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接近自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开篇 我是武重义
Preface This is Vo Trong Nghia

1976年,持续了二十年的越南战争刚结束一年,我出生在越南中部的广平省。这里因为临近南越与北越的交界,在战争中受到非常惨烈的攻击。尽管战争结束,它留下的巨大阴影仍在,家园需要重建,战争时期美军埋下的炸弹仍被频繁引爆,炸死无辜民众。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回忆起小时候那些不小心被炸死的玩伴,以及他们父母哭泣的脸。面对破碎的家园和失去的朋友,我很小就开始思考,一个更好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在我的建筑实践中,将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纳入设计的考量中,不得不说与童年所经历的缺憾有关。

我的家在广平省下的一个小山村中,家里一共有七个兄弟姐妹,家里经济困难,从小我需要做很多农活,协助维持全家生计。我们居住的房子由全家人搭建完成,使用的材料是随处可见、唾手可得的竹子。越南的夏天十分炎热,而村子不通电,无法使用电扇。我们的处理方式是种树,等待树木长大后在树荫下偷得一点阴凉。在夏天的晚上,一家人常在树下纳凉,谈天说地。我对竹子和植物的感情,对不被现代技术干扰的简单纯粹的人际关系的喜爱,就是在那个时候建立的。它们后来成为贯穿我建筑实践的重要情愫。

现代技术,和诸多看似给人方便、实为给人类带来困扰的电器,在我看来坏处大于好处。电视、手机一类的事物难道不是最愚蠢的发明吗?电视提供太多无用的信息,如果每天生活在这些信息中,人便无法专注。手机也是一样,一直保持联系有必要吗?当和家人、亲密的人在一起时,却各顾各看着自己的手机,丝毫不关心身边的人,不是很遗憾的事吗?虽然这个时代被称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却认为聪明的人需要和技术保持距离。

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是寒门子弟的共同理想。通过不懈的努力,我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然后进入河内建筑大学,开始了与建筑二十多年的缘分。1996年,在20岁的时候,我拿到日本政府提供的奖学金,来到日本学习建筑。

之所以选择建筑这个专业,我原先的想法很单纯:如果成了建筑家,就能变成有钱人了吧?就可以让自己和家人过上体面又舒适的生活了吧?实际读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建筑并不是一个能“来钱”的专业,因为喜欢建筑而从事建筑工作只会越来越穷,而以建筑家的身份是不可能实现当有钱人的梦想的。但,有趣的是,虽然初衷是想成为有钱人,在与建筑接触的过程中,我逐渐对它产生了热爱。我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可以让这些原本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怪物变成对环境友好的事物。

从一个不通电的地方到了繁华的日本,初来乍到的我感到许多震撼。日本美丽精致、十分注意细节的建筑,以及建筑对环境的维持和保护,深深打动了我。2002年,我从名古屋大学毕业,来到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在工学系研究科社会基础学专业下的景观研究室学习,师从著名建筑师内藤广。内藤广老师认真的活法和思考建筑的方式,彻底改变了我看待人生和建筑的观点。他让我意识到:做建筑时,要用最本质的、正确的方式去做。现在很多建筑家单纯为了建筑的美感,为了能够让人拍出美丽的相片而做设计,这样的事我绝对不会做。

我是一个勤奋的学生,但不是循规蹈矩的那种。在日本学习时,我保持着原先勤奋的学习习惯,但日本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我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说起来可能像炫耀,但在日本读书时,我几乎不去上课。很多课的老师不过是在照本宣科,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何不自学呢?我大部分时间在泳池边和图书馆里安静自学,并以优异的成绩宣告自己的学习方式的胜利。

日本的建筑教育非常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在日本学习时,我不断思考不破坏环境、能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建筑是什么样的。来自炎热的地方,自然而然也会思考做什么样的建筑,才能让人们在炎热的天气下舒适地生活。小时候经常经历台风,台风一来屋子可能会被吹倒,我也因此思考要如何做出能够与“风”等自然因素和谐相处的建筑。这些思考贯穿于我的学习生涯。

2004年,我获得硕士学位,研究课题阐述了越南中部城市会安的自然风利用。这个课题让我获得“东京大学校长奖”。

念完研究生后,我继续攻读博士课程,但没有念完。在博士课程期间,我在越南的一个大型设计比赛中拿了一等奖,于是以此为契机回国。留在日本发展自己的建筑事业还是回国?我也曾有过挣扎。在日本长达十年的学习生活让我对这个国家产生了感情。我的日语说得很好,在建筑方面的思考和实践也获得了日本人的欣赏和肯定。相比越南,日本也有更多建筑方面的机会。彼时在越南,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子,举国上下也没有太多大型工程项目,机会比日本少得多。但我想,日本已经有如此多优秀的建筑师,多一个武重义不算多,少一个武重义不算少,而越南却切实需要好的建筑师;再说,如果真的是优秀的建筑师,在越南难道无法成功吗?想到这里,我决定回国。

2006年,30岁的我在胡志明市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建筑事务所,希望开始一番体现自己意志的事业。我从喜欢的材料——竹子入手,开始了“竹造建筑”的实践。但,尽管研发了新型的材料结构和施工工艺,让竹造建筑在性能上可以媲美钢筋水泥建筑,这种做法对越南来说还是太超前了。客户不觉得这样的建筑是被需要的。很多项目就算已经设计好并且通过了初步筛选,客户也会认为按图纸的设计,以竹子为建材去实际操作很难,因而取消委托。不得已,我只好从免费的项目做起,以“风与水咖啡馆”为起点,默默构建心中的竹造建筑。

从2006年回国到2013年整整八年,对我来说都是艰苦的。事务所接到的单子不多,即便接到,项目种类也非常单一,只有住宅、学校这样的类别。但无论项目大小,是免费做还是只能拿很少报酬,我们都用最认真的态度做好每一个。积累的过程是辛苦的,每个月要给员工发薪水的日子是我最痛苦的时候。所幸,随着其中一些建筑慢慢在世界上有了名气,2015年开始,事务所开始接到很多活:写字楼、大学、幼儿园、公寓、酒店、旅馆、博物馆……各种项目蜂拥而至,持之以恒的耕耘终于带来收获。在这十几年间,除了竹造建筑,我们也探索了其他形态的绿色建筑,以及为低收入者而建的低成本住宅。

2012年,事务所面临倒闭的危机,在万分烦躁中,我接触了冥想,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改变自己的心情。不曾想,冥想一举改变了我看待世界和建筑的方式,并慢慢变成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我现在在缅甸的帕奥禅林长期修行,每两个月才回一次越南的办公室处理公务。通过极端的专注和充分的授权,我在千里之外用心的力量管理着建筑事务所。目前,我在世界各地协助建筑冥想中心,希望将这改变我的快乐之道推广开来,让更多人获得关于生命的正确知见。

我的一生都在追随自然,不管是以竹子为材料的竹造建筑、在建筑中融入自然的绿色建筑,还是在冥想中感受与超越自身的存在的联系。接近自然的旅程风光无限,慢慢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妙不可言,希望这本记录我的建筑和心的历程的书,能够带你走进不一样的世界。


对武重义建筑事务所而言,核心的理念不是建筑学的概念,而是佛教的“五戒”和“冥想”。很多建筑家单纯为了建筑的美感,为了能够让人拍出美丽的相片而做设计,这样的事我绝对不会做,因为这样做不“诚实”。

——武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