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思考,继续追问
一、失误百年
整整一百年了!
中医被戴上“玄学”的帽子整整一百年了!
发难中医,始于个人,继而是群起而攻之的集体。
(一)个人发难
1917年,对中医首先发难的是留日归来的余云岫先生。
余云岫,浙江镇海人,1916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医科大学。1917年,余云岫著《灵素商兑》,从否定《黄帝内经》入手,彻底否定中医文化。
《黄帝内经》是中医文化的奠基之作,中医文化的基础理论全部发源于此。成书之时,集中医基础理论之大成;成书之后,为中医文化之经典。
《黄帝内经》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灵素商兑》批判的就是《灵枢》与《素问》。
批判《灵枢》与《素问》,余云岫的目的类似于美军对伊拉克的“斩首行动”。
“堕其首都也,弃其本源也。”这是余云岫回答否定中医为什么从《灵素》入手的所以然。
否定中医,从否定《黄帝内经》入手;否定《黄帝内经》从否定阴阳五行入手,这是余云岫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无明确之实验,无巩固之证据。”这是余云岫批判《黄帝内经》的立足点。
“彼所谓阴阳者,神秘不可思议。”“至于五行之说,尤属不根。其在印度、欧西则分四行,曰地、曰水、曰风、曰火。中夏则别为五行,曰金、曰木、曰水、曰火、曰土,是东西已不相同,孰得其真?已不可辨。”这是余云岫否定阴阳五行的基本依据。
余云岫坚信,击破阴阳五行学说,整个中医文化体系就会崩溃。
实际层面上,余云岫于1929年推出了“废除中医”案。这一提案震惊了中医界,也震惊了整个中国。余云岫是从根本上全面否定中医文化的第一人。
余云岫对《黄帝内经》的发难,是个人的发难。
(二)集体发难
集体发难,始于“科玄之争”。1923年,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文化论战,这就是“科玄之争”。科,科学也。玄,玄学也。孰为科学?孰为玄学?当时的答案是:西方文化为科学,中华文化为玄学。玄学玄在何处?玄在阴阳五行的不可重复,不可实证上。不可重复,不可实证,所以是玄学。争论双方的领军人物是胡适先生与梁启超先生。
“科玄之争”的起因与过程,没有必要重复叙述,此处只介绍一个非常奇怪而又被后人忽略的现象,这就是:西化派批判阴阳五行为玄学,而本土派同样视阴阳五行为玄学。原则上肯定中华文化,具体中否定阴阳五行,这是本土派的一大特色。请看以下例证:
1.梁启超先生批阴阳、批五行
梁先生在《阴阳五行说之来历》一文中说:“阴阳五行为两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直至今日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今当辞而辟之。”梁启超先生认为,以五行学说“支配关乎病人生死的医学,是学术界的耻辱”。
“科玄之争”中,梁先生是坚定的本土派。“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就是梁先生从《易经》中摘录出来的。《易经》的基础在阴阳,但这并没有影响梁启超先生批阴阳。
2.章太炎先生批五行
1926年,章太炎先生在《医界春秋》发表《论五脏腑五行无定说》一文,主张废除五行。章先生认为五行学说为愚学而非哲学,他说:“五行之论亦与哲学何与?此乃汉代纬候之谈,可以为愚,不可以为哲也。”文章引起了争论,章先生又撰文反驳:“今即不言五行,亦何损于中医之实耶?夫中医不可废也。”
众所周知,章太炎先生是国学大师。国学大师章先生只反五行不反阴阳。阴阳与五行,章先生是分割而论的。
3.严复先生批五行
严复在讲演中说:“中国隆古之人,已分一切物为五行也。五行曰金、木、水、火、土。意欲以此尽物。则试问空气应归何类?或曰空气动则为风,应作属木。《易·巽》为木,而亦为风。则吾实不解气之与木,有何相类之处?矿质金石相伴,血肉鱼骨,自为一部。凡此皆将何属?……中国人不通物理,五行实为厉阶。”
严先生曾任北京大学校长,是《天演论》的翻译者,他对中华民族由先进到落后的看法是:祖先开其头,子孙没有续其尾。严复先生临终对中华文化的态度是:“中国必不亡,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严复先生在《天演论·译序》中高度地赞扬《易》,认为欧洲学术基础在“名、数、质、力”,而中华先贤在《易》里已全部解决。高度赞扬《易》的严复先生,反五行不反阴阳。阴阳五行,严复先生也是分割而论的。
严复有一个笔名,曰“地雷”。这可不是现代化武器中的“地雷”,而是六十四卦中复卦的卦象。坤卦在上,震卦在下。坤论地,震论雷。雷在地中,复。八卦中的坤、震两卦的卦象组成六十四卦中的复卦。从这一笔名上,可以看出严复先生对卦象的基本态度。
4.梁漱溟先生批阴阳、批五行
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这样说:“中国人无论讲什么总喜欢拿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去说。医家对于病理药性的说明,尤其是这样。这种说法又是玄学的味道。他拿金、木、水、火、土来与五脏相配属,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据《灵枢》《素问》还有东、西、南、北、中五方,青、黄、赤、白、黑五色,酸、甘、苦、辣、咸五味,宫商角徵羽五音,以及什么五声、五谷、五数、五畜等相配合。虽看着是谈资文料,实际似乎用不着,而不料也竟自拿来用。例如,这个人面色白润就说他肺经没有病,因为肺属金,金应当是白色,现在肺现它的本色就无病。又姜若炮黑了用,就说可以入肾,因为肾属水其色黑。诸如此类,很多很多。这种奇妙的推理,异样的逻辑,西方绝对不能容,中国偏行之一千多年!”
梁漱溟先生,儒学大师,佛教徒,儒家文化的坚定信守者,但梁先生既否定阴阳又否定五行。
争论的是文化,心忧的是天下。“天下有病”,是争论双方的共同认识。“全盘西化”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争论双方开出的不同药方。实际上,本土派在基础问题上出现了不攻自破的漏洞。如果阴阳五行为玄学,“中学”还能“为体”吗?
(三)无人应战的遗憾
无论是个人发难,还是集体发难,批判否定的目标是一致的,皆以痛斥阴阳五行为玄学切入。
阴阳五行真的是玄学吗?
阴阳五行真的不可实证吗?
有人挑战,无人应战,是不是整个中医界在理论层面、哲学层面上的遗憾?!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为什么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整个中医界并没有从本源上作出令人信服的解答。
当然,合理地解释阴阳五行并不是中医界一个界别的责任;责任担当者,首先应该是质疑阴阳五行的文化界与哲学界。
二、质疑者难以回答的三个问题
(一)阴阳五行为什么无处不在
《易经》为群经之首,这是历史的共识。《易经》之首在哪里?在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由阴阳两爻组成。创造《易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八个字,是《汉书·艺文志》对《易经》形成过程的描述。《易经》里的所有文字都是对卦象的诠释。如果说阴阳是玄学,那么,创造《易经》的三代圣贤,会将阴阳两爻组成的卦象置于群经之首的位置吗?三代圣贤,难道个个都是糊涂虫吗?
诸子百家,子子论阴阳,家家论五行;先秦诸子,难道个个都是傻瓜吗?
打开《史记》《汉书》《淮南子》,阴阳五行仍然无处不在,如果说阴阳五行是玄学,写《史记》的司马迁,写《汉书》的班固,组织编写《淮南子》的淮南王刘安,个个都是傻瓜吗?
“万物负阴而抱阳。”以阴阳论物理,老子留下如此论断。看看今天的《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哪一个元素不是阴阳两种成分,阴阳两种结构?看看组成地壳的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哪一种盐不是阴阳两种成分,阴阳两种结构?老子的结论究竟对不对?
孔子以阴阳五行论人礼,管子以阴阳五行论政理,孙子以阴阳五行论兵法,孔子、管子、孙子这些一流的贤哲为什么会以玄学为立论依据?
如果以余云岫与“科玄之争”两派的批判为真,如何看待先秦诸子,如何看待班固、司马迁?更根本的是,如何看待源头的一部部经典?
排中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同一条件下,互相矛盾的两个判断中,必有一真,必有一假,不能全真,不能都假,绝对不能有中间情况。
那么,诸子百家与余云岫之间谁真谁假呢?
(二)玄学怎么能够孕育出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的确存在,而且赢得了世界的敬重,请看下面几个论断。
1.《科学史》论中华文明
英国学者W.C丹皮尔著《科学史》一书,开篇之处第一句话是这样的:
“在历史的黎明期,文明首先在中国以及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尼罗河几条大河的流域中,从蒙昧中诞生出来。”
丹皮尔所说的“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中,丹皮尔把中国文明排在了首位。
《科学史》一书初版于1929年,到1958年印行21次,194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中译本,到1987年4次印行。
敬请注意,东西方发行量如此之大的《科学史》,将中华文明放在人类文明史的第一位。
2.《极简欧洲史》论中华文明
澳大利亚学者约翰·赫斯特大作《极简欧洲史》中文版序的第二段话是这样的:
“中华文明远比欧洲文明古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远比欧洲文明进步。”
这段话在书的结尾处又出现一次。
《极简欧洲史》热销于欧美,2011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到2017年28次印刷。
请看,澳大利亚学者认为中华文明的确存在,而且比欧洲文明更古老。
文化是化人之道,文明是人创造出的成果。如果阴阳五行为玄学,那么值得追问的问题是:玄学怎么会孕育出领先世界而且让世界心悦诚服的中华文明?
(三)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学者为什么崇尚阴阳
笔者的书桌上,高度评价阴阳的西方科学家、西方学者,有以下几位: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尔;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普拉;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利高津;
美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惠勒;
法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传教士白晋;
英国人文科学院院士李约瑟。
量子物理学大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尔崇拜阴阳。1937年春,玻尔访问中国。这次访问玻尔有一个重大发现:他所倡导的并协性原理,竟然在中国古文明中就有其先河。玻尔认为“阴阳”图是并协性原理的最好标志。后来,玻尔把太极图放在自己家族的族徽上。
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学会主席、美国哲学学会副主席惠勒教授1981年访问中国,演讲中次次都谈到玻尔与太极图的故事。惠勒教授在中国的演讲集为《物理学和质朴性》一书,阴阳太极图赫然出现在该书的第一页。
李约瑟博士先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又著《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李约瑟博士指出,中国古代科学的三大基本观念在五行、阴阳、卦象符号。
法国传教士、法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白晋对阴阳的评价,其结论可以说至高无上。白晋认为,中国古老哲学体现在《易》图之中,它以阴阳这个简明自然的方法表示了所有科学原理。
阴阳如果是玄学,会赢得西方一流科学家的敬重吗?
三、千古之谜的形成
阴阳五行,在中原大地上是一个千古之谜。
阴阳五行很重要!这是先秦诸子的共同结论。
以阴阳五行为依据论证一切问题,这是先秦诸子的共同实践。
但阴阳五行为什么重要?阴阳五行为什么可以成为论证一切问题的依据?先秦诸子并没有给出基本的解释,这是先秦诸子留下的千古之谜。
论阴阳不论五行,这是《易经》的特点。五行从何而来?这一千古之谜,产生于群经之首。
谈五行不谈出处,这是《尚书》的特点。阴阳与五行是什么关系?这一千古之谜,产生于《尚书》。《尚书》,儒家十三经中位列第二。
阴阳的根源在寒暑,在冬至夏至,这是《周髀算经·日月历法》给出的答案。五行呢?五行的根源在何处?《周髀算经》没有给出答案。
四、寻找阴阳五行的源头
有!一定有来源之处!
这一追问方式源于地质学。
找到了矿,必须追问矿从何处来!
有这个矿,必须追问这个矿是怎么形成的!
如此追问,是地质界的基本常识。
将地质界的追问方式引入中医文化研究,很快就会提出一系列新问题:
——有阴阳,阴阳从何处来?
——有五行,五行从何处来?
——阴阳与五行是同一个发源地吗?
——有《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怎么形成的?
——有《易经》,《易经》是怎么形成的?
——有中医文化,中医文化是怎么形成的?
——有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怎么形成的?
——中医文化与中华文化同根同源吗?
希伯来先贤、印度先贤为子孙留下的是育人的、世世代代流传的文化,难道中华先贤会为子孙留下害人的、经不起推敲的玄学吗?爷爷疼孙子,这是天性。同样的道理,中华先贤会贻害子孙吗?
阴阳五行之所以成为玄学,笔者认为,关键问题在于失传了阴阳五行的发源地。只要找到阴阳五行的源头,一定会解释阴阳五行的合理性、重要性与无处不在的普遍性。
五、中原失传的,到边陲去找找
朝堂失传了的,到民间去找;中原失传了的,到四周去找。
研究问题,眼睛不能死死地固定于一点,而应该放眼于上下左右,这是孔夫子留下的基本方法。
《汉书·艺文志》:“礼失而求诸野。”这是孔夫子的话。礼,狭义上的礼仪,广义上的传统。野,朝野之野也。朝堂失传的传统,民间或许有保留,可以到民间去找回来。孔夫子的这一论断,很多人都知道。
《左传·昭公十七年》:“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孔夫子的这一论断,几乎被人遗忘了。这八个字,评价的是一个重要历史典故——
少昊氏时代为什么以鸟命名官名?
鲁昭公不明白。
鲁昭公何许人也?鲁国之国君,周公之后代也。周公,周礼的制定者,周之贤臣,文化集大成者,孔夫子崇拜的对象。周公受封于鲁,周公后代不能解答的问题,一定是道大难题。谁能解答?东夷小国郯国的使者郯子顺利而轻松地解答了这一难题。少昊氏时代的官员,均是用鸟来命名。不同的鸟,不同的官。官,是主管太阳历的官。不同的官,掌管不同节令:
凤鸟氏是总管太阳历的官。
玄鸟氏是掌管春分秋分的官。
伯赵氏是掌管冬至夏至的官。
青鸟氏是掌管立春立夏的官。
丹鸟氏是掌管立秋立冬的官。
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太阳历的八节在当时被称之为“分至启闭”。分,春分秋分;至,冬至夏至;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
以历设官,是黄帝、炎帝、共工、太昊、少昊时代的传统。一个时代,一个官名。官名命名的依据可以不同,但是以历设官的原则是一致的。鲁昭公不明白的事,东夷的郯子解释得清清楚楚。孔夫子知道这一典故后,作出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评价。
四夷为何?《礼记·曲礼下》:“南蛮、北狄、东夷、西戎也。”四,四周也。夷,华夏之外的族群也。
“天子”者,中原华夏之代称也。“失官”者,狭义上失去了设置官员的依据,广义上失传了文化传统。
中原华夏失传了的文化可以在四周找回来。孔夫子时代,中原华夏还有如此广大的胸怀。四夷之中,大有圣贤。舜,东夷人;文王,西夷人;这是《孟子·离娄下》的介绍。
古有孔夫子的教导,今有纳西族保留中原古乐的启示,笔者几次深入云贵川,以及湘西白云深山处。
在湘西,笔者找到了《苗族古历》。善于种植水稻的苗族,保留了远古时期的太阳历。苗族保留的太阳历,可以精确、精密、精致地解释阴阳。
阴阳的根本在太阳!
在贵州,笔者找到了彝族典籍《土鲁窦吉》,汉语意思“宇宙生化”。《土鲁窦吉》一是保留了洛书河图,二是保留了对洛书河图的合理解释。《土鲁窦吉》告诉世人,洛书表达的是十月太阳历,河图表达的是十二月阴阳合历。
阴阳五行是从十月太阳历出发的,天干地支是从十月太阳历出发的,“宇”“宙”这两个单音词,以及广泛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72与36这一组数据,还有中华民族所崇尚的龙,全部是从十月太阳历出发的。
《土鲁窦吉》保留的十月太阳历,既可以精确、精密、精致地解释阴阳,又可以精确、精密、精致地解释五行。
阴阳五行的根本在太阳!
在四川,笔者在凉山彝族毕摩经书中找到了与三星堆一模一样的五辐太阳轮。彝族经书解释五辐太阳轮表达的是五行太阳历。
阴阳五行的根本在太阳!
苗族与彝族,两个不同的民族,一个共同的指向:太阳历是阴阳五行的发源地。
实际上,还有一个少数民族与苗族、彝族持有同样的观点,这就是生活在黔东南的水族。水族文化,也是以太阳历解释阴阳的。
从太阳历这一根本看,彝族、苗族、水族与汉族应该同根同源。
没有天文历法,种植也不会有收获。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决不会诞生人类文明。中华大地上的粮食,远远早于文字。人工粮食的出现,证明了天文历法存在。中华文化不是起源于文字,更不是起源于儒家道家,而是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天文历法,首先是太阳历。
在西方,太阳历只有记时意义,而在中华大地上,太阳历则涉及中华文化、中医文化的大根大本。
——太阳历,阴阳五行的发源地!
——太阳历,天干地支的发源地!
——太阳历,粮食种植的根本大法!
——太阳历,中华文化的大根大本!
——太阳历,中医文化的大根大本!
——太阳历,诸子百家的大根大本!
——太阳历,音律与数理化的大根大本!
世界上有多种文化与宗教,但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宗教大都以万能之神为本,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以天文为本,首先是以太阳为本。认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不能以书论书,不能以人论人,更不能以字论字,而应该仰观天文、仰观太阳、仰观月亮、仰观北斗。
以太阳历为钥匙,才能真正打开中华文化、中医文化的大门,才能真正认识中华文明的成因。
此处特别提醒的是,太阳历分十月太阳历与十二月太阳历,在顺序上,十月太阳历在先,十二月太阳历在后。笔者认为,中华文化成熟于十月太阳历,精美于十二月太阳历。成熟点与精美点会在后面讨论,此处不赘述。
六、批判者需要弄懂的十个基本问题
宗教不允许怀疑,邪教不允许批判,文化既允许怀疑又允许批判。但是,一百年来的中医批判,以及现实中的中医批判,批判方式是“以我论之”——我认为怎么样就是怎么样。事关源头的基本常识,既不知道,又不想求证,更不想弄懂弄通。这里列出事关中医文化起源的十个基本常识,供中医文化的批判者思考。
其一,过一年又一岁,年和岁一样吗?如果说有差别,有几大差别?年和岁的确定与中华文化、中医文化的起源有什么关系?
其二,世界很大,但是数学体系只有两种:一是中国的机械化算法体系,一是西方的逻辑演绎体系。今天计算机所采用的数学,并不是西方的逻辑演绎体系,而是中国的机械化算法。知道机械化算法与阴阳的母源关系吗?“观阴阳之裂变,总算术之根源。”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知道中国算术为什么会以阴阳为根源?
其三,今天全世界采用的音律标准,是中国的十二平均律,知道十二平均律论阴论阳吗?知道十二律与十二经络的同根伴生关系吗?
其四,“满招损,谦受益”与“阳极生阴,阴极生阳”这两句格言之间有渊源关系吗?
其五,奇偶之数,涉及文化的大根大本。在古希腊,最早重视数的,当属大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留下的名言是:“一切都是数。数的关键是单双。”数,古希腊人分单双,中华先贤分奇偶。奇偶之数与一阴一阳有关系吗?彝族文化、苗族文化皆以阴阳论奇偶,《黄帝内经》同样以阴阳论奇偶,知道阴阳与奇偶的关系吗?为什么一阴一阳可以论一奇一偶?
其六,昨日的阴阳批判者,大都是“读书破万卷”的读书人,但是,知道中华大地上的第一部书是怎么形成的?第一部书的形成与阴阳有关系吗?
其七,今天的阴阳批判者,大都进过图书馆,知道“图书”这个双音词与阴阳的关系吗?
其八,时间空间,是各个学科的基础。知道《黄帝内经》以时间空间为本吗?知道中华大地上的时间空间与阴阳的关系吗?知道时空物三位一体是《黄帝内经》的时空观吗?
其九,地球仪上有两条回归线,中午的日影有长短两个极点,知道这两线两点与中华文化、中医文化的母源关系吗?知道这两线两点与“寒暑相推”“礼尚往来”“终则有始”“原始反终”“如环无端”“周而复始”这些成语的母源关系吗?知道这两线两点与四时、六气、八风、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的母源关系吗?知道这两线两点与阴阳五行的母源关系吗?
其十,太阳视运动的实质是地球公转,昼夜往来的实质是地球自转,知道地球公转与周岁之阴阳的关系吗?知道地球自转与周日之阴阳的关系吗?
余云岫先生早已驾鹤西去,使后生失去了请教、商榷、应战的机会;“科玄之争”两派的老先生也早已驾鹤西去,使后生失去了请教、商榷、应战的机会。但是,批判阴阳五行者仍然连绵不绝。
希望今后的批判者,在弄懂这十个基本问题之后,再来批判阴阳五行,再批判中华文化、中医文化。
实际上,不懂太阳历的文化批判,全部是文化大门之外的呐喊;而不懂太阳历的文化继承,基本上是“瞎子摸象”抑或大森林中捡树叶。
七、“知其要者,一言而终”的提示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这是针经《灵枢》开篇之作《九针十二原》中一个重要论断。这一论断提醒后人,研读《黄帝内经》一定要知道“精要”之“要”。知道了这个要点,可以一通百通;不知道这个要点,则会走入漫无边际的迷宫之中。
要点之要,就是太阳历。
研读《黄帝内经》,只要认识“两点两线”——日影最长点、日影最短点与南北回归线,一系列中医基础概念就会明白于顷刻间,例如,天道、阴阳、五行、四时、六气、八风、十二律,以及天干地支、升降出入……
要点之要,会在正文中一一解读。
中华先贤为什么会创造出如此优秀的文化,从基点到思路到方法,后人明白吗?
刘明武
于南海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