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3章 《桥边的老人》读后感
今天起得早。
午饭前,坐在床边,随手拿起手机,翻看小说(电子书)。
还是海明威,他的短篇小说《桥边的老人》,不长,我很快看完了。
“复盘”一下,据说这样可以增强记忆力。
故事发生在***新一轮进攻前夕,天是阴沉沉的,飞机未能起飞,原先传闻的或者预计的遭遇战因而没有发生。
地点是在桥边,桥下有浑水,水不深但有泥,桥的前后当然都是坡。有的士兵在推卡车,推上桥,就开着车跑了。有些人踩着泥水过河,深一脚,浅一脚,很艰难。
桥边坐着一位疲惫的老人,戴着金丝边的眼镜,他曾经看护动物,主要是山羊、鸽子和猫,显然,那是他家的动物,金丝边眼镜标明他曾经的生活还是不错的,也许是一位作家,日子很温馨、舒适。
主人公(或许是海明威自己)负责去桥那边去探明敌情,看看敌人什么时候打过来。他在桥边遇到了老人。老人说自己负责照看动物,就那几样。主人公叫他歇一歇,赶紧走,老人站起来,试了试,无力地倒地,实在走不动了,他都走了十二公里了!
篇幅不长,主人公和老人的对话相对较长,说来说去就是那几只动物。老人说,猫不担心,能照顾自己,鸽子笼没有关,它们(四只)可以飞走,但是山羊呢?谁来照顾它呢?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想,“猫”好比“鹰派”如士兵,能照顾自己,“鸽子”好比“鸽派”或“百姓”,无力作战,不战而退,“山羊”好比“老人”这样的,想走又走不动,想留又留不成,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作者大概是想借此反映二战当时的一种短暂的状态,暂时的“和平”,喘息的空当。
就这么短短的一篇小说,就描绘出了当时“局部地区”的一种状态,不妨读一读,很有意思。
复盘完毕,不知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