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弁言
十七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爱新觉罗氏王朝统治时期的清代诗歌绵延近二百七十年,这一时期既是中国古代诗歌流变史程上不应轻忽、不能或缺的集大成阶段,又是新旧诗风、诗心因革嬗变的关键时期。清代诗歌更是特定文化时空里“三千灵鬼”历劫多难的心灵搏动之最见具体深微的抒情载体遗存。毋论就中国诗史抑或文学史、文化史,乃至“士”之心灵史而言,一代清诗的认识价值、审美意义以及文献参酌、补苴功能,均值得今人投入学术心力,予以深入研究。
本书以四编二十四章并绪论三章的篇幅,着重以人文生态与心态之审视,辨析清诗发展过程中诸种诗风、诗群之构成以及诗人们各自的流变分合与历史地位;运用“诗文化学”批评方法,关注并契入科举文化、隐逸文化、地域文化、家族文化诸基因,以认辨清代诗歌繁富复杂的诸多特定现象。意在通过“史”的全景式梳理整合,揭示清代诗歌贯串始终的“朝”、“野”离立之势,并与晚明诗史与人们通常认定的“近代”诗史相贯联观照,以显现“因”、“变”承续的轨迹。
各篇论述“遗民诗”、“江东三家”以及诸如王士禛、朱彝尊、查慎行、赵执信、沈德潜、袁枚、黄景仁等世称大诗人时,力求不囿陈说,逐一剖析不相重复的文化构成及个体性独异现象,置于“史”的宏观参照下详加微观论辨。至于对历来为人们忽略轻慢已久的诗人,则谋持一己学力所及特多论列,几近三百家,以图为有清一代诗歌首次作一较全面的整合。
跳脱传习偏嗜之见与模式框架,从上千部诗别集与有关史料探溯流变,厘清脉络,还置数百诗人于应占的历史位置,概以特定史实为据,无蹈人云亦云之弊,是笔者所心期。唯学殖荒陋,心力难济,疏漏必多,误解亦复不免,祈盼方家、读者教正。
严迪昌
2002年3月于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