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东晋南北朝
陶渊明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时三人皆讲礼校书
负疴颓檐下,终日无一欣。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
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
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
编者注:此诗选自康熙版《建昌县志》。周续之籍雁门广武,移居建昌(今江西省永修县)。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年),一名潜,字符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县)人。父亲早死,渊明早年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及彭泽县令等职,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家,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年)起隐居不仕。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归田的这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诗一百二十余首,另有文、赋等十余篇。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他最著名的作品为《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桃花源是一个和谐美好、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今九江县马回岭镇存有清代重建的陶渊明墓。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灵物吝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编者注:此诗选自《庐山历代诗选》。松门即今永修县吴城镇松门山。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舍舟眺回渚,停策依茂松。
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编者注:此诗选自《四库全书》中《古诗纪》。
作者简介:
谢灵运(385—433年),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父早亡。幼年寄养外家,故人名其为“客儿”,也称其“谢客”。灵运祖父乃晋时车骑将军,灵运袭祖封,为康乐公。世人也称其为“谢康乐”。幼便颖悟,少好学,博览群书。按例,除员外散侍郎,不就。入宋,初为武帝太尉参军。少帝时,降公爵为侯,后又为太子左卫率,永嘉太守。因好山水,既不得意,便肆意遨游,到处题咏。后辞官隐会稽。文帝时,使整理秘书阁,寻迁侍中。常称疾不朝,请归。又为临川内史。因行为放纵,元嘉十年为有司所劾,流徙广州,又以谋反罪,被诛。谢灵运是我国山水诗创始人,明人辑其诗文《谢康乐集》传世。
沈约
寒松
梢耸振寒声,青葱标暮色。疏叶望岭齐,乔干临云直。
咏筝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咏青苔
缘阶已漠漠,泛水复绵绵。微根如欲断,轻丝似更联。
长风隐细草,深堂没绮钱。萦郁无人赠,葳蕤徒可怜。
别范安成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玩庭柳
轻阴拂建章,夹道连未央。因风结复解,沾露柔且长。
楚妃思欲绝,班女泪成行。游人未应去,为此还故乡。
初春
扶道觅阳春,相将共携手。草色犹自腓,林中都未有。
无事逐梅花,空教信杨柳。且复归去来,含情寄杯酒。
秋夜
月落宵向分,紫烟郁氛氲。曀曀萤入雾,离离雁度云。
巴童暗理瑟,汉女夜缝裙。新知乐如是,久要讵相闻。
咏桃
风来吹叶动,风去畏花伤。红英已照灼,况复含日光。
歌童暗理曲,游女夜缝裳。讵减当春泪,能断思人肠。
春思
杨柳乱如丝,绮罗不自持。春草黄复绿,客心伤此时。
青苔已结洧,碧水复盈淇。日华照赵瑟,风色动燕姬。
襟前万行泪,故是一相思。
咏月
月华临静夜,夜静灭氛埃。方晖竟入户,圆影隙中来。
高楼切思妇,西园游上才。网轩映珠缀,应门照绿苔。
洞房殊未晓,清光信悠哉。
行园诗
寒瓜方卧垄,秋菰亦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郁参差。
初菘向堪把,时韮日离离。高梨有繁实,何减万年枝。
荒渠集野雁,安用昆明池。
咏雪应令
思鸟聚寒芦,苍云轸暮色。夜雪合且离,晓风惊复息。
婵娟入绮窗,徘徊鹜情极。弱挂不胜枝,轻飞屡低翼。
玉山聊可望,瑶池岂难即。
咏湖中雁
白水满春塘,旅雁每回翔。唼流牵弱藻,敛翮带馀霜。
群浮动轻浪,单泛逐孤光。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
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
和王中书德充咏白云
白云自帝乡,氛氲屡回没。蔽亏昆山树,含吐瑶台月。
秋风西北起,飘我过城阙。城阙已参差,白云复离离。
皎洁在天汉,倒影入华池。将过丹丘野,时至碧林垂。
九重迎飞燕,万里送翔螭。
宿东园
陈王斗鸡道,安仁采樵路。东郊岂异昔,聊可闲余步。
野径既盘纡,荒阡亦交互。槿篱疏复密,荆扉新且故。
树顶鸣风飙,草根积霜露。惊麏去不息,征鸟时相顾。
茅栋啸愁鸱,平冈走寒兔。夕阴带层阜,长烟引轻素。
飞光忽我遒,岂止岁云暮。若蒙西山药,颓龄倘能度。
编者注:以上诗选自《四库全书》中《古诗纪》。
作者简介: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祖名戎,字威卿,汉光武帝嘉其功封为海昏侯(今江西省永修县等境内),辞不受。约年十三而遭家难,潜窜,会赦乃免。少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约母恐其至疾,减油灭火而自昼读夜诵,遂博通群书,并善属文。宋时,曾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又为征西记室。齐初,太祖萧道成(479—482年在位)为征虏记室、步兵校尉管书记,直永寿省,校四部图书,后为司徒右长史、黄门侍郎。隆昌元年(494年)除吏部郎,出为东阳太守。征为五兵尚书,迁国子祭酒。永元中,复为司徒左长史,进号征虏将军。旧与梁武帝有交往,梁武帝(502—549年在位)时,先为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兼右仆射,又封建昌县(今永修县)侯,拜约母谢氏为建昌国太夫人。又起为镇军将军丹阳尹置佐史,迁侍中,右光禄大夫,领太子詹事。迁尚书令,授左仆射,领中书令。寻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天监九年(510年)转左光禄大夫,又迁中军将军,丹阳尹,侍中特进如故。卒于官,谥曰“隐”。曾撰国史、起居注和《宋书》,《齐纪》二十卷,《梁武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又撰《四声谱》皆行于世。
庾肩吾
过建昌故台
鲁国观遗殿,韩城想旧台。仲宣原隰满,子建悲风来。
夏莲犹反植,秋窗尚左开。图云仍滞雨,画石即生苔。
及君观四望,知余念七哀。
编者注:建昌故台,明万历四十六年版《建昌县志》(之七)台阁中载:齐庾台,在县东南,齐永明中庾肩吾建。
作者简介:
庾肩吾(487—551?年),字子慎,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梁简文帝萧纲初封晋安王,肩吾为晋安国常侍。历任云麾参军,并兼记室参军。简文帝萧纲继位后,为度支尚书。后侯景至建康,矫诏遣庾肩吾使江州招降萧大心,后逃至建昌一带,被侯景部将宋子仙所俘欲杀之,谓之曰:“吾闻汝能作诗,今可即作,若能,将贷汝命。”肩吾迅笔挥成,辞采甚美,曰:“发与年俱暮,愁将罪共深。聊持转风烛,暂映广陵琴。”宋子仙让他当建昌(今永修县)令。肩吾仍间道乘机逃至会稽,转赴江陵,投奔萧绎,封武康县侯。《梁书》及《南史》庾肩吾传都未明记其生卒年和年月。梁元帝27岁时所作《法宝联璧序》,记庾肩吾为48岁,可以推知其生年。其子庾信于承圣二年(553年)封武康县侯,袭父爵,则庾肩吾当卒于此年。元帝萧绎为其作墓志。明人辑有《庾度支集》。
徐陵
山斋
桃源惊往客,鹤峤断来宾。复有风云处,萧条无俗人。
山寒微有雪,石路本无尘。竹径蒙笼巧,茅斋结构新。
烧香披道记,悬镜压山神。砌水何年溜,檐桐几度春。
云霞一已绝,宁辨汉将秦。
咏织妇
纤纤运玉指,脉脉正蛾眉。振蹑开交缕,停梭续断丝。
檐前初月照,洞户朱帷垂。弄机行掩泪,弥令织素迟。
内园逐凉
昔有北山北,今余东海东。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
狭径长无迹,茅斋本自空。提琴就竹筱,酌酒劝梧桐。
咏日华
朝晖烂曲池,夕照满西陂。复有当画景,江上铄光仪。
时从高浪歇,乍逐细波移。一在雕梁上,讵比扶桑枝。
春日
岸烟起暮色,岸水带斜晖。径狭横枝度,帘摇惊燕飞。
落花承步履,流涧写行衣。何殊九枝盖,薄暮洞庭归。
乌栖曲 二首
卓女红妆期此夜,胡姬沽酒谁论价。风流荀令好儿郎,偏能傅粉复熏香。绣帐罗帷隐灯烛,一夜千年犹不足。唯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编者注:以上诗选自《徐孝穆集笺注》。
作者简介:
徐陵(507—583年),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陵幼聪慧,年数岁家人携以候沙门宝志,志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光宅寺慧云法师嗟陵早就谓之“颜回”。博涉经史,纵横有口辩。随父授参宁蛮府军事。又迁尚书度支郎,出为上虞令。梁简文帝(550—551年在位)在东宫时撰《长春殿义记》陵为之序。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兼通直散骑常侍。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为五兵尚书领大著作。又除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废帝即位(567年)爵封建昌县(今永修县)侯。历为尚书左仆射、国子祭酒、中书监领太子詹事、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卒谥曰“章”。陵器局深远,性清简,俸禄送至,即皆分与亲戚有贫匮者,寻至自乏绝。自陈创业,文檄军书及受禅诏策皆陵所制,为一代文宗。有子四,长子俭,袭封建昌县侯。有《玉台新咏》及后人所辑《徐孝穆集》。
庾信
寄徐陵
故人倘思我,及此平生时。莫待山阳路,空闻吹笛悲。
徐报使来止得一见
(原注:徐陵也)
一面还千里,相思那得论。更寻终不见,无异桃花源。
编者注:以上诗选自《庾子山集》。
作者简介:
庾信(513—581年),字子山,故后人称“庾开府”,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15岁时为东宫昭明太子萧统的伴读,曾任尚书度支郎中、东宫领直等官。在梁时出入宫禁,为文绮艳,与徐陵并为宫廷文学代表,时称“徐庾体”。后奉命由江陵出使西魏,值西魏灭梁,被留。仕西魏,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受器重,先后拜为光禄大夫、司宪中大夫、骠骑大将军,直至开府三司。有《庾子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