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任务驱动教程:android 9.0+android studio 3.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已成为人们日常通信和信息处理的必备工具,并正在改变人们的交流和生活方式。目前,应用Android不仅可以开发运行在移动智能设备上的应用软件,还可以开发2D甚至3D游戏。

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由Google(谷歌)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及开发,中文名称习惯称为“安卓”。Android Studio是由Google公司推出的一款Android程序开发环境,提供了集成的Android程序开发工具用于开发和调试。Android Studio是一个全新的Android开发环境,成功解决了多分辨率、多语言等诸多程序开发与运行的问题,开发者可以在编写程序的同时预览在不同尺寸屏幕中的外观效果。

目前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的最佳搭档是Android 9.0+Android Studio 3.2。Android 9.0最早于2018年1月25日出现在Google官网上,随后,Google于2018年8月7日推出Android 9.0的正式版。与上一版本相比,此次Android 9.0的新增功能包括:统一推送升级,深度集成Project Treble模式,更加封闭,原生支持通话录音等。在2018 Google I/O开发者大会上,Google发布了Android Studio 3.2版,该版本带来了一系列的新功能,如支持Android P开发预览版、新的Android App Bundle,以及Android Jetpack。

本书具有以下特色和创新:

(1)充分调研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岗位的实际需求,精选教学案例。

本书编写前期对Android应用程序的典型应用和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职业岗位的需求做了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先后分析了300多个Android典型应用程序的功能及实现方法,调研了200多个Android开发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职位要求。经过4次筛选、优化和简化,最终形成了45个典型教学案例。

(2)选择了优秀的开发工具组合——Android 9.0+Android Studio 3.2。

经过反复的调研和测试,本书选择了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的黄金组合——Android 9.0+Android Studio 3.2,使程序开发环境更好、程序运行速度更快,使学习者所掌握的开发技术在短期内不过时。

(3)合理选取教学内容,科学设置教学单元。

以Android应用程序的开发环境搭建、界面设计、功能实现、典型应用为主线,选取教学内容和设置教学单元,而不是罗列Android相关知识。同时,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将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分为3个学习阶段:第1个阶段的重点是学会搭建并熟悉开发环境,第2个阶段的重点是学会界面设计和功能实现,第3个阶段的重点是学会Android的典型应用。本书设置了8个教学单元: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与基本操作,Android的控件应用与界面布局程序设计,Android的事件处理与交互实现程序设计,Android的数据存储与数据共享程序设计,Android的服务与广播应用程序设计,Android的网络与通信应用程序设计,Android的图像浏览与图形绘制程序设计,Android的音频与视频应用程序设计。全书将Android应用开发的相关知识合理安排到各个教学单元。由于Android应用开发涉及众多的概念、知识和方法,同时限于篇幅,本书重点探析了Android的基础知识和典型应用,主要介绍了常用控件的应用。定时器、传感器、定位服务、动画处理技术等知识和技术没有涉及,请学习者参考相关书籍或网站进行深入学习。

(4)充分考虑教学实施的需求,合理设置教学流程。

每个教学单元面向教学全过程设置“教学导航→知识导读→任务实战→单元小结→单元习题”5个教学环节。每项任务设置了“任务描述→知识索引→实施过程”3个环节,通过“知识索引”将各项任务所应用的知识与“知识导读”环节的理论知识关联起来,这样做既保证了Android应用开发相关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也凸现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5)采用“任务驱动、精讲多练、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在完成每项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积累经验及固化能力。

全书围绕45个Android移动开发任务,全方位促进学习者Android应用开发能力的提升,引导学习者在完成各项设计任务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概念和方法,循序渐进地学会开发环境搭建、界面设计和功能实现,从而熟练掌握形式多样的典型应用的实现方法和开发技巧。

本书免费提供配套的电子教案、源代码等相关教学资源,需要者可到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注册并登录后免费下载。

本书由陈承欢教授编著,吴献文、颜谦和、颜珍平、侯伟、肖素华、林保康、王欢燕、王姿、张丽芳等老师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和教学案例的设计工作。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与读者批评指正。编者的QQ为1574819688。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