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基础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说过:“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这句话正确地概括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事实。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心理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古代中外哲学家、思想家在说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时候,都阐述过他们对心理现象的观点,有些观点至今仍有参考的价值,甚至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

例如,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荀子则说:人之初性本恶;告子认为:人之初性不善也不恶,人性是后天生活环境决定的。2500年前,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把人分为四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但是,过去对心理现象的研究用的是思辨和总结自己经验的方法,所以对心理现象的看法,只能说是一种心理学思想,而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心理科学。19世纪以前,心理学一直隶属于哲学的范畴。

直到19世纪中叶,由于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引进了实验的方法,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实证的科学,并最终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虽然这一时期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有很多成果,例如德国生理学家韦伯(Weber, E.H.) 1840年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的定律,即韦伯定律;1860年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Fechner, G.T.)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新领域,但是,影响最大的要数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undt, W.),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室,创办了《心理学研究》杂志,培养了一大批学生,这些人后来到了世界各地,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纪念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人们把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二、学派的纷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心理学发展的初期,人们对心理现象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由于心理现象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人们很难对它做出全面的解释,往往从一个侧面去认识心理现象,并把自己这种片面的认识当作是对心理现象的正确的、全面的解释。这样便形成了各种心理学的派别,这时的心理学处在一个学派林立、相互纷争的时代。这种局面在科学发展的初期是难以避免的,而且百家争鸣的局面对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学派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冯特、铁钦纳用研究化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他们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想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人们称其为构造心理学派。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反对构造学派的观点,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探索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成为行为主义学派。这一学派认为,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而任意地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因此,这一学派的观点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墨等人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因而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或叫格式塔心理学派。

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詹姆士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奥地利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源于本能和原始的冲动,特别是性冲动。如果人的某些本能不能得到满足,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就会导致精神疾病。把压抑到潜意识中的体验和情绪挖掘也开始了对无意识的研究。这样,精神分析从一种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便发展为一种完整的理论,这就是精神分析学派。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对心理学来说,由于它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在人们开始自觉地去认识它的时候,想要用一个完善的理论模式概括出心理现象的本质,难免具有局限性,因而争论是不可避免的。到了20世纪中叶,人们在争论中认识到了这一点,逐渐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对心理现象的规律的探讨上,学派之争自然就结束了。

学派之争的结束为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心理学思想相继产生,它们以新的思潮或发展方向影响着心理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从而加强了心理学研究的整合趋势。其中最具影响的有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在社会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加之冷战的影响,人们心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以罗杰斯(Rogers, C.R.)和马斯洛(Maslow, A.H.)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他们认为,这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对人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把人的行为归结于本能和原始冲动的弗洛伊德主义,也反对不管意识,只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行为主义,由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是近代心理学的两大传统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他们有明显的分歧,因此在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所以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二)认知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它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认知心理学用模拟计算机的程序来建立人的认知模型,并以此作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途径。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辟了人工智能的新领域。

(三)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它的研究包括脑与行为的演化;脑的解剖与发展及其和行为的关系;认知、运动控制、动机行为、情绪和精神障碍等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神经过程以及神经机制。

人们对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的研究由来已久,从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发现大脑机能定位,到心理活动时大脑物质代谢变化的生化研究,再到脑电波、脑成像技术的应用,都不断地加深着人们对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情绪机制,乃至于人格特征、智力活动与脑的关系的认识。生理心理学的迅速发展必定会成为推动心理学发展的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