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呵护跋涉的生命
如果一个人有过在非洲的生活经历,游历过空旷无际的疏树草原,近观过那些成群游荡不羁的原始生命,对野生动物的季节性大迁徙印象会极为深刻,让人感受更为强烈的,是这些野生动物在迁徙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即使没有去过非洲,但如果看过非洲动物大迁徙或者非洲草原动物捕猎的电视节目,稍加思索,一个人也不难发现生命跋涉之艰难不易。
和万物生灵一样,无论是作为整体的人类还是作为个体的个人,即使已经进化到高级程度,都免不了在生命的旅程中不间断地去跋涉,随时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威胁、危险与挑战。
在野生动物世界里,最先被捕杀倒下的,总是那些老迈幼小羸弱者,他们跑不过那些食肉的强者,躲不过飞来的横祸,抵抗不住来自各种伤病与疾患的侵袭,因而被无情地淘汰了。这就是动物世界中生存的自然法则。
在人类社会中,幸好自古以来就有那么一群人,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无论是作为整体的医疗医药界还是作为个体的医护人员,坚持用自己的心血和付出,在某种程度上去打破动物世界的法则,努力减轻人类生命跋涉中的艰难和风险。
我和李博相识于非洲,他在援非中医专家组当专家,我在中国驻坦桑尼亚使馆任军事秘书。在那两年里,我没有去找他看过病,我本身又没有中医学术能力可将资依凭,因而对他的医术水平不敢妄加评论。但在与他的交往过程中,知道他是一位有着执着坚定、灿烂透明的内心,而同时又对外部环境保持着开放随和心态的中医医师。他在诊疗过程中不断注意学习和积累,极其耐心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出诊,很快就赢得了“中国好医生”的名声。他心甘情愿用自己的努力,减轻消除他人的病患痛苦,陪伴他们走向更远更长的生命旅途。
那时在达累斯萨达姆,李博有不少黑人“粉丝”,还有一些华人华侨“粉丝”,上至政府高官,下至农工小贩。我知道,其中一些好朋友关系一直保持到今天。记得有一次我们去达市的tingatinga(一种非洲艺术画的形式)画市场,一位黑人青年挤到我们的身边,挽起裤腿就指着腿部的伤疤让李博看,没有丝毫的客气,却显得很是虔诚,李博马上停下来与他交谈。事后李博告诉我,那是一位艾滋病患者。
中医蕴含发轫于中华传统文化,自身又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而中医对“德”有着很高的标准和要求,正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中医的医术水平与医德高低有着极强的正相关性。也就是说,一个内心没有“仁”与“爱”的人,即使选择了学习中医并以中医为职业,也很难有什么真作为。中医医药和医术在不同的医师心中流出,很可能流出的是不同的结果,有可能是济世救命的良方,有可能是平淡庸常的苦水,甚至是害命致伤的毒药。因此在中医这个行当,“德”“仁”“正”“诚”等,绝对不是夸夸其谈可有可无的空话,而确实是凝结在药方之中的医师良心,是能够救人性命治病疗伤的正能量。难能可贵的是,李博虽然年轻,却以苍生为念,具一颗古道热肠之心,不论病者地位高低,贫富贵贱,肤色黑白,都平等待之,时刻不忘助人救人是医者之根本。
然而大师巨匠,不仅仅要有济世救命之情怀,还必须如匠人般追求医术之精微,让情怀有落地的土壤。李博在坦桑尼亚行医两载,能够留下这样的宝贵经验,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着实令人钦佩,也引发了我的感想。现在这本书公开出版,不仅仅是留下了他个人行医的记录,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弘扬光大的见证,更说明中医药这座资源宝库,一定能够适用于更为广阔的人群,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为人类的生命跋涉提供更好的呵护!
作为李博的好友,我衷心祝愿他在这条呵护生命的道路上走出更为广阔的天地!
原中国驻坦桑尼亚使馆军事秘书
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办公厅
大校