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竹造建筑
Chapter 2 Bamboo Architecture
建立事务所伊始,出于对竹子的喜爱,亦为竹子便宜、易得、耐用等诸多特性所打动,我开始了在“竹造建筑”领域的实践。这几年媒体把我评价为“世界上最会使用竹子的建筑师”,这个荣誉背后,是很长一段时间的苦苦坚持。
竹造建筑一开始根本无法顺利开展。2006年,建筑事务所刚刚建立,尽管不久前我刚获得国家级别的建筑奖项,市场对我这样一个年轻而想法大胆的建筑师却仍抱持怀疑的态度。现代建筑多用钢筋作为结构材料,我却认为竹子是“21世纪的钢材”,想用这些原本用于农舍的材料建起庞大的建筑。最终的建筑会稳固吗?能抵挡风雨的袭击吗?传统的建筑工人面对这种新型材料又该如何下手?我和团队每天都在面对这样的质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事务所没有接到任何建筑委托。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倍感无奈。
我知道中国有位诗人叫苏东坡,曾经写下一篇和竹子有关的文章。在他被贬的那段时间,一个有月亮的夜晚,他和同被贬到那儿的朋友一起到庭院赏月,然后将这段经历写成名篇。文章最后两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往今来,追求理想的人大概都难免经历失意的时光,而正如苏东坡从月与竹柏中获得人生感悟,面对竹子的我,也开始了一场无可奈何又怡然自得的表演。
既然没有人委托项目,那就自己给自己委托一个,在越南北部平阳省土龙木市一片茂密的热带雨林中,我们租赁了一片土地,然后用七千多根竹子,搭建了一个得以容纳习习凉风与悠悠碧水的咖啡馆。我将之命名为“风与水咖啡馆”(本书28页)。和后来使用竹材料作为主体结构的建筑不同,这个探索性的项目的主体仍采用钢结构,竹材只用作辅助支撑,但从它身上,已经可以看到未来“武重义式”的竹造建筑的雏形。
通过泥浆浸泡和烟熏等传统处理方法,我们让竹材料变得更加坚固。利用竹子的高耐受能力,我们将其用于弯曲的结构中,展现竹子特有的曲线之美。为了更好地增强竹子的稳固性,我们将竹子捆为整体,让每一根竹子承受的压力得以减轻。在竹子与竹子之间的接合处,我们放弃传统的金属接头,钉入粗竹钉并用绳子扎紧——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降低材料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出于保护环境的意识,咖啡馆没有使用空调设备,而是通过开放式的空间引入自然风。
这是我们构建的第一个竹世界,虽然是现代建筑,却和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也被降到最低。当人们置身于这开放的空间中谈天说地时,童年时和家人在树荫下边说边笑的场景浮现在我眼前。因为土地租赁时间只有十年,这个咖啡馆如今已被拆除,但它作为武重义建筑事务所竹造建筑的“起点”,却如种子般孕育了后来的诸多实践。
两年后,我们在风与水咖啡馆旁边的一个人工湖上,建造了使用全竹结构的“风与水酒吧”(本书36页)。不同于咖啡馆的开放式空间,我们用一个只留下天窗的巨大密闭穹顶,给予酒吧封闭私密的室内空间。从远处看,这个建筑在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同时,又给人傲世独立的感觉。自然风与其所在的人工湖的冷水相互作用,通过天窗和建筑的开口构成自然的排气系统,让酒吧内产生的热气得以排出,减少了建筑在能源方面的消耗。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对竹材料又进行了一项创造性的应用。建筑所需的材料被拆分成多个结构单元,每个结构单元再拆分成多个预制框架,每个预制框架则由固定数量的竹子构成。这种预制化的做法使得运输的成本得到极大降低,也提高了现场的装配效率。
人为了生存,无时无刻不在污染着环境。洗发水、肥皂、洗涤剂、飞机、汽车……在这之外还有塑料制品的存在,简直就像是在自相残杀。在建筑实践中保护环境,与其说是作为建筑家的责任感,不如说是作为人类一员所必须意识到、注意到的事。我们要对环境友好、对每一个人友好。我们做的东西,也必须对环境友好、对人类友好。这是我一开始使用竹子作为材料的决心,也是贯穿武重义建筑事务所整个建筑实践的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