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三代四位医家小传
韦文贵医家小传
韦文贵(1902—1980),字霭堂,浙江东阳人,轩岐世家。其父韦尚林,乳名丁法,曾侍医于清宫贵胄,得真传“金针拨障术”绝技,以“御医韦尚林”名扬江南,其兄长韦文达、韦文轩皆继父业而精眼科,以文贵先生最负盛名。先生12岁随父到杭州,16岁跟父学医,白天侍诊左右,晚上灯下苦读。从启蒙的《医学三字经》《药性赋》等,直至历代有代表性的医学名著,都必求精读熟记,融会贯通。对眼科专书更精读细琢,重点章节必背诵或抄录,使先生在青年时代就打下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父亲韦尚林对先生要求很严,凡复诊病人,要求背诵病人姓名、年龄、病情及初诊时辨证用药情况和复诊后用药反应,然后提出自己对复诊用药的看法。在炮制中药、调剂配方、制做成药或点眼外用药时,操作手法都遵循祖训,一丝不苟;尤其是“金针拨白内障”手术,其父亲亲手指导和严格把关,先生反复实际观察,熟悉手术过程,从布制眼球模型,动物眼球的手法操作,直至为病人干脆利落完成手术,务求精确无误,先生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用“金针拨障术”使众多因白内障失明者喜获光明,为广大劳动人民的治盲脱盲作出贡献。
先生从事中医眼科六十余年,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无论诊断、治法、处方用药及“金针拨障术”等外治法均有其独到特点。早年悬壶于杭州西子湖畔,由于精勤医术,疗效显著,故声望日重,远近因目疾就诊者踵趾相接。先生宅心仁厚,耿直正义,怜悯贫穷患者目疾之苦,常施诊赠药,有“脆与为怀”之心。
先生在学术上从不保守,目的是振兴中医眼科,使之后继有人。1954年,在党的中医政策感召下,他在浙江省第一个毫无保留地献出家传经验方,带头公开“金针拨障术”。浙江医学院和杭州各大医院均派代表参观学习,浙江杭州医院还数次派专职西医眼科医师到先生的医院临床见习。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公开出版的《中医眼科学讲义》及许多中医和西医眼科专著中,论及治疗眼病的方药,凡方名冠以“经验方”的,大多出自先生所献良方。1955年11月,应中央卫生部邀请,先生毅然弃其私业来京,首任中医研究院外科研究所(后改称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眼科主任,专事中医眼科临床研究。1957年起被聘为全国中华眼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59年被评为研究员,同年在全国医药卫生技术革新交流大会上,获得卫生部颁发的“技术革命先锋”的金质奖章和奖状,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先生一贯尊重西医专家,并注意汲取现代医学知识,充实丰富中医眼科内容。来京后,他先后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眼科主任罗宗贤教授、同仁医院张晓楼教授等多位专家切磋医技。他谦虚、诚恳和实事求是的治学作风,获得西医眼科专家的赞许和尊重。
先生一直担负中央领导同志的保健和诊疗任务,曾先后成功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穆罕默德·谢胡,及国内多位中央首长诊疗眼疾。除繁忙的临床工作外,先生对培养后学训勉备至,常申不学无术,庸医杀人之戒,使后学者受益甚深,至今桃李遍医林,先生培养的研究生、进修生、西学中医师现已大多成为中医眼科界专家、学者,或担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
先生虽秉承家技而不拘于一家之说,其临证广征博采,收集各家之长,并力排门户之见,主张一徒多师,博采众长,认为学术上故步自封是医家大戒,只有汇集群言,知所选择,才能继承有余,发展有力。他身体力行,大力支持其长女韦玉英医师向著名上海中医眼科前辈姚和清老中医学习,嘱其“要尊敬师长,谦虚谨慎”。对本院中西医后学及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西学中各级医师都一视同仁,强调互相学习。晚年体弱有病,仍兢兢业业,诊余带病为研究生或西医同道讲课录音,直至后来病重住院,在病榻上还给身边的研究生传授经验,为中医眼科的继承发展竭尽全力。
先生一生忙于应诊,诊余空闲或精选医案,或自己口述后由学生笔录整理,为后人留下珍贵的中医眼科学术遗产,其主要著作有《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的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简介》《中医治疗沙眼的经验介绍》《金针拨白内障简介》及《医话医论荟要·韦文贵医话》等。
(韦玉英 整理)
韦文轩医家小传
韦文轩先生(1901—1969),浙江东阳人,出生于轩岐世家。5岁在东阳私塾读书,12岁(1913年)随父到杭州并学习眼科,21岁在杭州里仁坊开设文明眼科医局,开始独立行医。抗日战争爆发,杭州沦陷后,眼科医局迁至浙江绍兴。1946年随抗战胜利,医局又迁回至杭州中山北路贯桥,改称“老文明眼科医局”继续行医。1956年7月受省卫生厅聘请任省中医药研究所眼科室主任,并经卫生厅在光明日报上公告为眼科专家,1962年被浙江省卫生厅评为首批“省十大名医”之一。
先生1955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56年后连续三届被评为杭州市人民代表,1962年后又连任三届杭州市政协委员,并兼任中华眼科学会杭州分会常务委员,杭州市中医学会理事等职。
先生业医五十余载,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效法先贤,秉承家学,勤读经典,并结合本人丰富的临床经验,构思古训,自编眼科金针方诀,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遗产,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医眼科界学术造诣颇深的专家之一。
先生早年思想偏于保守,医术上传子不传女,当时家中子女尚年幼,长女虽成人也不传授。1956年在党的教育和中医政策感召下,先生解放思想,先后接受了来自地方和部队的多位西学中眼科进修医师,并亲自传授医技医道。又在1962年受杭州市卫生局委托,接受王忠丽、周丽群两位中医学徒。当时浙江医学院眼科教研组、杭州市第一医院、广兴医院及驻军部队医院等常有眼科医生到先生所设医院进修或短期学习,先生在繁忙诊务中对眼科同道或后学热情耐心、互动交流、身传言教、毫无保留,对所收两位开门弟子更是学业上严格要求,生活中像慈父般关怀。先生还和浙江省、杭州市几所医院多次互相配合,治愈了多种疑难眼疾,发表了数篇学术论文,并在原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唐国藩教授的支持协作下,积极总结金针拨障手术操作技巧,改进手术器械,提高手术成功率(该项研究当时正式列入浙江省科技规划内)。
先生医道医德清廉仁慈。在其开设的杭州老文明医局的登报通告上专门强调“为顾念远道病者往来不便,一宿二餐不取分文”。对贫困眼疾患者,先生宽厚博爱,常慷慨解囊,热心救治。20世纪40年代,一位白内障失明者在路边乞讨为生,经了解系因目盲丧失劳力而家破流浪,先生亲自把患者接回家,安排在医局病房,管吃管住,并换掉褴褛衣服,不收分文,还免费为其行双眼金针拨障术,使其恢复了视力,出院后重新找到工作,夫妻破镜重圆,患者视先生为重生父母。先生送医送药、免费为贫困百姓治病的事例时有发生,在江浙地区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1966年6月后,“文革”开始,先生正值医术精炼,思维活跃,精力仍旺的从医鼎盛时期,但动乱年代先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被剥夺行医权利并惨遭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不幸于1969年7月含冤而死,终年69岁。浙江省卫生厅于1979年召开大会为先生平反昭雪。
韦文轩先生在五十余年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专长和理论体系,并在生前手录留下相传十三四代的眼科专门方诀一卷,已于2009年整理出版,以供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眼科医师参考。
(韦企平 王忠丽 整理)
韦玉英医家小传
韦玉英(1925—2004),浙江省杭州市人,出身于中医眼科世家。少年时代先后在浙江东阳永和小学及宁波迁至东阳的战地中学念书至高中毕业,受岐黄之术影响,她自幼立志学医,早在中学时代,就边读书边利用余暇随当地知名秀才——韦保茂叔公学习古文共计三年,打下扎实的古文学功底,为今后研习历代医籍创造了条件。
中学毕业后,她16岁开始随父学医,依靠早年的古文基础,从中医《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到《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眼科百问》,及家藏内、外、妇、儿各类医著,无一不涉猎广览。对历代有代表性的眼科专著和《证治准绳》类名著中的眼科章节,则备加喜读。特别是元·倪维德的《原机启微》、明·傅仁宇的《审视瑶函》、清·吴谦的《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及刘耀先所撰《眼科金镜》等书更是卷不释手,重点章节或精辟之论必背诵或抄录摘卡,或旁注学习心得,文中深奥难点则求教于父辈高明,日积月累,学识渐丰,为深入钻研和临床实践中医眼科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
韦玉英助医诊病于先父韦文贵左右多年,常在诊疗间隙或外出会诊及茶余饭后提出疑问,探讨病案,论证谈方;并旁听先父为各地同道讲授医理,分论病机,耳闻目染,长期熏陶,加上个人用心强志,勤学不辍,故而对父辈的诊病风格,学术特长,用药心得和“金针拨障”手法技巧无一不心领而纤患无遗。这从她主要执笔的《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中可窥见一斑。
韦玉英从事中医眼科60年,其学术思想和用药风格除幼承庭训,继承父辈经验外,受明清两代中医眼科大家影响较深。崇尚易水学派,临证重视脏腑调理,倡导通补结合,实践中能承先启后,推陈出新,积极提倡中西医结合,辨病辨证合参。20世纪50年代曾参加杭州市第二期中医进修班学习,并在浙江省立杭州医院专修西医眼科。1956年受聘到北京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眼科工作。1957年受组织委派,在父亲的支持下,又专心从师上海眼科前辈、名老中医姚和清先生学习1年,受益匪浅。在京期间,她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及同仁医院眼科,和两院专家共同临床协作达6年,开展儿童视神经疾病的中医中药临床研究。在这两所著名的西医医院眼科,她虚心讨教于数位造诣颇深的眼科专家,熟练掌握了各项西医诊疗技术,为更好地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眼病创造了条件。
韦玉英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多种内障和外障眼病,尤其对儿童视神经萎缩和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等疑难眼病疗效较佳,对外眼病审证用药亦有独到见解。由于临证经验丰富,前来求治眼病者众多,且许多是来自全国各地及国外患者。她以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受国内外患者的信赖和赞誉,曾数次应邀到泰国、美国等为国际友人诊病。1997年2月,越南民主共和国卫生部为感谢曾为已故越南国家主席诊疗眼病的中国医学专家,特邀请中国卫生部国际合作司何首仁司长,北京医院林钧才院长及韦玉英教授一行访问越南。同年11月,台湾金菠萝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出版《八方神医会北京》一书中专章介绍了韦玉英的行医事迹。
韦玉英长年担任北京多所大医院及解放军系统医院眼科疑难重症的会诊、出诊工作,并先后被聘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学会理事兼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及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编委、顾问等职。自1978年以来,她先后招收培养5名硕士研究生,带教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眼科进修生,担任医科院、解放军系统、铁路系统的西医学习中医眼科医生学习班的讲课任务,为中医眼科教育工作呕心沥血,义无反顾。她积极主持或参加多项临床科研工作,取得累累硕果。1965年,针拨白内障通过部级鉴定后,她参加的“针拨白内障研究”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主持的“明目逍遥汤治疗血虚肝郁型儿童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获1985年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等奖;明目逍遥冲剂获1990年中国文化博览会金奖;1996年,由她主持的“中医治疗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并获得局级中医药科技二等奖。她研制的外伤复明胶囊服用方便、有效,为许多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患者带来福音。
耕耘临床60年,韦玉英学术成果丰硕,由她主要执笔,高健生、沈德础等医生参加整理编写的《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深受广大中医及中西医眼科同道的青睐,人民卫生出版社再版1万3千册,仍供不应求。她参加编审、编写了《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医论医话荟要》《名老中医谈养生》等多部医学专著,在国内外期刊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宣读论文30余篇。由于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的突出成绩,被国务院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0年经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认定,被入选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之列。
退休后已过古稀之年的韦玉英主任医师虽身患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仍每周坚持两次专家特诊和一次高干保健会诊,她常为各地慕名求医者自顾不暇,抱饥延诊,再忙再累也从不草率行事。她铭心不忘先父在世时的教诲:“医生要有医德,要用医家之心宽慰病人之忧急,以尽治病救人之责。”
(韦企平 整理)
韦企平医家小传
韦企平,浙江杭州人。1968年12月高中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到山西夏县下乡务农。1969年底韦企平在母亲的建议下,在农闲回家期间除自学中医和针灸理论外,又到针灸研究所魏如恕教授家中,由魏教授讲解中医及针灸基础,并跟随广安门医院针灸名家李志明主任医师临床见习。回到山西后,韦企平在繁重的农活之余,利用所学针灸技术为老乡解除头痛、腰酸、腹痛等疾病。其中1例久治不愈的双下肢顽固性湿疹患者在韦企平为其坚持针刺治疗数月后痊愈,这也成为韦企平从医道路的开始。
1972年韦企平被推荐入山西运城卫校医士班上学,1974年10月毕业后连续3年半在北医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及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同仁医院等专修眼科,先后跟随我国著名的眼病理专家费佩芬教授、眼底病专家张承芬教授、神经眼科专家劳远璓教授及眼底外科专家胡伟芳教授等学习。前辈们严谨认真的诊疗眼病过程使其终生受益。中医眼科则主要跟随母亲韦玉英学习,并受益于唐由之、高培质、刘孝书、高健生、庄曾渊等多位前辈和师长的教诲及技术指导。
1984年韦企平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学习,全面系统的学院式教育使他拓宽了视野。由于在职攻读,常常要提前一天从远郊的燕山石化总医院赶到学校上课,第二天凌晨5点坐火车赶回医院为病人做手术。勤奋的学习和实践使他的中西医基础知识都很扎实。1989年10月他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在唐由之和高健生院长的领导下筹建我国第一所中医眼科专科医院。次年9月,广安门医院支援山东招远县中医院眼科发展,当时正值中秋和国庆节前,为了尽早做临床,韦企平主动要求前往山东招远中医院技术支援。在招远,韦大夫勤奋的工作和优质的服务深受当地广大患者欢迎。为此,该医院秦院长亲自写信给广安门医院领导,恳请继续留下韦大夫工作3个月。
1991年韦企平作为国务院两部一局批准的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拜母亲韦玉英为师。学习期间,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深造机会。白天临床实践,晚上阅读典籍、整理病历,三年中发表论文11篇,整理了老师1000多份病案,完成专著1部。毕业后他回到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任二病区主任,从收治该医院第一位住院病人到调离,脚踏实地地做临床,并发表了多篇专业论文。1999年底,他作为人才引进被聘请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担任科主任组建眼科。
在东方医院,韦企平和李金田副主任及现任的周剑主任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团结协作,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多种眼病,并牵头成立国内中医系统首家视神经疾病诊疗中心。仅10余年已使东方医院眼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系统重点学科,并有多项科研成果或学术著作获奖,其中主要参与的“Leber遗传病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鉴于我国神经眼科相对滞后于国际上主流国家,而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又有大量神经眼科疾病患者需要从基础和临床多方面深入探讨病因病机和规范诊疗过程。韦企平主动和同仁医院宋维贤、解放军总医院魏世辉及协和医院钟勇教授合作,创办神经眼科沙龙,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争鸣,连续4年余不间断;他本人也每年数次应邀在西医和中医眼科学术会上做普及神经眼科讲座,为我国中华眼科分会神经眼科学组的成立做了许多有益的前期工作,受到国内神经眼科同道的尊敬和信任。2017年7月15日在解放军总医院召开的全国第六届神经眼科学术会上,韦企平被授予中国神经眼科杰出贡献奖。
韦企平近14年来还为中医眼科走向国际做了许多努力。早年有东南亚各国中医师来北京等地专程学习针灸治疗眼病。韦企平在和多位国外中医师的交流中深感到他们的求知欲很强,也很刻苦好学,但由于缺少更多途径获知中医眼科的基本知识和诊疗方法,加上少数媒体在网络上夸大其词的所称“仅用中药或针灸就能治好各种疑难眼病”,及“不需开刀手术就能治愈白内障、青光眼”等不实宣传,误导部分国外中医师认为治疗任何眼病均可以用针灸或中药解决。为此,韦大夫在周主任和全科医师支持下,每年接受和安排多位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中医师,及来自其他国家如美国、英国、挪威、丹麦和韩国等医师来东方医院眼科学习交流。退休后,他又连续4年分别应邀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举办的中医眼科学习班讲授中医眼科,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并结合病例带教演示,使该两国中医师对如何采用中医治疗眼病有了全新的理解。由于多年来对新加坡中医眼科发展的贡献,韦企平长期被聘请为新加坡中华医院眼科顾问,2016年被聘为新加坡中医师公会顾问。2017年5月,韦企平再次到马来西亚讲学期间,又被新组建的马来西亚中医眼科专业学会聘请为学术顾问。
韦企平曾为第五批和2018年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已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名,带教指导中医传承医师及各省遴选的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0余名;曾连任三届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会长及国内外多个中医或中医眼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或顾问;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副主编,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及中医眼耳鼻喉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生命科学部评审专家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新药评审专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专业论文120余篇,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13部。和解放军总医院魏世辉教授共同主编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视神经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著,和梁丽娜教授及美国Andy Rosenfarb博士共同主编出版了国内第一部专门向海外发行的英文版《中医眼科学》。
整理韦企平的成长和行医过程,由于时代原因,他的求学道路和从医经历曲折坎坷,但在各种困难挫折面前从无怨言,积极进取求索,努力培养后学,团结中西医同道,共同为眼科事业发展献策尽力,不图名利地位。44年来坚守眼科事业,加之家学渊源,又得多位中西医名师、前辈言传身教和中医院校系统教育,成为现代中医眼科名家之一。
(孙艳红 王慧博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