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与中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阴阳合历之二:十二月太阴历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某月某日”“初一十五”,属于月亮历。月亮,史称太阴星。所以,月亮历称之为太阴历。

中华大地上的太阴历产生于何时?

“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这两个并列的神话故事可以给出一点启示。

“后羿射日”,谈的是太阳历的改革。“嫦娥奔月”,谈的是月亮历即太阴历的出现。两个神话故事的并列,指的是太阴历与太阳历的融合。

一、经典记载

太阴历,最早是在《山海经》与《周髀算经》出现的。

(一)《山海经》记载的太阴历

《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这里的常羲生十二月,隐喻的是十二月太阴历的诞生。——这是《山海经》记载的生月神话。

《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有羲和生十日之说。

羲和生十日,常羲生十二月,应该是两种历法。十日,指的是十月太阳历。十二月,指的是十二月太阳历或十二月阴阳合历。《吕氏春秋》有“尚仪作占月”之说,《史记·历书·索引》有“常仪占月”之说,常羲、尚仪、常仪,三个名字仅仅是发音上的差别,应是一人之名。毕沅注:“尚仪与嫦娥音通。”

《淮南子》对“嫦娥奔月”的神话有进一步诠释。《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这一神话,将后羿与嫦娥联系在了一起。后羿射日,十个太阳射落九个剩下一个;嫦娥奔月,一个月亮变成了十二个月。一个太阳、十二个月,两个神话前后有连续关系,即十月太阳历改革为十二月历。

(二)《周髀算经》记载的太阴历

《山海经》以神话隐喻太阴历,《周髀算经》则是以严肃的数据诠释太阴历。太阴历的四个关键性数据,是在《周髀算经·日月历法》出现的:

“置小月二十九日。”

“置大月三十日。”

“置经月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

“置小岁三百五十四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四十八。”

小月29日,大月30日,经月29(29.53085)日,小岁354(354.3702)日,四个数据构成了完整的太阴历。

中华大地上的三位数分母,首先是在太阴历中出现的。

大月30日,小月29日,这两个数据彝族有、苗族有、中原华夏同样有,“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为一月”这个数据的拥有者,唯有中原华夏。

940这个三位数分母的出现,预示着中原华夏的算术水平已经超越了边陲的兄弟民族。

太阳历称岁,太阴历称小岁。太阳回归一次为一岁,月亮圆缺十二次为一小岁。

二、少数民族记载的太阴历

太阴历中原有,边陲也有,后面介绍苗族、彝族保留的太阴历。

(一)苗族太阴历

苗族同胞有一首名叫《太阳姑娘月亮小伙儿》古歌,记载的太阳历与太阴历。唱词如下:

太阳姑娘天上行,月亮小伙儿在追赶。

到了蛇、马月,日月分道行;

太阳姑娘走远路,月亮小伙儿走近道。

又到牛、鼠月,日月换路走;

月亮小伙儿走远路,太阳姑娘走近道。

太阳姑娘常勤快,天天走路一个样,年年月数都一样。

月亮小伙儿有点懒,有时小步走得慢,这个月就小;有时大步走得快,这个月就大。

大月30日,小月29日,大小相间。

这是贵州威宁一带流传的苗族古歌,由贵州雷山苗族同胞李国章先生所收集记载。古歌揭示了这样几个历史事实:

其一,苗族先贤是善于观察天文的先贤。

其二,苗族先贤发现太阳、月亮运行的轨道不一样。

其三,苗族先贤制定出太阳历、太阴历,然后制定出了太阳、太阴合二而一的阴阳合历。

其四,“太阳天天走路一个样”指的是太阳历每个月的天数相等。

其五,“月亮有时走小步,有时走大步”这里说明,苗族先贤发现30日与29日的大月、小月。

其六,蛇月、马月、牛月、鼠月,苗族先贤在天文历法中使用了十二属相记月。

苗语,也是把月亮称之为太阴。

苗族文化把太阳比作姑娘,把月亮比作小伙儿,这一点与中原华夏的“太阳公公,月亮奶奶”稍有差异。

(二)彝族太阴历

彝族典籍《土鲁窦吉》与《宇宙人文论》均有月亮观测的记载。

关于月亮的变化,《宇宙人文论》中有一篇《论日月运行》有如此归纳:“月亮跑一圈,经历一个月,轮回一次盈亏圆缺。”一个月之内,月亮有盈亏圆缺四大变化。

关于月亮四大变化的原因,《宇宙人文论·论日月运行》的详细解释是:

“月亮初一开始长体,十五圆满长成。

初二、初三太阳月亮并行于地球两侧,太阳光不能远传到月亮上,月光只有头发丝那样大一点。

初七、初八太阳转出一角,月亮照着一边,有一半亮堂堂的,这就是‘上弦月圆一半’。

十五、十六太阳转到天空中,月亮转到地球面上,天气下降,地气上升,月光亮堂堂,清、浊二气明朗朗,这就是‘十五月圆’的时候,有生命的样样发展。

十八、十九太阳转过一方,月亮缺过一角,渐渐移到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又转过一方,月亮又缺了一角,清、浊二气接触半周,月亮只明一半,这就是‘下弦月缺一半’。

到三十日,太阳和月亮都同时越过地球两边去了,清气与浊气都积聚起来了,这就是‘月光都尽’的‘晦’日。”

月亮为什么有盈亏圆缺四大变化?月亮的变化,原因不仅仅在月亮本身,还关乎月亮之外的太阳与地球。是太阳、地球、月亮三者对应关系的变化,决定了月亮盈亏圆缺的四大变化。一个月之内,太阳、月亮、地球三者有4种对应关系,4种对应关系决定了四大变化:

初二、初三,太阳、月亮在地球的两侧,阳光只有一点照到月亮上,所以月光像头发丝一般。月缺,原因在此。

初七、初八,太阳照着月亮的一边,所以月亮有一半是亮的。月亏,原因在此。

十五、十六,太阳可以光照月亮,所以月光亮堂堂,这就是“十五月圆”的原因。月盈月圆,原因在此。

十八、十九太阳转过一方,月亮缺过一角,渐渐移到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又转过一方,月亮又缺了一角,月亮只明一半,这就是“下弦月缺一半”。月亏另一半,原因在此。

到了三十,太阳和月亮同时处于地球的两边,阳光无法照到月球,这就是“月光都尽”的“晦”日。月晦无光,原因在此。

“太阳一天转一次,月亮一月圆一番。”《宇宙人文论·太阳的月亮根源》一文中也有如是之论。

月圆月缺,并不是月亮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变化关系决定的。彝族先贤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

讨论月亮盈亏圆缺的四象之变,这是最有价值的一篇文献。

《宇宙人文论》将太阳称为“众阳之精”,将月亮称为“太阴之象”。

大月30日,小月29日。《宇宙人文论》中同样有大小月之分。

(三)望月知日:常青的挂历

今天的挂历挂在墙上,当初的挂历挂在天上。月亮圆缺的变化,就是中华大地上的挂历。望月知日,是太阴历根本作用。

抬头一看,月亮正圆,知道是朔望月的十五。

抬头一看,月亮缺失,不是三十,就是初一。

月牙如弦,上半月的初三、初四。月牙朝上,月圆半边像弯弯的小船,这是上半月的初七、初八。月牙朝下像一块被啃过的月饼,这是下半月的二十二、二十三。

月牙朝上且边缘光滑,是上半月。月牙朝下,且边缘粗糙,这是下半月。

在没有挂历的年代,中华大地上的士农工商,晚上一举头望月,就知道“今日何日”了。

(四)几个基本常识

1.朔望月的界定

《周髀算经·日月历法》:“月与日合,为一月。”月,并非仅有月亮一种因素决定,而是由日月两种因素决定的。日月如何决定月?就是日月的会合。日与月会合一次就是一月,这里记载的是朔望月。

2.朔望

何谓朔?何谓望?初一为朔,十五为望。

朔望之“朔”,文字记载在尧舜时代。《尚书·舜典》:“正月上日。”疏:“上日,朔日也。”

定朔是一件大事。《周礼·春官》:“颁告朔于邦国。”《说文解字》:“朔,月一日始苏也。”定哪一天为初一,由太史向诸侯国颁告。定朔的参照坐标在月亮,在月缺之日。

“望”之确定,同样是一件大事。《尚书·召诰》:“惟二月既望。”日月相望谓之望。《论衡·四讳》:“十五日,日月相望谓之望。”十五日,月圆之日。望之确定,参照坐标在月亮。

《圣经·出埃及记》告诉后人,年首月首都是由上帝规定的。

“岁首至也,月首朔也。”《后汉书·历律下》告诉后人,岁首在冬至之至,月首在朔望之朔。中华大地上的岁首月首是由太阳月亮规定的。日影揭示冬至,冬至为一岁之首。月亮展示朔望,朔望之朔为一月之首。

3.几何学中的初一十五

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如此三点一线,初一。

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如此三点一线,十五。

月球位于太阳、地球之间,此时月球晦暗不发光。

地球位于太阳、月球之间,此时月球又圆又亮。

月圆月缺,月缺月圆;一朔一望,一望一朔;初一十五,十五初一;如此循环,周而复始。从朔到朔,从望到望,这一区间的时间长度即朔望月。

4.月亮圆缺与死生之说

神话中嫦娥的长生不老药,经典中的死生之说,实际上关乎着月亮的圆缺。

《孙子兵法·虚实》:“月有死生。”

《鹖冠子·王第》:“月信死信生,终者有始。”

《楚辞·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月缺论死,月现论生。一死一生,终者有始,原始反终。“不死之药”的真实意义,在于月亮的死而复生。

《易经·系辞上》:“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人死不能复生,能够死而复生者有谁?《孙子兵法》《鹖冠子》《楚辞》三部典籍共同指出,能够死而复生者,只有天上的月亮。《易经》中的“原始反终”之论,只有放在太阴历中才能得到正确解答。

5.月之朔望与基础问题的解答

其一,望月知日。初一即朔,月中即望。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望月可以知日,望月可以知历。反之,知日也可以推理月相。

今天的日历在墙上,古时的日历在天上。

其二,月之朔望与潮起潮落。大江大河在地球上,但是,天文大潮的决定因素在月亮。人在地球上,人体气血虚实变化的决定因素在月亮。《灵枢·岁露论》篇有月满海水西盛,人血气充实;月亏空海水东盛,人气血虚之论。

其三,月之朔望与女子月信。月亮是女子月信的参照坐标。月亮圆缺一次,女子月信一次;多一次是病,少一次也是病。

此处说明一个问题,即月亮朔望与江河潮汐在时间上有着严格的对应性,而女子月信对应的是朔望周期,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朔望这两天。

其四,月之朔望与用药补泻。

“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亮圆缺是用药用针补泻的参照坐标,这是《素问·八正神明论》建立的补泻原则。

(五)月亮的位置紧随太阳

“与日月合其序。”

“日月无私照。”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日月并列而论,是中华文化的特点。太阳历之后出现太阴历,顺理成章。

月亮,是天文中一个重要因素,其地位仅仅次于太阳。研究宇宙,研究人与万物,离不开月亮这一因素。忽略了月亮,不可能得出完整的研究成果。

月亮,是人文中一个重要因素。天上的月亮,化为人文中的阴阳之阴。月论阴,日论阳。太阳月亮,一阴一阳。一阴一阳,太阳月亮。天上的日月无处不在,知道了这一点,才能明白人文中阴阳无处不在的根源。

认识中华文化、中医文化,首先应该认识太阳,其次应该认识月亮。

圆周循环运动,月球的基本常识之一。

朔、上弦月、望、下弦月、晦,运动中的五种变化,月球的基本常识之二(图4-1)。

图4-1 一个月亮,多种形状

月亮圆缺的变化,影响着地球,影响着人体。

钱塘江在地球上,但是钱塘江大潮的决定性因素在月亮。

女同胞在地球上,但是女子月信的决定性因素在月亮。

人在地球上,但是人体气血虚实的决定性因素在月亮。

“日为阳,月为阴。”(《素问·阴阳离合论》)忘记了月亮,一阴一阳就少了一半,所以谈文化论中医,无论如何不能忘记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