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完美主义者——包公(质检官)
1.当完美主义者遇上完美主义者:我们会更加完美!
(当包公遇上宋慈)
当然,包公一辈子也未曾见过宋慈,更不要说坐一起共商大事了。可是咱说的全是“真事儿”,即生活里的真人真事。当“1”、“2”、“3”到“9”型各自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分别向“1”型性格包公求救。他们之间到底会擦出怎样的智慧火花呢?这其中又有何相处之道?谁和谁搭配最好?谁只会火上浇油……这些还请您往下端详。
大宋提刑官宋慈与包先生,两人同为法律工作者,而且都是一丝不苟严格执法型。所以他俩最容易达成一致,主要原因是目标一致,追求差不多。既然历史没给他俩安排见面,那我们不妨设想一起类似事件。虽说角色不同,但原理完全一致。
故事主人公:老包,先生;小宋,妻子。
故事主要线索:买红苹果——买青苹果——离婚。
背景:当老包第一次遇到小宋,二人各自特高兴:苍天,我可找到知己了!我的那个他(她)思维严谨,办事能力超强,工作态度认真,生活方式很健康……这也都是我所一贯奉行和欣赏的高尚品德啊。因此两人一拍即合,自觉如果两人不结成夫妻,天底下便不存在幸福婚姻了。因为相似的追求,促使两人迅速走到一起,很有相见恨晚之感。
婚姻是什么?就是围城!没进来的想试试,进来的想冲出去。一个人活着和两个人天天瞪着看结果必然不一样,其琐碎之事也可想而知。很快,口香糖不甜了。包、宋这对完美主义夫妻开始互相看着别扭。小宋也一改婚前的温柔秉性,时常冲着老包发脾气。某日夫妻二人结伴到了菜市场,途经一个卖苹果的摊位,战火终于如期燃烧起来了。
本色场景:摊主招呼:“两位买苹果吗?”
老包应声:“对,您给称两斤,我要红的。”
小宋即刻添把火:“要青的!你呀,什么都不懂,不懂装懂……”连篇的批判像冰雹一样就砸下来了。
老包摇头,叹息……又过两日,这位先生拎着一袋子青苹果兴冲冲回到家中。
小宋瞪大眼:“你傻呀!苹果谁买青的?”其实小宋也知道红苹果好吃,而她如此挑剔人家长啥颜色,真实想法无非是进行一种测试:假如我又凶又狠又蛮不讲理,丈夫是否对自己还是百依百顺,甚至更加温柔体贴了?若是,说明这个人还爱着我,我的火也就消下去了;否则,我将大大没有安全感了。
当老包总是莫名其妙被指责发难,头几次还可容忍,坚持不和妇人一般见识。但是,他的忍耐不会长久,转而就会想:这种野蛮媳妇还要得吗?跟我想象差距很大呀,她既不温文尔雅,也不善解人意……
如果两车相遇,一进一退才可能不堵在道上;夫妻相处,有急有缓才能结合更加紧密。然而,当老包与小宋两个完美主义者相遇,较劲的成分比较大。继而女方开始认定自己被抛弃了,男方则感到“我”相当压抑。下一步,各自的挫败感就会迅速生根发芽。“1”不太会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要求,而极度渴望对方来迎合自己。
结果会怎样呢?两人低头不见抬头见,虽然内心都充满了愤怒,却都在压抑着,谁也不会说出来,也不要求对方做出改变。即使实在恨得不得了,气得摔盘子摔碗了,他们也不知道怎样提出自己的要求,甚至不知道自己生气的原因。但有一点他们知道,那就是自己的言行可能会戳到对方的痛处。你的痛会安慰我受伤的心灵,哪怕只是暂时的。这颇有点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意味。您说这样的日子还过得下去吗?
“千里姻缘一线牵,千年修得共枕眠,结了婚最好别离呗。”民政局都这么劝要离婚的夫妇。可是往往劝了也白劝,出来基本都是各走各的。您想啊,俩人都打成那样了,说多少好话能给伤口缝上呢。
下雨之前修房子,找出病根才能治病。一旦两个完美主义者结成伴侣,还是劝您离了重找,因为真有可能会有性命之忧。如果您非得在一起,那么建议您经常虚心学习和实践,其实两个人过会儿就没事了。这个不分男女,只要您身处在类似的环境,夫妻二人总会有吵到不可开交的时候。这时候怎么办呢?建议自己先消消气,冷静追寻对方发脾气的导火索,然后说点好话把火扑灭了,准行。试过几次之后估计您就会发现,那个他(她)也不是那么坏。其实家庭生活里有什么呀,不缺吃不少穿的,想想动辄就打架真没劲。
点睛
完美主义者经常要求太多,以至于事事觉得不如所愿,其实这也是种心理障碍。一旦发火得到顺向响应,他们可能会去反省;相反,您跟他们对着干,其心理障碍会被进一步激化,从而通过愤怒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例子一般都是从一万件真实事件中归纳提炼出来的宝贵经验,它绝不仅仅是献给老包和小宋二位阅读的。现在您明白了,当包大人遇到宋大人,如果两个有商量,案子定会处理得更加完美。如果就某一问题产生分歧,继而感性至上僵持不下,那老百姓报个案估计十年都破不了。
生活中不论夫妻、同事、朋友、亲人,只要两个“1”碰见了,摩擦生火在所难免。所以劝劝您各位,三思而行很重要,建议先想想“苹果的故事”,然后再做决定也不晚。
2.当完美主义者遇上给予者:我可以理解你的做法
(当包公遇上德兰修女)
包大人总埋怨,最近案子太多了——世间夫妻能不能不吵架?世间儿女能不能都孝顺?……德兰却从不抱怨,但凡遇到一个可怜人,她只会极尽可能去帮助,并从中寻找到活着的乐趣。总之,包大人要求尽善尽美,德兰敢于蔑视一切不平事,那么他俩能不能好好相处呢?
故事主人公:老包,未婚夫;小兰,准娘子。
故事主要线索:夫妻俩结伴逛街——遇到一个卖假发票的——皆大欢喜。
背景:“发票,发票要吗?”只要您走到火车站、地铁口,便时常能听到这种极具特色的吆喝。更有意思的是,卖假发票的以妇女同志居多,她们有的抱着孩子,有的大腹便便,看起来还真够不容易的。事实上咱都明白,无论打扮成啥样,她们这种行为也是搅乱社会秩序绝对纵容不得。但小兰偏不,因为她看谁都动恻隐之心,都愿意拉人家一把。那天老包和小兰正走在路上,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传来:“发票,办证吗?”
本色场景:小兰寻声望去,只见一妇女怀抱婴儿,身背幼儿,后边还跟着三个半大孩子。小兰看得心酸,心想,太不容易了。于是走上前去问候:“大姐,您是不是遇到困难了?”
未语泪先流,那个妇女:“是,是的啊……”估计全世界也就小兰这么问过她,她都没有任何精神准备。
老包赶紧拉住小兰:“娘子别信,这是骗人的。”
小兰神情凝重地看看老包:“相公,你不觉得她们可怜吗?这么小的孩子风吹日晒的。”
老包皱眉说:“娘子,这里至少有100个卖发票的,我觉得还是让城管队员照顾她们比较好。”
小兰含情脉脉开解道:“相公,不要这么想,万一她们真的有困难呢。如果我们都不伸出援手,她们要怎么生活呀?”
老包咬着牙附和:“好娘子,你想得可真周到,那不如我们买一些发票吧?总比落到坏人手里要好。”虽然有点昧良心,老包还是迁就了小兰,小兰则心存感激,结果两人都觉察到了来自对方的关爱。
完美主义者与给予者,也就是“1”和“2”看上去有着比较相似的个性特征。首先,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不会吝惜给予;其次,两个人都会视别人的进步与幸福为己任;再次,他们都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尽量给予别人想要的东西;最后,他们时时刻刻想着要帮助他人,希望身边的每个人都过好。
对于完美主义者老包来说,他会不自觉地把建设美好世界当做自己的使命,继而期望每个人都在指导下变得和自己一样。应当注意的是,完美主义者的主观意识性很强,他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和原则去判断别人的需要,去衡量好坏,并喜欢经常将方法或者决策一类信息传递给别人。因而有些情况下,老包看起来会不近人情,尽管他的初衷是那么的善良和美好。
作为一个给予者,小兰认为帮助别人本来就是自己分内的事情,根本不需要什么原则和标准。所以与老包相比,小兰的优势在于柔和,而且她也会以柔克刚。因为她会想办法探求对方真正的需要,然后宁可自己做出改变,也不过分打搅他人。此处我们可以判断,小兰更容易建立比较和谐的交际圈,在交际圈中她可以高度地融入进去,主动发现别人的需求。比如,小摊贩没有主动向她兜售青苹果,小兰却会急人所急。
“1”的完美深藏在老包的骨子里,但是他不认死理。所以,当小兰提出购买青苹果的理由后,老包很快表示理解和支持。
若处在工作环境中,老包和小兰都是亲力亲为、勤奋尽责的劳动楷模。然而从根本上探究,老包干得多往往是出于对他人的工作能力心存疑虑,而小兰则笃信能帮就该帮一把。试想,如果老包和小兰是一对同事,一个上级一个下级,可能形成如下这样一幅温馨画面。
单位里张三感冒,小兰给送白加黑;李四崴了脚,小兰给预备云南白药……总之既团结了队伍,又体恤了领导。于是,老包暗地里乐得什么似的,这样的员工不怕多呀。
点睛
诚然,老包和小兰,也就是“1”和“2”是一对天然的好搭档。但是双方相处也不能太过顺其自然,否则可能会造成小兰一味迁就,老包强者更强的问题。对于给予者的代表人小兰来讲,因自己太过于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往往会忽略了自我。可是长在地上的都不是圣人,一旦“2”太过被压抑,有天反省过来,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就是咱老祖宗一再告诫的,“物极必反”的原理。
“1”很适合爱上“2”,如果赶巧您还没结婚,那就快去找一个回来吧。
3.当完美主义者遇上实干者:你就放心吧!我一定可以做到
(当包公遇上武则天)
要说包大人家庭条件确实不赖,首先人家祖上是楚国贵族申包胥,其次包老爸也当了不小的官。且不说家里吃穿不愁,就是想踏入仕途也已具备了诸多基本条件。可是包先生却不稀罕那个,咱就是愿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至二十八岁蟾宫折桂,成为一名有用的高学历人才。
如果武后看到了这一幕,那她一定在想,这个老包命可真好,我这辈子不停追逐成功,可是我爹妈舅舅谁都帮不上忙,还不是得靠我自己?
故事主人公:老包,某部门经理;大武,公司老板。
故事主要线索:大武要摘星星——老包答应了——他没办成。
背景:老包和大武是同在一个单位的同事,准确地说大武是老包的老板。老包是位好同志,踏实肯干,凡事追求完美结局;大武则好高骛远,眼中目标无数。说实话,大武挺欣赏老包,因为其人的办事作风经常让人感到成功就在不远处了。往下我们就来看看,这二位之间会发生怎样的传奇故事。
本色场景:大武雄心勃勃,兴高采烈:“来了老包,我看北斗七星不错,够亮的。不如咱把它弄回来,反正办公室也要换灯泡嘛。”
老包使劲咂摸咂摸嘴,然后又望望星空,最后一咬牙一跺脚:“行,不就几颗星星嘛,只要您看着成咱就射一箭。”
大武乐了:“老包,我就爱你这样的,我可在家等信儿了。”
过几天老包垂头丧气来报:“不成主子,那玩意儿太远了,我试八百回了,就是打不准。”
大武瞪眼:“你不会求求外星人嘛?早怎么答应我的?……”您说这关系还能处下去吗?
大武这个人见着高点就抓狂,要是他今天逮了只兔子,明天没准就想打鹰。所以这人永远在制定目标,有时目标还超高。星星离我们是近还是远?就算老包没准确量过,至少也该听过。那为啥他就敢答应呢?原因就是他不甘于人前示弱呀。
完美的“1”一直在不断追求成功,但是“3”却比“1”有更加高远的理想。说俗了,如果这俩人走到一起,颇有些抬杠的意味。一个手扶跷跷板,另一个就要去推地球了,此时把这个大球撬起来就成为他们的共同目标。
完美主义者老包,其实是个挺理智的人。我们能看出他心里绝对有杆公平秤,只要是违背道德和正义的事情他坚决不干。但是,此人却容易忽视更为微妙的客观现实。例如,摘星星是合法的,拿星星做灯泡也是合法的,同时大武也认为摘星星当灯泡是光荣的。简单来看,该提议既不违背道德原则又给出一个完美的结果,老包于是心动不已,赶紧应承下来。但他根本就没想这件事情是否能实现,只顾着是否完美了。所以,如果老包碰见大武这种人,那麻烦可大了。
实干者大武,永远不会满足眼前的成功。他为了成功,可以不惜低姿态一点一滴去做一些冲破道德准绳,甚至做一些在别人看来不很正义的事情。总而言之,成功至上!而且一旦发现人群里有老包这样的完美主义者,大武一定会极力拉拢他,希望他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不过,在现实中经常会有改变。如果完美主义者作为下属,而实干者在上,那么结果很可能是,完美主义者老包先是脑袋一热,屈就了大武的远大理想。然而自己摸不到星星,老包又不懂得去央求月亮。这么一来,事情越办似乎离题越远。因为很久很久也没有看到成功,双方开始对对方另眼相看,最终两人关系必然变得疏远。这个问题在第四章有具体分析,此处就不多说了。
相反,如果完美主义者在上,而实干者大武成为下属。那么,“1”会对“3”的某些做法有着不屑的态度。因为在完美主义者老包看来,做事情必须符合原则,而且还要兼顾道义,绝对不能搞歪门邪道。但是实干者大武眼里只看到结果,他认为曲线救国也是救,只要达到目的就行了。虽然如此说,但两个人要得到的最后结果是一样的,这点就把两人的冲突给化解了。所以,即使老包不喜欢大武的办事作风,也会欣赏其办事能力。
点睛
如果完美主义者与实干者结成了一对伴侣,那么“1”会恪尽职守几乎担负起一切家庭重任。另一方面,“1”希望他们夫妻之间和谐相处,希望妈妈和媳妇不要吵闹,希望……满眼都是完美的因素。但是,“3”目光长远,心气儿较强,往往承受不了太多的琐碎要求,以致说多了反倒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一个非说不可,一个听得耳朵疼,这日子还能过下去吗?
同时,“1”也最好不要去给“3”打工,因为可能拼了命也得不到重用。若是不巧“1”和“3”成了情人,彼此又爱得你死我活,反倒不如各自放弃性情中较强势的一面,共同经营一段美好未来。
4.当完美主义者遇上悲情浪漫主义者:你可以选择相信我
(当包公遇上林黛玉)
纵观包大人一生,值得称道的事迹无数,且处处都彰显着理想化的人性光辉。著名如:拒收名砚,表示咱可以拒绝腐败;奉魏征为先师,表明咱的榜样是全世界最刚直的人;三次弹劾张尧佐,最终迫使皇帝将张先生辞退了,这里说明对扰乱法纪的国舅爷咱也绝不含糊;一刀铡了亲侄子包勉,暗地里却独自伤心,哭得稀里哗啦……另外,张方平、宋祁、张可久、王逵等人也都是包拯任上被下旨查办的。这些人原本都如土皇帝一样,仗着手中权势在地方上为非作歹,多少年也没人敢惹。偏偏咱包大人不畏虎狼,发现一个办一个,绝不手软。所以,包大人一贯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为诚信而且公正的人。
让我们来到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在这里林妹妹正在叹息。而尤其碰见事儿的时候,她还务必会仰天哀叹:世上可以信赖的人怎么那么少啊?您说包大人将会如何帮助林妹妹呢?
故事主人公:小林,书店店员;老包,小林的好朋友。
故事主要线索:小林拿了公家几本书——拿书的事情被老包知道了。
背景:小林是一家书店的售货员。在从事这个工作期间,小林每天都有收获,那就是从单位揣几本书回来。有时他也会紧张,但是他的紧张中还深藏着一种快乐。长此以往,朋友老包也发现了这个秘密。
本色场景:小林在家整理东西,他一边皱眉,一边从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他自言自语:“唉,我的书真是越来越多了。”正在他感慨的时候,突然门铃响了,来客正是老包。
老包天生有着敏锐的嗅觉,推门进来,他立刻警觉地发现:“小林,家里的书越来越多了。”
俩人关系一向不错,而小林也不想掖着藏着,但他还是不明着说:“工作便利,多几本不算什么。”
老包一听头发都快立起来了:“你……你说什么?这都没花钱白拿的?”
小林眨眼,依旧很委婉:“卖书的日子真的很无味,可是拥有它们就是种快乐。”
老包立马压低声音:“听我的。林,赶紧给人送回去。”
小林没动声色:“拿书是件很平常的事情啊,况且我也会好好爱护它们的。”
老包听后几乎吓呆了:“我还是觉得这不成。林,咱的人生可不能留下污点啊。”
此时,小林满眼充满了憧憬:“我就要离开书店了,这么久以来,只有这些能够取用的书籍在支撑着我热情工作。”小林甚至还憧憬着:或许当我宣布离职那一天,领导还会送给我几本书作为礼物,事实上我已经拥有了它们,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啊。悲从中来,喜亦从中来,不甘心平庸生活,这就是“4”为自己营造的浪漫。
“4”的人生充满了悲苦。一般来说,家庭背景的特异性,通常是形成这种性格的重要因素。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悲情浪漫主义者的童年往往不太幸福,其中一部分甚至还遭到过家庭的遗弃。往深了追究,生活中的这种人常常语言表述充满离奇的故事,例如讲父母是多么的绝情,讲自己的身世多么可怜。还有一种类型虽然没有被遗弃过,但是他们的家庭充斥着严重压抑情绪。例如父母管教太严,孩子缺乏自由成长空间;与父母聚少离多,等等类似情况。
“4”是清高的,是一种从骨子里往外的清高,他能够在痛苦环境中创造出艺术价值。然而,他不懂得与市场对接。就像一个与世隔绝的艺术家,人家宁可自己挨饿,也不会放弃艺术追求,更不会将作品交由不懂艺术的人去换口饭吃。换句话说,悲情浪漫主义者经常是在享受痛苦,甚至觉着痛苦会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意义。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挺有成就的音乐家,要举办音乐会。可是,音乐会开幕当天,音乐家失约了。一问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失恋了。被一场恋爱打破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或许这只有“4”才能办到。
点睛
任何事情都具有双面性,对于悲情浪漫主义者来说,他们的优势在于可以看到生活中的潜在艺术。还是那个小林同志,虽说占了公家便宜不假,但是只限于给枯燥生活加点料。偷偷将书籍据为己有,在“4”看来只是在储备一种情调,其中蕴藏着不被察觉又不可言说的浪漫。相信谁若鼓动他当江洋大盗去,第一个报110的也是他。
如果“1”与“4”成为朋友,应该可能达成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因为“1”的理性可以制约“4”,防止其在悲伤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误入歧途。
5.当完美主义者遇上观察者:可不可以不要偷窥我?这样会影响我的精力
(当包公遇上爱因斯坦)
观察者“5”善于探索和发现,并喜欢将这种行动演化当成生活常态。“1”呢,往往有着独到的见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不想自己的背后多一双眼睛。于是好戏即将上演了。
故事主人公:小包,优秀员工;老爱,部门经理。
故事主要线索:小包还在思考——老爱突然冒出来问话——小包辞职了。
背景:小包是单位里有名的积极分子,做事一贯尽职尽责,虽然吃苦受累但求无愧于心。爱经理其人也很善于洞察,所以他挺爱小包,是那种高度的、信赖的爱,并愿意将重大事件交给小包处理。老爱自己做什么呢?他认为自己是个很好的决策者,也就是应该最终拿主意的那个角色。通常在一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爱经理会将一应琐碎事宜放手交出去。如此看来,小包做事和老爱发号施令,分工挺合理,很有利于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可是事情真的如此吗?
本色场景:有一天老爱笑容可掬地说:“小包啊,过来看看这个案子,是公司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这要是拿下来,没准明年咱就能上市了。”
小包认真听,仔细看,暂时没发表绝对意见:“您别急,领导,容我回去再分析分析。”别看没立即表态,实际小包已将领导交代的任务当成近期最高纲领了。
老爱心情特好:“看吧看吧,周密计划是很有必要的。”
接下来的几天,小包反复研究领导交给的那桩重大事件,每天吃不好睡不香,活更是没少干。因为在他看来,越是大事要事越马虎不得,所以事前必须做好慎重考察并列出周密计划。
等了一天又一天,见小包没啥动静,老爱终于沉不住气了:“过来小包,我看你好几天了,那事儿想得怎么样了?”
小包不禁心头一沉,心想这位怎么不理解人呢?我卖着命为他着想,竟然批评我。明着说是批评,暗地里是不想让我好好干了。完了完了,小包的心彻底凉了。自尊心真的很受伤啊,他觉得自己失去了领导的信任,跟老爱合作没默契了。
转天小包昂首阔步地走进老爱办公室:“爱总,我辞职了!”望着小包转身离去的背影,老爱好像喝了辣椒水,一下子愣住了。
小包和老爱这回“分手”了。那么到底是谁制造了这场悲剧,我们现在就来分析一下。
其实这位爱经理还真没坏心,他是从心里赞赏小包的做事效率。但是作为一名观察者,他希望看到下属的行动,并且乐于背地里监管一切。如果能让他在危急关头站出来做决定,那他会更加高兴。
但小包心里冤啊,作为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他做一个决定往往不会太快,因为要经过深思熟虑。小包心思缜密,想要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尤其在那些重大的任务及议题面前,小包几乎将自己的工作时间填满,全情投入。随着期限一日日地迫近,他就会自觉生发一种紧张情绪,高度紧张。一旦发觉自己正被监控,那简直就像要了命一样。
点睛
以老爱的性格,他会无意识地认为,小包做了太多小事情,但实在没有必要搞得那么麻烦。实在看不下去等不及了,老爱就去找小包了解情况。假如将老爱比做放风筝的,那小包就是天上的风筝。而今天结果注定会失败,因为风筝线断了。
如果处在同一工作环境中,“5”的观察很可能给“1”带来压力。
6.当完美主义者遇上怀疑论者:连我也值得你怀疑?
(当包公遇上曹操)
在这里,“1”是冷静的包公,“6”是善于思考的曹操。所不同的是,他俩一个心底无私,另一个谁也不相信。他们究竟是和是分,且听下文分解。
故事主人公:老包,先生;小曹,妻子。
故事主要线索:老包单位加班——小曹草拟离婚协议。
背景:老包被评上了先进工作者,从此以后更加尽心地工作,单位大事小情全担着。不用说,肯定时不时地就加班了。前院烧香后院起火,家里那位小曹可是起了疑心了。心里一直在琢磨这是怎么了,家也不回?她越琢磨越觉得不对,难道这姓包的背着我……
本色场景:小曹一脸愤怒堵着家门,瞅见老包就嚷嚷开了:“说说你都做什么去了?星期一加班,星期二还加……”
每天出门回家都不见太阳,老包本来就累,现在竟然又劈头盖脸横遭数落。他摆摆手,其实也没啥好解释的:“加班。”
俩字就想给我打发了,这个“坏蛋”!小曹心里越想越气。一个气,一个冤,一个不依不饶,一个懒得申诉。这日子真没法过了。
完美主义者和怀疑论者,两个都是非常注重思考与分析的人,他们通常的表现是比较冷静,也会比较理性。但是分歧在于,完美主义者是通过分析与比较来识别事情的是与非的,而且完美主义者还善于搜集证据,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
而怀疑论者的思维方式则是,以自我为中心,梳理事件并同时应用自己的逻辑。虽然他也对事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思考,但是往往主观情绪占较大比例。并且怀疑论者还容易累积负面消息,从而造成最后的判断失误。
在职场中,完美主义者与怀疑论者持有相似的担心,比如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风险或困难。但是两类人担心的角度不尽相同,完美主义者通常害怕自己的失误会使事情结局变得不完美,因而内心会时时充斥着负疚感。一旦瑕疵真的出现了,恰巧别人对自己表示出某种异样态度,完美主义者的担心有可能转化成自卑感。过分的思虑与仔细,是完美主义者的优点,同时也是他们的不利因素。在某些情况下,因为“1”过分盯住细节,反倒总也拿不出实质性成果,结果让人觉得他们是缺乏自信的。
怀疑论者很注重自身的安全感受,所以担心无处不在:上班怕老板不满意,下班怕孩子不好好学习,等等。但是,怀疑论者也有着足够的自信,他们通常不担心自己出错,而是一推六二五,认为错误全是别人的。这种人会无形扩大危险的存在范围,扩大危机深度,进而导致更深层的人为危机。
点睛
在情感世界里,一旦完美主义者与怀疑论者走到一起,就像老包和小曹那对儿,他俩一定都很在意对方的责任与忠诚。老包极度害怕媳妇不忠,丢自己的人;小曹也怕先生跟别人跑了,因而紧紧看守。好在老包不会轻易下结论,只要没发现实质性证据,他还有将日子过下去的信心。小曹则不然,百般猜疑。家里本没有事,说多了反而会成真事儿。长此以往,两人的关系只能越变越紧张,最后山穷水尽民政局见了。
如果“1”选择了和“6”一起过日子,那就姑且放下清者自清的态度,多说一点对方爱听的话。其实那个他(她)没啥坏心思,就是太在意您罢了。
7.当完美主义者遇上享乐主义者:可不可以认真一点?
(当包公遇上老顽童)
包大人这辈子,好容易修成高学位,却受亲情等因素影响,直到三十六岁才出去工作。由于没啥从业经验,起初就给他安排一个芝麻官——小县令。金子到哪里都是要发光的。果然进士县令包拯因工作表现出色,很快受到了上级组织的重视。大约两年之后,包拯升任知州。无论如何,仕途坦荡的包拯并没有沾染歪风邪气学坏了,一如既往保持着清明廉洁的工作作风,那可是领导欣赏,百姓口口称道啊!这么说吧,拒腐蚀永不沾,钱财永远打不倒包大人。
上任后的包公秉公执法认真工作,虽然查处了无数大案要案,但此人这一辈子就不懂吃喝玩乐的妙处。而老顽童就觉着这个大黑脸实在太好笑了,他竟然不会笑,不会玩游戏。孰是孰非,何去何从?我们来帮“1”和“7”想想办法吧。
故事主人公:老包,部门经理;小周,经理秘书。
故事主要线索:小周工作很积极,绩效不错——老包总也不敢重用他。
背景:老包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升任部门经理。公司给各个部门经理都配秘书,于是小周被调来辅助老包工作。周秘书工作态度积极,办事效率也不低。可是老包总觉着,小周身上似乎差点什么。
本色场景:老包交代工作,一本正经地说:“小周同志,去买两瓶六粮液,我要慰问大客户。”
小周积极主动:“您放心领导,这种小事儿交给我。”
小事儿,老包听着觉得扎耳朵。走访客户怎么是小事儿呢?不过倒也没啥大不了的,小周很快拎着酒瓶子回来了,包装完好,绝对正品。
改天老包又交代:“小周,帮我准备一篇发言稿,下周开工作总结会用。”
小周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放心领导,明天就交给您。”
老包皱眉了,心想“明天”!这小同志做事不靠谱啊,我这么大任务交给你,无论如何得深入思考三天五天吧。转天小周交了作业了,老包戴着放大镜看,看了又看,倒也没啥不妥。但是,他心里依旧不太舒坦,觉着小周做事不认真,说不定压根儿不过脑子。
如果让老包针对小周做一篇工作鉴定,其中可能出现这样的评价:“小周还是比较会听从领导意见的,尤其在公司面临重大事件的时候。或许在其他的员工看来,小周胜任了他的本职工作。虽然说我有我自己做事的标准和原则,但是在我的想象中,既然上司派小周来协助我的工作,他也应该经常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不是单纯听从我的分配。另外,面对我的工作安排,小周总是马马虎虎,满不在乎的态度,摆明了这是在敷衍了事嘛。所以,尽管他还没出过什么纰漏,但我的担心却无时无刻不围绕着他,实在太劳神了。换个角度,小周同志不是没有一点优点,假如公司真的需要一个冒险家,那小周绝对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点睛
从老包的工作鉴定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所顾虑的是小周玩世不恭的态度。尽管小周给出的结果还可以,但保不齐下回不会犯错。因为在老包看来,万事须求稳,快乐工作可不是太重要的情怀。
如果“7”给“1”打工,那么您一定要低调。一件事即使有能力在一天内完成,咱也给它说成三天,以此向领导表明咱的认真态度,打消人家的重重疑虑。尽管这样做会令“7”损耗个性,但随机应变才能赢嘛。
8.当完美主义者遇上保护者:难以忍受的“严密掌控”
(当包公遇上张飞)
包公很有主见,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完全有能力为自己做主,也能够保证自身的人身安全。而张飞先生天生具有保护他人的欲望,又心存正义,时时刻刻打算为维护世界和平作贡献。那么,“1”与“8”应该怎样协调双方的情感呢?
故事主人公:小包,女朋友;大飞,未婚夫。
故事主要线索:小包找朋友玩——大飞不离左右——下回小包坚决不和他玩了。
背景:小包与大飞相识不久,两人正处于很爱很爱对方的阶段。小包人缘挺好、朋友多,同事间往来也密切。对于小包的人际交往,大飞心存疑虑:她会不会又跟别人好了?她会不会遇到坏人?……但是不怕,有我大飞在,多陪伴多告诫,准没问题。
本色场景:有天大飞打电话约小包:“亲爱的包,周末到我家吃饭吧?”
小包回话:“不行啊大飞,周末我约了朋友。”
大飞不假思索:“那我陪你一起去吧!”大飞其实只是出于一种本能的保护意识,他想见见女朋友,同时为她的生活保驾护航。
小包似乎愣在了电话那头:“你去?我们都是女生,好像不方便呀?”结果第二天,大飞还是如期出现,虽然小包并未等待他出现。再经过几个回合的斗智斗勇,小包开始对大飞冷漠起来。因为她一想到未来生活里将出现一位无处不在的先生,就觉着挺吓人的。
小包和大飞有天分道扬镳了,后来和别人聊起这段感情,小包曾经这样描述大飞:“大飞其实挺好的,比如他特别会照顾人,心疼人。但是,他对于很多细节不是很讲究,因而会忽略我的感受。他完全不记得,我还是一个独立的人,不只是某天将成为他的老婆。如果选择跟他在一起,我很可能处在严密的监视状态下,想想都觉得可怕。”
完美主义者特别在意公正、正义以及合理,他们是很追求细节的。而保护者显得胆大心不细,甚至有些鲁莽气息。如此看来,小包和大飞趁早分手也罢。一旦二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步入婚姻殿堂,还不定出什么乱子呢。
点睛
保护者纯粹爱干那种“剃头挑子一头热”的事儿。不管别人怎么想,他们敢爱敢恨敢冲动,有时甚至不计后果,返回来再买后悔药吃。所以在完美主义者看来,保护者的行为就是一种不完美的行为,实在看不下去。尽管完美主义者不想发脾气,但是他们也有压抑过度要爆发的时候。慢慢地,两人便会剑拔弩张,鸳鸯要散了。
“1”和“7”如果已经成为夫妻,“1”务必改改武断、自作主张等潜伏到骨子里的行为习惯,那样您二位才可能好好过日子。
9.当完美主义者遇上调停者:你的冷静我也有
(当包公遇上拉·甘地)
包公从来不会冲动,而且他也很欣赏自己这种优秀品质。甘地先生属于那种太过冷静类型的,从这种角度切入,两人共事应该具有惺惺相惜的良好契机。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故事主人公:老包,部门经理;老甘,也是部门经理。
故事主要线索:老包一人做事,老甘同一群人做事——老甘得了岁末团结进步奖。
背景:老包和老甘在同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两人同年进的公司,工作能力都可以,也都是部门经理了。有回他俩各自领了一个工作任务,内容差不多,一样是拍广告。
本色场景:老甘遇到老包:“忙着呢,老包。”
老包:“对呀,万事得操心,忙不够的忙。”
老甘摇头不解:“包兄,底下那么多职员都留着不用,您这是图的什么呀?”
老包也叹气:“甘兄,他们做事您放心吗?里面还老幼妇孺全有。”
老甘:“兄台这么想就不对了,各人有各人的优势特长嘛,您只要当好总指挥就行了。”
如此干了一年,老甘落得同事敬仰,小团队和谐。而迷途中的老包,除了干活再没收获更多东西了。
完美主义者与调停者,两个都有着冷静且热情的一面。他们俩都容易忘记自我的需求,即使不能完全忘掉,也会将自己的需要暂且压抑起来。他们都注重周围的人际关系,也会非常乐意为他人提供帮助,更会在意身边人的感受。
但是事件处理的具体过程中,老包往往先制定自己的理论,继而去衡量和指导他人行动。同时他也会认为,自己这样的做法是可以对别人形成帮助的。老甘则不同,他会顾及团队中其他个体的喜好与想法,并且采纳他人的正确观点。可想而知,老甘是那种更受下属欢迎的领导,因为他善于与人达成共识。
截至目前,两个冷静的人在行使共同任务的时候出现了一条分水岭,那就是:领导能力的呈现,老甘更胜一筹。哪个公司也不是给一个人开的,所以老甘将更容易融入团体。
点睛
遇到情感问题,完美主义者的老包就会希望找到一个完美,至少是比较完美的伴侣。生活中一旦发现这样的人存在,老包就会生出一种成就感。但调停者是不介意做出改变的,只要方式方法有益无害。如果“1”和“9”共同劳动,“1”不应只欣赏“9”的冷静,因为那相当于崇拜自己。最好学学“9”的调动能力,把工作分散给团队成员去做。值得庆幸的是,“1”和“9”如果想要结成连理,还算是比较理想的组合。
章末总结
“1”的基本愿望:希望自己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善意的、充满诚信的,而且能得到别人充分的认可。
“1”的动物盟友:顺境如蚂蚁,拥有超能力;逆境如狒狒,愤世嫉俗。
“1”的最大困惑:永远担心自己做错事,或者是将事情处理得不够完美;时刻提防自己变坏;如果我对哪件事睁一眼闭一眼,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失去正义。
“1”的典型表现:做任何事情都有板有眼,格外讲究原则;不轻易妥协;爱憎分明,是非分明;对自己和别人统统高标准、严要求;不断追求改善与进步;时时处处希望能给身边的人做一个好榜样;习惯规劝和教导他人;生活要求充实,每天都给自己安排得满满的。
“1”的潜台词:应该、不应该、对、不对、错的、就按我说的……
“1”的人格缺陷: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对人多批评少赞美,对己多自责少自满;制定各种人生目标往往超高,从而给自己造成巨大压力;控制欲太强;不会享受生活,很难放松自己;总以一副严肃面孔示人;容易滋生愤怒、不满、失望、沮丧等消极情绪。
“1”的谜团寻根:我怎么那么生气呢?我太失望了!愤怒、失望是时时困扰“1”型性格的不利因素,对自己失望,或对他人失望都是小事,一旦发展到对整个世界失望那就麻烦大了。内里原因很简单,无非由于您自身预先对生活制定了过高的标准,并刻意回避种种负面表象,继而形成了过大的心理落差。然而无须害怕,解铃自有系铃人。看过本段之后请您开始思考,人活一世难免有身处逆境的时候,不要反复纠结于:这样的事情本不应该发生,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呢……一类毫无意义的提问。随后您就不至于一步步陷入极端的消沉中,反而可以集中精力去解决问题了。
我太失败了,又失败了!“1”型性格的人常常产生挫败感。因为您有事事追求完美的信念,所以应在处理事情的整个过程中尽量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可是生活是流动风景,脚下的钉子无处不在,困难很可能从天而降,绝非可以完美预想。“1”型性格偏偏不善于接受突如其来的威胁与打击,换句俗话说,您的脾气和大黄牛差不多,不太会拐弯儿。
“1”的理性出路:学会换位思考,不停变换角度想问题,站在不同位置、不同人的立场想问题。对待亲人朋友,您要兼容他们的不同思想;对待下属,您要容忍他们的办事效率稍逊于您;对待合作者,您要适当忽略他们的小动作;对待自己,不要只想着如何尽善尽美……然后您就会发现,自己的承受能力变强了,您不再动不动就发火,朋友看见您不再敬而远之。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有逐步克服了性格弱点,“1”型性格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美主义者。
“1”的优秀潜质:忍耐性强;韧性强,有毅力;信守承诺;做事有始有终,有条有理;对家庭负责;光明磊落,高度遵守秩序;容易在人群中树立个人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