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风采(老一辈革命家风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为列宁守灵

1924年1月21日,寒冷的莫斯科正经历着更悲痛的事情:伟大导师列宁病逝于莫斯科近郊的哥尔克村。22日,噩耗传来,举国哀悼。东方大学的学员们和苏联人民一样痛苦伤心。当天下午,学校举行追悼大会。任弼时拿起了他的画笔,怀着崇敬、爱戴、悲痛之情赶绘了一幅列宁的遗像,悬挂在教室里,以资悼念。

为了满足人民的心愿和要求,苏共中央决定将列宁的遗体移往莫斯科工会大厅,停灵三日,供社会各界瞻仰和悼念。大雪纷飞的莫斯科,寒冷可想而知,但这并没有阻挡人们的脚步,22日下午至26日晚间,莫斯科各界代表从机关、学校,蜂拥向工会大厅,向列宁遗体告别。

这天晚上,任弼时意外接到了学校的通知,中国班的几位学员得到了为列宁守灵的机会,时间只有5分钟。接到这样特殊的任务,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是荣誉,却非常沉重。任弼时、萧三等人穿上红军制服,换上战靴,随着东方大学前去守灵的队伍,缓缓走进瞻仰大厅。守灵的同志每批四人,分立在列宁遗体周围,相距大约六七米的样子。任弼时站在列宁右肩方向,萧三站在列宁左脚方向。列宁的遗体安放于花丛中,任弼时伫立于旁,肃穆萧瑟,泪眼模糊,他心里一直默诵着列宁在共产国际代表大会上的一段讲话:“要真正理解革命工作的组织、结构、方法和内容。如果这一点做到了,我深信,世界革命的前途不但是美好的,而且是非常之好的。”这也是列宁的最后一次讲话。参与守灵的中国班学员还有张太雷、萧劲光等。

任弼时在莫斯科

1923年4月,任弼时(左一)和罗亦农(左二)等在莫斯科

5分钟的时间很短,却足以铭记终生。60多年后,萧劲光回忆起这段往事,依然历历在目:“第二次见到列宁是在他去世的日子。1924年1月21日,这个噩耗传开后,苏俄的工人、农民、士兵真是悲痛欲绝。成千上万的群众来到工会大厦向停放在那里的列宁遗体告别,很多从千里之外赶来的人,在广场、街道燃起篝火,一夜一夜地等候。在长长的吊唁队伍中,人们的帽子、眉毛、胡子都结满了厚厚的冰霜。

“就在这时,校方通知,让我们中国班选出几个人作为被压迫民族的代表,参加治丧守灵活动。支部最后决定让我、少奇、弼时等同志前往。我们走进工会大厦,只听到周围一片哭声,真是声震屋宇。我站在列宁遗体旁,看见他脸上带着深深的病容,瘦削的面孔显得额头更突出了。瘦骨嶙峋的身体虽然穿着整齐的衣服,仍然隐隐可见。想到他的伟大功绩和他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关心,我再也止不住泪水。”萧劲光一直默默重复着孙中山先生唁电中的一句话:“他的名字和对他的纪念将永世长存,人们将继续珍视他那种造成最高的政治家和有创造力的领袖的英雄品质。”

列宁逝世时,国内正在举行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为了悼念列宁,决定停会三天,并亲笔题写了“国友人师”的祭幛。大会向苏共中央发出的唁电,尊称列宁为“革命中之圣人”。

1924年7月,任弼时结束了在莫斯科的学习。中共旅莫支部评价他说:“用功,思想有进步,但对于实际和政治问题还须特别注意。”准备回国前,任弼时专程前往列宁墓拜谒。此时的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当有人问他是否决定将一生贡献给革命事业时,他的回答坚定而明确:“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