐过站而控制不住情绪,在公交车行进过程中对司机进行殴打,最后公交车冲进了江中,造成重大伤亡。
分析整个事件,原因仅仅是坐过站这样的小事,换作任何一个人或许都不会因为坐过站而对司机动手,或许是因为女乘客有急事,或许是她上车前心中就有火气。无论怎样,我们都不应该因为一件小事就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在无辜人身上,害人害己,这就是前车之鉴。
每个人都有情绪,当情绪失控时,心态就会失衡。如何不让自己的情绪被外在环境左右呢?
首先,要了解到情绪具有传染性,尽可能远离情绪传染源,适当保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态度,甚至有些不关己的事情都不要去听;其次,为自己的交流设置范围和界限,与那些负能量产生者划清界限,勇于对别人的负能量宣泄说“不”;再次,明确内心需求,提前打好预防针,以便应对需求破灭后产生的失落情绪;最后,或许一个黑眼罩会让一切不良情绪烟消云散。
情绪过激导致恶劣后果往往是因为太在乎外界因素,虽说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左右,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运用一定方法及时调节情绪、接纳情绪,就会发现可以把情绪把控在一定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的小情绪泛滥不仅不会有什么问题,还会为充满压力的生活带来丝丝活力。
压力其实都是自己给的
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世界里,你觉得压力大吗?我们经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诸如员工因离职纠纷报复管理者、因事业受挫抑郁自杀等新闻消息,种种事件表明实际生活中许多人的抗压能力不够。
关于压力的科学定义,我们可以从不同的领域找到不同的答案,但是作为一个凡夫俗子,我们关注更多的是生活压力。生而为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都会拥有不同的压力感:上学时学业是压力、毕业了就业是压力、结婚了房车是压力,其中有现实的金钱压力,也有无形的心理压力,简直就是“无压力不人生”。
简单总结下来:想要达成一件事,从开始到完成,中间的这一段就称之为压力。压力是事件在完成过程中焦虑、担心的合集,是一种对于未知和失败的恐惧情绪。生活中受困于压力而导致严重后果的例子屡见不鲜。
清明节,一位老父亲在坟前哭诉:“你想得太多,我们做父母的不指望你能赚多少钱,只想着你能过好自己的生活。”死者名叫弦之,是这位伤心父亲的儿子。
十年前,弦之大学毕业,工作之初的工资并不高,那时的弦之心里只有一个念想:“维持好自己的生活,不问家里和朋友要钱。”住最便宜的出租屋,吃最便宜的路边摊,有时候为了节省开支,弦之甚至会连续几天吃泡面。父母知道他在外不容易,经常叮嘱他实在不行就回老家县城发展,每次弦之都笑嘻嘻地说没事,自己一定会赚大钱,孝敬父母。
经过几年打拼,生活越来越好,弦之开了自己的公司。可是好景不长,合伙人卷跑了大笔资金,公司倒闭了,女朋友也选择跟他分手。这时,本来还有一丝干劲奋斗的弦之突然又接到母亲癌症去世的噩耗,重重压力之下,弦之崩溃了,最后选择跳楼。
经历过初入社会全过程的我们大概能够体会,房东天天追着要房租,自己还要解决吃饭问题。但是工作不如意,工资不理想,走投无路时,又实在张不开嘴跟家里人说,于是压力产生了,却也只能往自己身上扛,很多情况真的让人欲哭无泪。
有些人惧怕压力,一碰到压力便转身离去,这样的人不免活得潇洒自如。还有的人敢于主动去寻找压力,这类人往往对自己的办事能力和抗压能力都相当有信心,压力在他们面前是精神动力,对他们而言,“有压力就有动力”这句话一点儿没错。
周杰伦当年在吴宗宪手下写歌,却没一个歌手要他的歌。《眼泪知道》最初是给刘德华的,但刘德华不要。最后吴宗宪说:“如果你七天能写五十首歌出来,我选其中十首给你出专辑。”
周杰伦在那七天没怎么出门,吃掉了一箱泡面。后来,他的第一张专辑《Jay》面世,一举夺得2001年台湾金曲奖的“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并获“最佳制作人”和“最佳作曲人”两项提名,周杰伦一下子红透半边天。
主动接受压力和被动接受压力两者同样都是要面对压力,但是性质不同。前者的压力更多地来源于自己对成功的渴望,后者则是被环境所迫,不得不完成任务。有趣的是主动接受压力完全可以放弃这份压力,被动接受压力却无法轻易放弃。压力不是驱动力,热爱才是。
适当的压力能让人更积极地面对竞争和挑战,是我们的助力。只要没有达到心中目标,就会产生压力,而实际生活中,几乎没有人能做到什么事都不思不想。周杰伦完全可以选择不写那五十首歌;我们也可以天天睡觉不再早起,管他迟到不迟到;你也能不在乎家人朋友的看法,不结婚了。如果真的可以这样,那倒真没压力了,不过肯定是一句话:根本办不到。大多数时候,压力都是自找的,但是有些压力真的不由我们掌控。
长期持续性的压力会给身心带来各种问题,比如生理上的心脏病和免疫系统问题,心理上的焦虑、恐惧、抑郁等,甚至可能引发猝死。
一个人要想缓解压力,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背景,找到压力的出发点,从根本上进行缓解。注意这里用的是“缓解”一词,我们可以跑跑步、玩玩游戏,通过转移注意的方式来暂时性忘却压力痛苦,但要想彻底解决压力,除非那个出发点被解决掉,或者真的可以做到放弃。
21世纪的每个人都有压力,在追求目标的路上砥砺前行,不要滋生抱怨情绪,如果做不到放弃,那就牢记,这种压力其实是自找没趣。
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瞬间,出于仪式感,大家总喜欢许下诸多心愿:可能想要学习某种技能,可能想要拥有迷人身材,可能想象着变成一个截然不同的自己……然而年复一年,还是原地踏步。为什么?因为行动停留在思想层面:想要学习时忍不住和游戏约会,想要减肥时受不了蛋糕的勾引。
现在的社会节奏下,焦虑成为一种普遍的“城市病”。无知的人还会把焦虑情绪理解为有追求、有上进心。生而为人,自然带有人性弱点,所有人都容易半途而废、乐于享受当前的快感。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说:“那些经常受困于不安和焦虑的人,对未来往往有‘想太多’的毛病。”他建议换一种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聚焦于那些正在发生的事,处理好眼前问题。
一个月以前,雷凌在微信上加了一位同校师哥,这个师哥一直在进行写作,小有名气。雷凌向这位师哥咨询:“我喜欢写作,也想像你一样做写作方面的工作,我该怎么办呢?”
师哥反问道:“你现在开始写了吗?”雷凌答:“还没有,这目前还是一个想法,不知道如何实践。”
“什么都不要想,就去写,行动起来才是王道。”师哥直截了当地告诉她。
半个月以后,雷凌又找到了师哥,这次询问的是写长篇小说,还是写一些短篇文章。也就是说,这半个月以来,雷凌还没有动手写作。
一番讨教之后,雷凌选择写短篇文章。师哥本想着她这次可以真正下笔了,谁知道没过几天她又问自己的文章如果发网上会不会没人看,总之又是一通担心。
最后师哥只给她留下一句话:马上动手去写,不要再想这想那了。至于雷凌的写作事业,后来也就没有了后来。
想太多的人总是把时间花在纠结上,总是想着什么都准备好了,再开始行动,结果永远开始不了。因为人性就是这样,我们把所有期待放在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很多作家在给新人的经验中,往往提及写作需要当下及时动手,什么写大纲、考虑市场统统无用,只要你去写就好。我们也想过环游世界,可是一想到外语不够好,还是算了吧;想过创业,考虑到大环境不够景气,自己毫无经验,还是算了吧。
大公司的HR(人力)在招人时,会着重考察应聘者的执行力,他们可能不是最有创意的,却是勤于将创意转化为产品的工作者,而因为拥有超强的行动力,这种员工往往最受猎头青睐。
泰勒·威尔森有一句名言:我这一生中有过形形色色的想法。我们的脑海中有成千上万种想法,当写作、锻炼、读书等多个想法和目标同时出现的时候,“做太少”的弊端就开始暴露,我们会以干劲十足开始,以拖延放弃告终。
“想得多”在我们的认知中是一件好事,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想太多会使人产生更多选择,从而导致想法无法被贯彻落实。
哥伦比亚商学院心理学家希娜·伊言格教授在2003年进行了一项研究,调查人数达八十万之多,目的在于研究增加投资选择是否会对参与退休储蓄计划产生影响。
按照研究人员的预测,结论应该是:如果有更多的投资选择,会有更多的员工参与退休储蓄计划。每个人都认为选择越多越好。
但是研究人员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让人大吃一惊。数据显示,员工们参与退休储蓄计划的可能性随着投资选择的增加反而降低。
马云曾经说过:“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选择越多,行动越少;追求的想法和目标越多,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小。不能真正坚持到最后的原因往往是现实里缺乏时间、恐惧失败以及多选择下的精力枯竭,由此产生拖延症,放弃行动。
想太多会焦虑而直接影响积极情绪。上司不经意的一句话我们就会惴惴不安,反思自己哪里做错;男朋友的一个无端举动,女方脑海里就会脑补出“他不爱我”的大戏。
当你还在为做不做而纠结犹豫时,行动派早已着手去做。久而久之,明明大家同一个起点出发,最后却被人家甩在了后面。
面对“想得多,做得少”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办法进行调整:首先要相信自己,只要心中冷静思考“这件事靠谱”,就去付诸行动,不要害怕失败、自我怀疑,相信自己正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开始容易做到,结束往往很难,为此要从小处做起,做一些小改变,从“容易”之中养成完成任务的习惯。做事要灵活,不要埋头死磕,如果真的行不通就果断放弃,更好的想法值得更好的情绪和更多的时间。
焦点不在明天,而在精神集中的“现在”,思考太久往往会产生拖延和焦虑。当某件事可以前进的时候,就坚定走出第一步,在行动中思考,思路变得开阔,后面的事也会顺利起来。人生不需要太多的想法,选择对的事情做,坚持做,美好才会如约而至。
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的精神状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待同一件事物的时候,所体验到的感觉不同,从而情绪体验也不同,或焦虑,或兴奋。我们看待世界时,思维影响了情绪,进而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状态。
每个人都有利导性思维和弊导性思维,前者鼓励我们积极做事,后者让人一度消沉。
有一个进京赶考的秀才,住在客栈中,晚上早早睡下后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自己在墙上种菜;第二个梦,下雨天,自己又戴斗笠又打伞;第三个梦,自己和心爱的人背靠背睡在床上。
第二天秀才找算命先生解梦,算命先生告诉秀才:“墙上种菜,白费力气;戴斗笠打伞,多此一举;背靠背睡觉,没戏。你还是收拾东西,尽早回家吧。”
秀才垂头丧气地回客栈收拾东西准备回家,老板好奇地问:“明天考试,为何今天回家?”秀才将自己的遭遇告诉老板。
老板听后,恭喜道:“你一定要留下来,墙上种菜岂不是高中;戴斗笠打伞意为有备无患;和爱人背靠背是要翻身呀。”秀才听完,立马精神大振,最后考取了功名。
正所谓“万事由心生”,针对同一件事,仅仅换了一种思维方式,人的精神状态却大不一样。思维方式就是大脑里的程序,我们左右不了外界因素,但是可以通过这套程序左右自己的情绪,峰回路转,其实情况没那么糟。
我们活在对自己情绪的感受中,而我们的思维总是不断变化,在逻辑顺序上,思维产生感受,感受产生情绪,情绪决定精神状态。这种解释可以使很多人明白是自己的思维产生了对事物的观点,在自己的心中就可以找到心情低落的原因和问题的解决方法。当这个新的认知植入脑海后,我们就明白为什么身处同一个情境,困扰一会儿就自然消失——因为思维的多变性。
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问题中,最让人感到头疼的是情绪低落、精神抑郁。为了缓解抑郁症患者低落的情绪状态,亲朋好友可能会带他们去一些欢乐的场所,但是收效甚微。事实上,不良的思维方式才是抑郁症的主要根源。
在某些人的脑海里常常会有自我否定、非此即彼、以偏概全、情绪化推理等不良思维方式,正常人群里也有这些思维方式,比如开着玛莎拉蒂的年轻美女在某些人嘴里就是可恨的小三,但是正常人都是简单地一笑而过,不会因为这种思维方式影响情绪和精神状态。
25岁的谢凯常常因为一些事情而情绪低落。有一次他鼓足勇气想约一个女生出来表白,不凑巧的是,女生当天恰好有事,就拒绝了他。谢凯在心里认定这是女孩给自己发好人卡了,自己长相平平,这辈子都要做一只“单身狗”了。
谢凯带着前一天的“拒绝心情”在公司会议上做报告,之前准备好的内容说错了一点儿,他心中马上想:“我在公司的名声毁了。”当他自己心里要死要活的时候,整个会议室爆发出赞许的掌声,根本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小错误,反而是他自己误会了。
下班后女孩主动约谢凯出来,而谢凯因为自己的面子问题,拒绝了约会邀请。
有时候人的思维方式就是这么神奇,好多误会的产生是因为思维方式不同,就像谢凯那样,用错误的思维方式埋葬了自己的幸福。
扭曲的思维方式影响情绪和行为,是导致我们情绪低落的重要因素。很多女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收拾房间时发现老公背包里有一只价值不菲的玉石手镯,女人的思维发动起来:“最近没有什么特殊节日,又不是我生日,在背包里装了这么久都不送给我……”于是心中暗暗憋火,开始小心地收集老公各种疑似出轨的证据。过了几天,老公屁颠屁颠地把手镯送给了即将过生日的丈母娘。由于思维误解,生了气,发了火,却发现自己的想当然差点毁掉了一场美好婚姻。
很多人因会想太多而纠结,倒不如关注当下,相信上帝还给我们开了一扇窗,用“事物具有两面性”的心态去看待问题,或通过运动来增加思维活跃性。运动可以让人心情愉快,活跃的思维能够让我们站在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
日记可以帮你更深入地思索一些问题发生的原因,通过日记可以进行自我沟通与反思,也不用害怕自己的秘密被泄露。在日记里多用积极的语言鼓励自己,对我们积极思维方式的培养会有很大帮助。
人是群居动物,选择加入一个积极正面的社团,多与人交流,学习别人在相同情况下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会明白,原来有这种困扰的不止“我”一个人,情感就会得到宣泄。
酸甜苦辣的生活中,需要依据情况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改变精神状态,毕竟外在是给别人看的东西。需要注意的是,从消极的思维方式瞬间转到积极的思维方式是不现实的,关键是要懂得调整的意识,在循序渐进的反思中转变。
只有自己,才是情绪的掌控者
自控能力的作用是控制自己专注地做事情。在控制行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控制情绪,因为情绪能够影响整个人的状态。坏情绪很难消除,但是可以克制。
负面情绪是没有意义的,作为一个成年人,必须与不良情绪达成和解。真正厉害的人就是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喜于色,不怒于形,做情绪的主人。成年人和孩子最大的区别就是,成年人能够控制情绪,而孩子可以随心所欲。
年少时总听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步入社会才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真心对待,每一天都可能面对不同的事,情绪也随之发生变化,强忍着自己的情绪去担待他人,看似减少很多麻烦,实际上却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自己受尽委屈。因此,控制情绪不是毫无原则的忍,而是对待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只求无愧于心。
“控制情绪”这一行为说明我们的地位处于人下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我的地位比你牛,我才不买你的账呢,还要像你一样进行情绪发泄”,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职场中。很多老资历的职场人都懂得控制情绪,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在职场中不掌控自己的情绪,最后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苏晓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五年,一直没有得到晋升机会。从表现上来看,苏晓工作努力,能力很强,而不得晋升的原因是他心情不好或被“冤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管对方是谁,不分时间场合,该怎么怼就怎么怼,丝毫不给对方留面子。
有一次,苏晓的工作方案被前来视察的工作人员指出一些问题,尽职尽责的苏晓连夜按照指导意见进行改正,第二天重新过检时,还是被打了回来。明明已经按照要求进行改正了,心中已经有火气的苏晓找到了己方经理进行沟通,经理也认为苏晓做得没问题,可是碍于工作人员来自总公司,面子大,地位高,经理的意思是让苏晓控制好情绪,忍忍就过去了。可是情绪爆发的苏晓根本不管那么多,既然故意刁难我,我也不受这个气,顺手摔了鼠标,当着视察人员的面一通理论,摔了文件离去。虽然当时总部人员没有发作,只是说了一句:“这个年轻人还是挺有性格的呀。”可是从那时开始,苏晓在评比、提升等事项中再也没有露过头角。
这种情况在职场中屡见不鲜,一个不敬的举动,就给自己埋下了“祸根”,即使本身的成绩和能力都没有问题。职场中难免会遇到那种特别需要仪式感的领导,还是那句话,如果不是员工地位低,谁会低声下气地服从?另一方面,作为员工,要想在一个企业中长期发展,就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能够宠辱不惊也是情商高的体现。
职场中情绪失控的情况或许可以被人接受,但是出于压力等原因,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的情绪爆发,那将是很可怕的一件事,马加爵事件、张扣扣事件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情绪失控的人可能被仇恨蒙蔽双眼,进而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最后受到法律制裁,可见控制情绪是多么重要。
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决定。或者说,一个人情绪的不稳定,会带来一系列因情绪失控而导致的更严重的后果。简单理解就是:如果我们由着情绪去做事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带来更多问题。
安安最近出现了很严重的情绪问题,经常对自己不满,稍微犯点错误就会焦虑地生闷气。为了不影响生活,安安找到了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首先问安安:心情不好时你会怎么办?情绪受到影响后是否可以及时调整回来?安安表示自己有心事的时候,从来不找人聊天倾诉,总是默默地自己扛。情绪越糟糕,越不允许自己出错,每天都在焦虑的情绪中度过,在别人面前却还强忍着不流露。
得知安安的情况后,心理咨询师开始对她进行疏导:能够掌控情绪的人首先要接受自己的情绪,不觉得流露情绪丢脸,不被情绪牵着走。你这种情绪问题的根源在于成长过程中,从小被教育喜怒不形于色,有了情绪不表达。适当的情绪收敛是教养,但完全不让自己生气会越活越累。
长期压抑情绪的人会不堪重负,身心俱损。宣泄情绪会让内心更舒服,但是我们的宣泄方式要合理,比如跟父母谈心、自己写写日记等,不能撒泼耍横、大吵大闹。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情绪无法控制,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当感觉情绪即将奔涌而出时,我们不妨先进行短暂的思考,然后彻底冷静下来处理好将要面对的一切。情绪看似简单平常,却能掌控我们的生活。我们没有办法掌控外在环境,但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让情绪成为人生的好帮手。控制情绪的方法很多,大众皆知的方法如:听音乐、做运动、倾诉等;还有人会选择大吃特吃,把胃填饱挤压心脏,这样就不会心痛,但这种说法实不可取。
产生坏情绪时,尽量不要与人口头争执,可以选择一个人静一静,将注意力放在另外一件事上。要明白改变别人不如控制自己来得实在,可以向人倾诉,但请不要将负面情绪带给他人。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与自己和解,可以私下给自己写一封信,清楚写出情绪产生的原因、情绪危机时的表现以及与自己和解的方法。我们只要找到掌控情绪的合理方法,就可以让快乐常驻心间。
摆脱生活的烦恼,其实没那么难
“最近情绪好低落呀,我辛苦工作了半年,竟然没给我加薪。”“上周的任务还没完成,明天就要交报告了。”我们一定也经常遇到令内心不畅快的人或事,然后产生烦闷、苦恼等不良情绪。烦恼情绪往往源于理想和现实的落差感,这种落差感会攻击别人,也会攻击自己。人的欲望是不会得到满足的,因此我们总是在不停地追寻,这种落差感就永远不会消失。
烦恼又分为真烦恼和假烦恼,大多数情况下困扰我们的是假烦恼。真烦恼是指那种已经客观发生并且给我们心绪带来堵塞的事情,或想办法去解决烦恼,或根本不理会。而假烦恼大都是大脑出于自我利益保护而做出的自我假设,这些事情往往还没有真正发生,比如一件任务没有完成,就担心会不会被领导批评。
一个年轻人感觉自己的生活中充斥着烦恼,四处寻找摆脱烦恼的秘诀。有一天,他来到一片绿草丛,有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笛声悠扬,看起来十分逍遥自在。他上前问道:“你看起来很快乐,能教给我摆脱烦恼的方法吗?”
牧童说:“我骑在牛背上一吹笛子,就什么烦恼也没有了。”这个人试了试,感觉没有什么作用,又开始继续寻找。
他来到一个山洞,看见有一个面带微笑的老人独坐洞中。他向老人说明来意,恳请老人教他摆脱烦恼之法。
老人笑着问他:“你被谁捆住了吗?”他回答道:“没有。”“既然没有人捆住你,还谈什么烦恼呢?”年轻人蓦然醒悟。
这些自我主观上存在的烦恼就是假烦恼,假想出来的烦恼大部分都不会发生。其实我们很少对事件本身感到烦恼,真正使我们烦恼的是过多的联想和解读。
假烦恼造成困扰,但是最后的结果不会真的让人情绪崩溃,我们真正需要解决的是生活中的真烦恼。每个人都有感性和理性两种思维方式,如果能够让自己的大脑进行理性思考,它就能控制情绪。比如被批评后,尽力去理性思考下次如何做得更好,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哭诉。我们要有效利用理性思维,将烦恼转化为积极情绪。
很多过去发生的不愉快经常在脑海中浮现,谁都希望不再去想这些烦心事,却抛不掉、忘不了,不知不觉中强迫着自己不停地想。明明已经从上一家公司离职,在新公司却仍然会想到前公司的种种恶迹,自己受委屈的情景历历在目。这种情况来源于大脑的生理特点,不是精神出现了问题,而是大脑在提示你,在新环境中小心做事,不要重蹈覆辙。
其实最初的烦恼很好解决,甚至没有烦恼,但随着欲望的增加,烦恼随之而来,可以说烦恼就是我们自找的闲事。
大学教师詹姆斯和物理学家卡尔森是好朋友,两人都已退休在家,闲来无聊,就打了一个赌。
詹姆斯说会让卡尔森养上一只小鸟,而卡尔森觉得自己绝不可能养鸟,因为他根本不会养鸟,所以卡尔森高兴地接受了这个赌约。
过了一段时间,卡尔森过生日,詹姆斯送给他一个精致的鸟笼作为生日礼物,卡尔森看到这个鸟笼如此精致美观,就把它挂在客厅里当装饰品。很多人经常到他家里拜访,看到客厅里挂着精致的鸟笼,里面却没有鸟,便会问他养的鸟哪里去了。
开始的时候卡尔森还会给别人解释说,他没有养过小鸟,鸟笼是朋友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但客人们都认为鸟和笼是配对的,现在只有鸟笼没有鸟,便有人用怪异的目光看他。后来询问的人越来越多,解释流程成了他的烦恼,为了解决烦恼,他打算买一只小鸟。
其实很多人的烦恼也是这样来的,本来鸟笼是美好的装饰物,却成了心中的烦恼。可是这个故事还有深层次的意思,仅仅买了鸟自然就解决了鸟笼带来的烦恼,可是卡尔森以后又有了养鸟的烦恼。在我们看来,卡尔森完全可以把鸟笼扔掉以绝后患,可是碍于两个人的友好关系,他选择了烦恼自己。
每个人都在社会中超负荷运转,脆弱的精神经不住一点儿小失望、一点儿小瑕疵,以至于小小的感冒都会令人矫情,因为脆弱精神状态下太容易产生新的烦恼,新旧交替的烦恼对人造成的伤害最大。受困于烦恼情绪中,心会慢慢出现病态,这个时候一定不要胡思乱想,越想心中越烦,不如出去和好朋友一起打打球、跑跑步。如果你喜欢宅在家,搞笑综艺、烧脑大片都可以缓解情绪,找一些神剧刷刷弹幕吐吐槽也是不错的选择。
摆脱烦恼无非奔着三个方向去:逃避、改变、接受,尝试再多的方法也逃不出这三点。如果现在必须选择其中一个,就要接受选择带来的后果。最常见的是逃避和接受,这是两个被动选择,只要不顾及自己的面子问题,人就可以活得很舒心。改变就比较难,一方面要做出不知道结果如何的努力,一方面还要担着失败后被人嘲笑的风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生活中出现烦恼不足为奇,最重要的是在烦恼面前保持坦然心态,学会控制烦恼,这样才能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解决更大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