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障碍:中西医基础与临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按临床特征及病程长短分类

一、短暂性抽动障碍

短暂性抽动障碍(transient tic disorders),又称一过性抽动障碍、暂时性抽动障碍等,是指病程较短,通常在一年之内(但不短于4周),出现的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既可以仅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也可两者相继出现。短暂性抽动障碍是抽动障碍中最常见,也是最轻微的一种临床类型。抽动是由于一组肌群突然地收缩,导致不随意、快速、反复的非节律性运动或发声,多表现为眨眼、龇牙、耸鼻、噘嘴、摇头、耸肩或清嗓的一项或多项。发病前多有诱因,如眼结膜炎、倒睫、上呼吸道感染、鼻炎或咽炎等,因此常被眼科或耳鼻喉科误诊。在一定时间中,短暂性抽动障碍大多可自然缓解,但也有部分患儿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发展为慢性抽动障碍。

二、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障碍

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障碍,又称慢性抽动障碍,是指病程持续一年以上,其间可有间歇性好转期,但持续不超过3个月的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与发声不一定同时出现,但在病程中可相继发生。抽动形式可以为简单抽动,也可以是复杂抽动。该型发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将损害患儿的认知功能和发育,影响患儿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三、Tourette综合征

1825年,法国神经病学家Jean-Marc Itard首次描述了一位法国女人自7岁起出现各种不自主抽动动作并伴有不自主的尖叫、秽语、咒骂,1885年此病被正式命名为Gilles de la Tourette syndrome,简称Tourette综合征(TS),即多发性抽动症或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的病程也在一年以上,其临床特点为反复、迅速、突发、刻板的运动性和发声性抽动,其中约有不足10%的患儿出现秽语,是抽动障碍中病情相对最重的一型。国内有关Tourette综合征的临床报道,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林节曾于1963年首次报道了3例Tourette综合征患者,之后有关Tourette综合征的报道逐渐增多。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大、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对本病认识与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TS的患病率逐步上升,引起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一系列临床和基础实验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