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天文志第六
●亏食所起
日食起亏自西,月食起亏自东。其食分少者,月行阳轨,则日食偏南,月食偏北;阴轨,则日食偏北,月食偏南:此常数也。立春后,立夏前,食分多,则日食偏南,月食偏北;立秋后,立冬前,食分多,则日食偏北,月食偏南:此黄道斜正也。阳轨交前,阴轨交后,食分多,则日食偏南,月食偏北;阳轨交后,阴轨交前,食分多,则日食偏北,月食偏南:此九道斜正也。黄道比常数所偏差少,九道比黄道所偏又四分之一:皆据午而言之。若午前午后,一理偏南,一理偏北,及消息所食分数多少,以定初、甚、末之方,即各得所求也。
●带食出入分
视其日出入分,在亏初定分已上,复末定分已下,即带食出入。食甚在出入分已下者,以出入分减复末定分,为带食差。食甚在出入分已上者,以亏初定分减出入分,为带食差。各置带食差,以距食分乘之,定用分而一,日以四百七十八、月以五百二十六除,为带食之大分;余为小分。
●日月五星恒星黄赤道十二次值宿昏旦中星
日月五星自古言天之精者,知日月五星为浑象而已。近代西人制大远镜,测得诸曜形体及附近小星晕气各种,古今不同,就其著者录焉。
日之面有小黑形,常运行二十八日满一周。月之面以日光正照显明景,偏照显黑景。其面有凹凸,故虽全明之中,亦有淡黑杂景。
土星之体,彷彿卵形,旧测谓旁有两耳,今测近于赤道星面相逼甚窄,于远赤道所宕甚宽。旁有排定小星五点,最近第一星,约行二日弱;第二星行三日弱;第三星行四日半强;第四星略大,行十六日;第五星行八十日。俱旋行土星一周。
木星之面,常有平行暗景,外有小星四点。第一星行一日七十三刻;第二星行三日五十三刻;第三星略大,行七日十六刻;第四星行十六日七十二刻。俱旋行木星一周。
火星之面,内有无定黑景。
金、水星俱借日为光,合朔弦望如月。
恒星历象考成云:“恒星之名,见于春秋,而四仲中星及斗、牵牛、织女、参、昴、箕、毕、大火、农祥、龙尾、鸟帑、元驷、元鼋之属,散见于尚书、易、诗、左传、国语。至周礼春官冯相氏掌二十八星之位,而礼记月令、大戴礼夏小正稍具诸星见伏之节。盖古者敬天勤民,因时出政,皆以星为纪。秦炬之后,羲和旧术,无复可稽,其传者惟史记天官书,而所载简略。后汉张衡云:‘中外之官,常明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二千五百’,而其书不传。至三国时,太史令陈卓始列巫咸、甘、石三家所著星图,总二百八十三官,一千四百六十四星。隋丹元子作步天歌,叙三垣二十八宿,共一千四百六十七星,为观象之津梁,然尚未有各星经纬度数。自唐、宋而后,诸家以仪象考测,始有各星入宿去极度分,视古加密。
新法算书恒星图表,共星一千二百六十六,分为六等:第一等星一十七,第二等星五十七,第三等星一百八十五,第四等星三百八十九,第五等星三百二十三,第六等星二百九十五,外无名不入等者四百五十九。康熙壬子年钦天监新修仪象志,恒星亦分六等,而其数微异。第一等星一十六,第二等星六十八,第三等星二百零八,第四等星五百一十二,第五等星三百四十二,第六等星七百三十二,共计一千八百七十八。盖观星者以目之所能辨,因其相近,联缀成象而命之名。其微茫昏暗者,多不可考。故各家星官之数,多少不能画一。然列宿及诸大星,则古今中西如一辙也。
又云:“恒星行即古岁差也,古法俱谓恒星不动,而黄道西移;今谓黄道不动,而恒星东行。盖使恒星不动而黄道西移,则恒星之黄道经纬度宜每岁不同,而赤道经纬度宜终古不变。今测恒星之黄道经度,每岁东行,而纬度不变。至于赤道经度,则逐岁不同,而纬度尤甚。自星纪至鹑首六宫之星,在赤道南者,纬度古多而今渐少,在赤道北者反是。自鹑首至星纪六宫之星,在赤道南者,纬度古少而今渐多,在赤道北者反是。凡距赤道二十三度半以内之星,在赤道北者,可以过赤道南,在赤道南者,亦可以过赤道北,则恒星循黄道东行,而非黄道之西移明矣。新法算书载西人第谷以前,或云恒星百年而东行一度,或云七十馀年而东行一度,或云六十馀年而东行一度,随时修改,讫无定数,与古人屡改岁差相同。迨至第谷,方定恒星每岁东行五十一秒,约七十年有馀而行一度,而元郭守敬所定岁差之数亦为近之。至今一百四十馀年,验之于天,虽无差忒,但星行微渺,必历多年,其差乃见。然则第谷所定之数,亦未可泥为定率,惟随时测验,依天行以推其数可也。”
●日月交食
日月食者,自古以为尤异,史册必书。今人推日食之术密矣,犹必书者,从其朔也。其见于史志,无食分及所次宿,备以入志,言推步者考焉。
○日食
壬午五月庚戌朔卯时,次于五车。丁亥二月壬子朔巳时,次于垒壁阵。戊子七月癸酉酉时,次于鬼。己丑正月辛未酉时,次于牛。六月戊辰辰时,次于鬼。十二月乙丑申时,次于建。壬辰闰四月壬午卯时,次于毕。丙申二月庚寅辰时,次于垒壁阵。戊戌七月乙亥酉时,次于轩辕。十二月癸卯辰时,次于建。己亥十二月丁酉午时,次于南斗。庚子五月乙未未时,次于东井。
○月食
丁酉十二月癸亥戌时,次于鬼。
●太阴七星凌犯掩
天官书言“相凌为斗”,又云“七寸以内必之”,谓纬度相迫如交食也。今法,两星相距三分以内为凌,月与星相距十七分以内为凌,俱以相距一度以内为犯,相袭为掩。
●气候图
冬至十一月中: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小寒十二月节: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雊。
大寒十二月中:鸡始乳,鸷鸟厉疾,水泽腹坚。
立春正月节: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雨水正月中: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惊蛰二月节: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春分二月中: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清明三月节: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
谷雨三月中: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立夏四月节: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小满四月中: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芒种五月节: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夏至五月中: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小暑六月节:温风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
大暑六月中: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立秋七月节: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处暑七月中:鹰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白露八月节: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秋分八月中:雷乃收声,蛰虫坏户,水始涸。
寒露九月节:鸿雁来宾,雀入水为蛤,菊有黄华。
霜降九月中:豺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伏。
立冬十月节:水始冰,地始冻,雉入水为蜃。
小雪十月中:虹藏不见,天气上腾地气下降,闭塞成冬。
大雪十一月节:鹖鸟不鸣,虎始交,荔挺出。
●每年交节时刻表
表略
●司天考
戊寅。夏五月,大雨不止。秋七月辛丑朔,日有食之。丙辰既望,月有食之。丙寅,岁星冲日。九月癸卯,镇星冲日。
己卯。秋六月辛巳既望,月有食之。七月乙未朔,日有食之。九月戊申,岁星冲日。壬戌,镇星冲日。
庚辰。夏六月乙亥望,月有食之。冬十月辛巳,镇星冲日。十一月庚寅,岁星冲日。十二月癸酉既望,月有食之。
辛巳。夏闰四月戊申,荧惑冲日。五月己巳望,月有食之。冬十月庚子,镇星冲日。十一月己巳,岁星冲日。
壬午。夏五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一月己未,镇星冲日。
癸未。春正月丙午,岁星冲日。夏四月丙申,辰星凌日。秋八月甲戌,荧惑大冲。冬十二月戊寅,镇星冲日。
甲申。春二月壬午,岁星冲日。三月甲申,月有食之。夏四月戊午,太白凌日。冬十二月丁酉,镇星冲日。
乙酉。春二月丁巳,岁星冲日。秋九月甲戌望,月有食之。癸未,地震。冬十二月丙辰,镇星冲日。
丙戌。春三月丁巳朔,日有食之。夏四月癸巳,岁星冲日。秋闰七月庚子既望,月有食之。秋九月辛丑,辰星凌日。
丁亥。春正月丁酉望,月有食之。二月壬子朔,日有食之。夏四月庚午,岁星冲日。秋七月甲午既望,月有食之。冬十二月乙亥,镇星冲日。
戊子。春正月甲午,镇星冲日。夏四月壬子,地震。六月庚戌,岁星冲日。秋七月癸酉朔,日有食之。己丑,月有食之。
己丑。春正月辛未朔,日有食之。二月壬子,镇星冲日。夏六月戊辰朔,日有食之,隐天蔽日,群曜烁烁,万姓仰望,皆称奇观。辛卯,岁星冲日。冬十一月辛亥,月有食之。十二月乙丑朔,日有食之。
庚寅。春二月辛未,镇星冲日。夏五月丁未望,月有食之。秋八月甲戌,岁星冲日。冬十一月乙巳既望,月有食之。
辛卯。春三月戊子,镇星冲日。夏五月壬寅望,月有食之。冬十月丁巳,岁星冲日。十一月己亥既望,月有食之。
壬辰。春二月甲子,荧惑冲日。三月丙午,镇星冲日。夏闰四月壬午朔,日有食之。丙申望,月有食之。戊戌,太白凌日。冬十月戊戌,岁星冲日。
癸巳。春三月甲子,镇星冲日。壬戌,月有食之。冬十二月丙子,岁星冲日。
甲午。春三月庚戌,荧惑冲日。夏四月辛巳,镇星冲日。秋九月壬子望,月有食之。
乙未。春二月庚戌既望,月有食之。夏四月己亥,镇星冲日。冬十二月癸丑,岁星冲日。
丙申。春正月己丑,岁星冲日。二月庚寅朔,日有食之。夏四月辛卯,辰星凌日。甲辰,荧惑冲日。丙辰,镇星冲日。
丁酉。春三月甲子,岁星冲日。夏五月癸酉,镇星冲日。闰六月丁卯,月有食之。十二月癸亥望,月有食之。
戊戌。春三月辛丑,岁星冲日。夏五月庚寅,镇星冲日。六月庚申,荧惑大冲。辛酉既望,月有食之。秋七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己亥。夏五月戊寅,岁星冲日。六月丁未,镇星冲日。乙卯望,月有食之。冬十月壬子,辰星凌日。十一月辛巳,荧惑冲日,伴月。十二月丁酉朔,日有食之,夜地震。
庚子。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天阴不见。甲子,镇星冲日。戊午,岁星冲日。秋八月庚寅,荧惑冲日。
辛丑。夏四月甲戌望,月有食之。五月己丑朔,日未食而入。六月壬午,镇星冲日。秋七月庚子,岁星冲日。九月乙未,荧惑冲日。冬十月辛未望,月有食之。
壬寅。秋七月己亥,镇星冲日。九月壬午,岁星冲日。冬十月乙丑望,月有食之。十一月乙未,荧惑冲日。
癸卯。秋七月丁巳,镇星冲日。九月庚申望,月有食之。乙丑,岁星冲日。
甲辰。秋八月乙亥,镇星冲日。甲午,彗星晨见于轩辕东南,张西北,九月己酉,复见于亢。冬十一月辛丑,月犯太白。丙午,客星击月阴。庚戌,夜中星陨,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