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玉明临证经验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读书心要

一、经典医著 重点研读

查老常言祖国医学博大精深,《黄帝内经》乃中医理论体系之核心,系临床各科之理论基础;《伤寒论》《金匮要略》则为《内经》理论的发展,临床证治之规范,多示人以法,使之有章可循。此三部经典可谓医书之圣,乃学医必读,务须精读深透,悟其精髓,方能触类旁通,辨证有法,临床有据。查老对这三部医书情有独钟,每遇沉疴怪疾,务必复习研读,寻求根源、法则,古为今用。在查老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尤其是在糖尿病、皮肌炎、水肿等疾病的辨证论治及对小柴胡汤、真武汤等方剂的应用上,均体现出了对“四大经典”之精髓的深刻理解。

李杲之《脾胃论》、朱震亨之《格致余论》亦被查老列为精读强研之典籍。经多年细心研读,深刻领悟其学术思想的内涵,并将两者学术观点融会贯通,结合临床实际,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益气养阴之论治特点。

查老在临床中,每遇复杂疑难重症,必研古籍,析病论治,多据经旨,往往一箭中的,数起沉疴。故而查老常寄语后学:夯实基础当钻“四大经典”;灵活思辨当法“金元四大家”;学杂病以《医宗金鉴》为好;学妇科以《傅青主女科》为优;中西医汇通当读张锡纯之《医学衷中参西录》;辨治气血当宗王清任之《医林改错》;治新感伏邪,取法叶(桂)、吴(瑭)。

二、名医经验 博采兼收

查老对前人之经验博采兼收,不拘泥于一人、一方、一药。对历代医家之经验,认真学习、领悟其道,取其精而去其粗,使其为我所用,为今所用,为现代所用。

1.活用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为清透少阳、扶正祛邪而设。主治“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脉弦……”之证。然查老深悟《伤寒》之精髓,依据“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原则,将小柴胡汤广泛、灵活地应用于临床之外感发热、内伤发热、产后发热、感染性发热等,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查老认为发热是邪正交争的反应。各种疾病引起的发热,只要审证明确,把握主证,施用小柴胡汤辨证加减,必当奏效。

2.秉承李杲、朱震亨之长,重视益气养阴之法则

查老认为李杲以脾胃立论,谓脾胃为元气之源,精气升降之枢,提倡“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学术论点,虽重视脾胃,偏于补阳,然并未疏于养阴;震亨主相火病机立论,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学术论点,重视肝肾,偏于补阴,但亦未忽视益阳。李杲强调后天,震亨注重先天,一补其阳,一养其阴,为后世医家临证论治开辟两门大法。然李杲方多升提温燥,久服恐劫肾伤阴也;震亨方多苦咸寒、滋腻之品,常服恐伤胃阳也。故医者当吸取两家之长,去芜存菁,兼收并蓄。从而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益气养阴之辨证论治特点。

3.重视瘀血之病机,善用活血之治法

中医界对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多有评品,褒贬不一。然查老认为《医林改错》独辟蹊径,发展中医气血理论,创立“活血化瘀”学说,补前人之未备,为后学之启迪。尤其所创之“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三个逐瘀汤及“补阳还五汤”,条分缕析,论证清晰,功能明确,乃其临证智慧之结晶,实为可传世之方。查老在临床中,取其所长,古方今用,在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治疗中,重视瘀血之病机,善用活血之治法,取得了显著疗效,丰富了中医学异病同治之理论。

三、博览群书 知古达今

查老认为医学是益精至微的一门学问。中医学更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医学,要想学好中医,做好中医,只有博览群书,取百家之长,融为一体,方可古为今用,才能做到观病识病出神入化,医方医理博大精深,成为富于经验的临床家。

查老自学徒开始攻读医书,求识若渴,每日必读。从《药性赋》《汤头歌》《濒湖脉学》读起,直至《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金匮要略》,凡能接触到的医书,必然通读。其中经典者,反复读,甚至终生读。查老常言:书中自有黄金屋。认为前人之论著乃对临床经验之高度概括,必有可借鉴之处,当多读、多想,无论是成功的经验或是失败的教训,对我们今天的临床都有指导。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结合今天的临床延用、丰富、继承、发展;失败的教训我们可以结合今天的临床避其误区,少走弯路。正因为查老博览群书知古达今,所以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各种疾病,引经据典,灵活辨证,遣方用药,多有创见。从而做到救厄危难,数起沉疴。

四、治学方法 重在精通

查老最欣赏的名句是“书经三复有余味”;“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则难为医也。”其实,这也是查老几十年来读书的体会。查老读书,在博览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对在临床上有指导意义的书籍或章节力求精通。查老认为所谓精通,一是精,二是通,不精则无以通。精,即专一、深入、极致,也就是掌握书中之精髓,把握其要义;通,即通达,彻底明了,没有障碍,也就是在临床辨证施治过程中,见证能识,立法有据,不至为复杂的症状所惑。要达到精通,首先必要精读。一读知皮毛,二复明筋肉,三复通脏腑。书必经三复方可明其理,辨其道,通其精。对古典医籍必须反复研读,反复揣摩,像消化食物一样,才能将书中之精华,消化吸收,兼收并蓄,在临床中才能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