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序
互联网产品都会进行版本的迭代更新,书籍同样如此。
我要深深地感谢一直以来关注、支持我和《视界·无界:写给UI设计师的设计书》第1版的读者朋友们,感谢大家对书籍内容的肯定。在京东、豆瓣读书、微信读书等平台看到大家对书籍的赞誉和肯定,让我有莫大的荣誉感。
在2016年写完人生第一本书的时候,我真的非常开心。图书出版后不断地重印,让我完全没想到阅读这本书的读者如此之多。在得到赞誉的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这让我产生了很多遗憾,为此做一个深刻的反省。同时也暗自下定决心,要让修订版的内容更丰富。
首先,对于第1版的封面,原本的设计想法是无论反正、上下,在不同的角度都能读出“视界无界”这个名字,却也忽略了识别性,造成有几位读者加我微信告诉我说这个名字真的很难辨认。其次,内容上即使经过多次校对,还是出现了错误,这让我觉得很惭愧。书籍应该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一点点文字疏忽都可能会让读者误解,应该更加认真、仔细校对。再次,由于写这本书的时候是2014年,而历经两年的时间,在2016年出版印刷时,其中很多资讯、信息已经随时代过时,也有很多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关于一些细节内容,比如,设计师的报价技巧、如何详细地将报价单提交给客户、面试简历的具体内容,而且很多内容缺少画面实例和数据表格等,这些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在众多评价中,我看到有读者评价“本书只适合初学者”,虽然我也清楚无法让一本书面向所有层次的群体,但是我希望内容能够更加完善,而让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级别、不同年龄层次和职位都有不同的感受,这是我的一点点期待。
为了使书中的内容更趋于完美,我与编辑沟通,再次改版,无论是作为2.0版还是修订版都可以,因为我希望能够完善它,而并非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看过以后就放在书架里不再翻阅”的收藏品。这次改版内容增加了100多页的“干货”,而且原计划更新30%,慢慢地更新到了50%,最终更新了80%以上的内容。同时,站在两个立场去阐述内容,力争让各个层面的读者都能够有所收获,并添加了对“设计”的新理解。我希望在UI日益强大的当今中国,能写出一本让国人骄傲的UI书籍。
这是我改版的初衷。
从2013年的设计总监,到现在运营一个设计公司的CEO,自身的身份变化让我对“设计”这件事更有不同的体会,对于移动端互联网也有更多的感悟和接触,对于这个时代的设计也有了更丰富的体验和经历。我想,这是我应该和大家分享的,这些经验和经历也是本书真正的价值。
以前做设计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视觉、满足艺术性、满足精神层次的需求,而当自身将设计师身份和运营身份结合以后,对于设计这件事又有了全新的概念:设计应该具有规则性和目的性。
这是我改版的目的。
设计不是绘画,绘画可以让人在某个时间拿起画笔和颜料在画布上尽情挥洒,随心所欲地创作,因为你面向的群体是懂你的人,是喜欢你的作品风格的人。而若是一名设计师,那么你的设计作品绝对不能随意,而是要有目的性,无论是概念设计还是Redesign(针对现有产品重新设计),都要明确产品的定位、设计的目的、用户的需求、交互的行为、风格的解释、最终完成的复盘及反推,否则你的设计毫无意义。
书籍能引发读者哪些思考、能为读者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我对书籍价值的认知。也正因如此,我利用一年的时间重新阅读了大量书籍和参考文献,汲取优秀的思维,发掘欠缺的问题。同时,在知乎、脉脉等平台时刻关注设计师想了解什么、需要什么、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及愿意阅读什么样的内容。
这是我改版的愿景。
在我还是设计师的时候,特别不认同的一种“领导”就是让设计师把LOGO放大的人。而当我自己变成领导以后,看着团队成员在做设计的时候,LOGO同样很小,才感受到当初的年少轻狂。客户可能要做的是一个商场海报,设计的LOGO虽然很有格调,但是太小了,因为在商场张贴的海报和用手机查阅的环境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客户的投放目的就达不到了。因为加深顾客对品牌的印象、了解品牌属性才是设计的目的,设计师不能拿着客户的钱还要满足自己的“审美”。就好像你花8000块钱请了一个健身教练,而他不怎么教你如何健身,而是自己在那里自顾自地练。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忽略顾客的感受,这是所有设计师值得思考的事情。
UI设计进入了一个鼎盛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UI设计,从事了与UI设计相关的工作,也有很多人因为竞争的激烈放弃了UI设计,甚至在一些文章及订阅号中出现了“UI饱和”“互联网寒冬”等字眼,可结果呢?两年后,UI设计还是那么火爆。竞争更激烈了,因为优秀的人越来越多,企业必然会选择优秀的人才,而淘汰那些投机主义和滥竽充数的人。在自媒体的订阅号时代,“套路”就是给粉丝制造焦虑,贩卖焦虑,然后从中得“利”。
在此,我也希望此时正在阅读本书的你成为一个自身强大、有着一身本领的人。
所以,请不要在意过多的舆论,做我们自己,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向前就可以了。待到付出得足够多,在对的时间,就会真正理解“天道酬勤”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书于2018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