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如何克服恐惧:藉由“苏格拉底提问法”来探索自己的“勇气伸展圈”
弹性生涯时代的特色是,没有既定的轨道与路径,每个人都需要运用“生命力”和“自由感”来应对外在环境的变迁,有趣的是,“自由发挥”常常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恐惧。我们要“自己摸索”“自己找答案”“没有前例可循”,需要学习运用“创意的力量”想象各种可能的解答。
如何转化“害怕”的感受?
在企业进行员工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中发现,当公司鼓励员工尽情发挥想象力,给员工机会创造各种可能性时,随之而来的,员工们不是欢欣鼓舞地享受工作乐趣,而是对未来满怀担忧与害怕。
何以会产生这样的心理?从小到大,我们不是一直期盼公司不要限制我们的发展,给我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吗?当这个时代真的来临了,何以我们会如此害怕?
为了让员工有勇气创新,主管会鼓励同事:“不要害怕尝试”“尽情在草原奔跑”,但这些鼓励通常都没有发挥功效,反而会让员工觉得“主管只会讲没有用的空话,一点帮助都没有”。
如果跟主管讨论:“可以为同事做些什么?”主管就会表示:“我也不知道答案啊,同事要自己想办法。”全公司上下充满了无力感。倘若主管内心焦躁不安到极点,为了立刻降低焦虑,就可能会用高压的方式,逼迫同事限时提出解决方案。
事实上,克服“恐惧”的第一步是,愿意倾听“害怕”的声音,而不是“假装不怕”。“害怕”背后传递的讯息是:不想面对挫折、想要逃避改变、固守旧有模式、试图掩饰预期中的失败。
虽然一辈子做同一个工作直到退休的时代已经过去,但还是有很多人想要寻找安全稳定、保证成功的“铁饭碗”工作。
当我们可以运用“害怕”来促成“改变”时,“害怕”就会从“负向情绪”转成“正向思考”。
如何转化“害怕”的感受?可以藉由“苏格拉底提问法”来拓展自己的“勇气伸展圈”,它介于舒适圈(comfort zone)与恐慌圈(panic zone)之间的安全地区。
拓展“勇气伸展圈”
走进内心深处,体会一下:自己最不想面对的恐惧是什么?
回顾自己的弹性生涯,我觉得自己最难面对的恐惧是“不确定感”,虽然有些合作伙伴是固定的,但是工作内容全部都不确定,每个星期的行程都在变动中,每个月会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掌握,每一年会变成什么样子都不可预测。
加上我的弹性生涯中,曾发生过所有工作在同一个时间结束的经验,所以,每当有工作无预警的结束时,就会启动我对未知的害怕,担心这是不是一个警讯?会不会启动一连串的骨牌效应?
为了克服对“不确定感”的恐惧,我拓展“勇气伸展圈”的方式是,有空档就去上课,让自己接受“继续教育”。这个方法不仅有效克服恐惧,也给我很多灵感启示,让我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生涯发展状况。
另一个降低“不确定感”的方法是,培养固定合作的伙伴,透过跟伙伴讨论,也能帮我开发新的可能性。几乎每一年我都会增加一些新的工作内容,不会每年都做一模一样的工作。
其实运动员、演艺工作者、创业者、自由工作者,都是属于“弹性生涯模式”,也会产生类似的恐惧、不确定心理。例如,运动员最害怕在运动技能处于颠峰的时候受伤,非但要承受身体的痛苦,更要经历心理冲击,害怕无法恢复原本的水平,担忧失去优渥的收入。
连心理肌力非常强壮的大联盟投手王建民,都曾经对外表示:“在受伤时期你每天都要做一样的东西,那是很难的事。”
演艺工作者则是害怕不红了,失去群众魅力。
当内心充满恐惧的时候,我们会不想看到什么?不想听到什么?不想说什么?一旦内心有“不想面对的事物”,就会极力避免,慌张地打乱内心的平静,以及进行的步调。
不少顶尖运动员会为了尽快回到运动场上,就急着想要马上投入训练活动,导致在复健的过程中,忍不住跟医护人员发生争执。但若没有完全复原,过度求好心切,反而更容易导致运动伤害。很多演艺人员之所以会积极发展副业,也是因为群众魅力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渴望拥有自己可以掌握的事业。
我看过很多人在极度焦虑状况下做出决定,事后都会懊恼,发现那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然而,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经由每一次的选择,更了解自己一点点。
弹性生涯时代要如何做好自我准备?
弹性生涯时代要做好哪些自我准备?从演艺工作者、运动员、企业家的身上,可以找到不少线索,特别是从常青树型的英雄楷模身上,可以得到许多养分。
不妨问问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自己最仰慕的英雄楷模是谁?”
这个对象可以是名人,可以是电影小说中的人物,也可以是认识的亲朋好友。
譬如说,我很欣赏国际导演李安、演艺圈的小燕姐、运动界的王建民、舞蹈界的许芳宜。列出我自己欣赏的英雄楷模,我发现他们共同的特质都是:拥有专业热情,在自己的领域里长期努力,不断地做好自主训练,在情绪上沉稳平静,清楚知道自己的方向,不会轻易摇摆不定。
想一想:“这个人物对自己的影响是什么?”
这些英雄楷模会反映出我们认同的人格优点,我们会采用跟崇拜楷模类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因此,我很珍惜录像的机会,可以跟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楷模近距离接触,感受真实的生命热度。
弹性生涯时代,倘若没有做好自我管理、自主训练,很多人都会在焦躁不安的状况下,转移注意力去打电动、玩手游,一不小心就有成瘾症。这不只会原地打转绕圈圈,更会让自己向下沉沦,耗损大量心理能量。
另一个在弹性生涯时代需要做好的心理准备是,面对周遭亲戚朋友们的好心建议,或是各种闲言闲语时,要如何锻炼强健的心理肌力,让自己不被杂音影响?
这不是个能够简单应对的状况。因为弹性生涯时代,大部分的努力成果都不是一时之间就可以呈现出来,这个时候,假如亲人不断质疑:“为什么你不那样做?”或是认为:“你应该这样做才对。”甚至觉得:“你太天真了,那样做不会成功的。”真的会把我们满腔的热情浇熄,开始对自己的抉择失去信心,兴起还是乖乖走回原路的念头。
我自己力抗闲言闲语的心法是,透过“苏格拉底提问法”引发内在的动力,坚定自己的主张。
引发内在动力的“苏格拉底提问法”
下面这些“苏格拉底提问法”可以帮助我们跟自己的内在心灵对话,答案越开放越好。
苏格拉底提问法
· 曾经感觉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吗?那是什么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会如何运用自己的天赋?做什么事情最胜任愉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自己最引以为荣的事情或成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在的工作可以给自己的人生什么答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倾听内心及周遭的声音:目前有什么事情正在呼唤自己去进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感觉一下:什么类型的人们或团体最触动自己的心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为心理咨询师之后,我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上节目要我分享当事人的故事,写文章要我呈现当事人的经历。我必须力抗这些建议,我很清楚大家喜欢聆听别人的故事,讲故事比讲道理更容易被接受,但我更重视专业的伦理,要如何兼顾两者?跟自己的心灵对话后,我找到一个平衡点,我想让大家了解的是“心理状况”,我们每个人在同样状况下都会有类似的感受想法,我想要分享处于这些“心理状况”下,做什么对自己比较有帮助,至于故事写得精不精采、吸不吸引人,已经不是我最主要的考虑。
心理咨询中的阿德勒学派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苏格拉底提问法”,我常常用它来刺激思考的方向,帮助自己和当事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既能避免固着,也能坚定自己的抉择。
特别是眼前有两条路可以选择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出现认知失调的状况,选了A路线,一旦有不符合预期的事情发生,我们就会懊恼,当初应该选B才对;反之,若是选了B路线,一旦有不合心意的事情出现,我们也会悔不当初,自责早知道应该选A才对。
在弹性生涯时代,条条大路都可能通往梦想之路,走错路有走错路的学习,绕远路有绕远路的意外收获。只要懂得将“恐惧”转化为有建设性的行动,就能引导自己达成生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